ag00087_.gif (341 bytes)返回圣经课程目录

以斯帖记 - 一个看不见神的世代

课程纲要

 

 

0

 

 

内容:

本书记载了波斯王亚哈随鲁(希伯来名:Ahasuerus;希腊名:薛西 Xerxe,485BC - 465BC)在位年间,所发生的一段“犹大人的仇敌”哈曼阴谋灭绝犹大人,但上帝奇妙地保守他自己的选民,免遭被屠杀的史迹。

目的:

对列王时代的以色列人,上帝早已透过摩西预言:“。。这百姓要起来,在他们所要去的地上,在那地的人中,随从外邦神行邪淫,离弃我,违背我与他们所立的约。那时,我的怒气必向他们发作,我也必离弃他们,掩面不顾他们,以至他们被吞灭,并有许多的祸患灾难临到他们。那日,他们必说:‘这些祸患临到我们,岂不是因我们的上帝不在我们中间吗?'那时,因他们偏向别神所行的一切恶,我必定掩面不顾他们。”(申三十一:16-18)但以色列纵然失信,上帝却是一个守约的上帝,他不能背乎自己;《以斯帖记》见证了上帝的信实守约,他奇妙地保守自己的选民,免遭被屠杀的厄运,以致断绝了弥赛亚出自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创四十九:10,启五:5),耶西的根(赛十一:10,罗十五:12)和大卫的后裔(约七:42,徒二:30,罗一:3,提后二:8,启二十二:16)的应许之路。

对今天活在这个“满天神佛”,异端邪说横行,正信迷信不分,强权压迫和不信之人讥诮的世代,我们查考此书的目的,是要学习在一个真神似乎也“掩面不顾”我们的时候,仍然持守真道,“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林后五:7),作基督受苦的见证,直到主再来。



 

horizontal rule


第一课

读《以斯帖记》、《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须知  -  波斯帝国(一)  

第二课

读《以斯帖记》、《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须知  -  波斯帝国(二) 

 

 

第三课

读《以斯帖记》、《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须知  -  波斯帝国(三)

第四课

读《以斯帖记》、《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须知  -  波斯帝国(四)

 

 

第五课

读《以斯帖记》、《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须知  -  波斯帝国(五)  

 

第六课

引言 - 背景、作者、日期、文体、思路等

   

 

     

第七课

斯一:1 - 12 
序幕(一) - 亚哈随鲁设摆筵席  

 

第八课

斯一:13 - 22
序幕(二) - 罢黜王后瓦实提

 

 

       

第九课

外一章 - 戴上“十字架”眼镜读旧约和新约 

 

第十课

斯二:1 - 12
第一幕(一) - 以斯帖被选入宫 

   

 

     

第十一课

斯二:13 - 18
第一幕(二) - 以斯帖被立为王后  

 

第十二课

斯二:19 - 三:6
第二幕(一) - 哈曼阴谋除灭犹大人  

   

 

     

第十三课

斯三:7 - 15
第二幕(二) - 哈曼阴谋除灭犹大人

 

第十四课

斯四:1 - 9
第三幕(一) - 大难临头,末底改求以斯帖帮忙

 

 

       

第十五课

斯四:10 - 17
第三幕(二) - 大难临头,末底改求以斯帖帮忙

 

第十六课

斯五:1 - 8
第四幕(一) - 以斯帖为王和哈曼设筵席

   

 

     

第十七课

斯五:9 - 14
第四幕(二) - 哈曼阴谋杀末底改 
(附:神学家古德恩《上帝的天命》一文)

 

第十八课

斯六:1 - 14
第五幕 - 王赐末底改荣誉 

   

 

     

第十九课

斯七:1 - 10
第六幕 - 哈曼被处死 

 

第二十课

斯八:1 - 17
第七幕(一) - 犹大人反击 

   

 

     

第二十一课

斯八:1 - 17
第七幕(二) - 犹大人反击 

 

第二十二课

斯九:1 - 19
第八幕(一) - 犹大人除灭他们的敌人 

   

 

     

第二十三课

斯九:20 - 32
第八幕(二) - 守普珥日  

 

第二十四课

斯十:1 - 3
谢幕 - 末底改被擢升为宰相  

 

 

       
 

全书完

     



附:一堂圣经课:《以斯帖记》- 一个看不见神的世代

课前准备:

请读《以斯帖记》至少三遍。(读一遍约需 33分钟)

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预备在上第一课时和大家分享。


默想:

读历史,所为何事?


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2012年一月十二日所报道的一则新闻。《南大》是《南洋理工大学》的简称。对大陆和欧美的大学来说,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有历史系应该不是什么新闻才对,但在新加坡,一个人若要主修历史,就只有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所以,当南大推出历史系主修课程时,这就成为新闻了。 诸位看官,知道为什么吗?理由很简单。新加坡人样样讲求实际,学的是一定要“找得到工作”的专业,回避“没用的专业”。读历史又不能拿来当饭吃,读来干嘛?

新闻出来,回应紧随。“没用的专业”有用吗?作者是美国萨福克大学(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副教授薛涌。他说大学的首要使命在于培养学生的心智,而不是职业短训班。他举了一个例子,说:

“。。乔治亚理工学院的21世纪大学中心的主任德米洛(Richard A DeMillo)曾是惠普的高管,非常务实。最近他在《纽约时报》上讲了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在本世纪初IT泡沫破灭时,大量学习电脑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当时德米洛作为电脑学院的院长,为学生就业前景找到企业高层,问他们究竟需要什么人才。对方答道:传统的电脑技术人员谁都不缺,但那种有讲故事能力的人才特别稀缺,因为电脑游戏正热,游戏需要精彩的故事结构。一夜之间,文学这个最‘没有’、最‘不实际’的专业,成为电脑这一最‘有用’、最‘实际’的专业的救星。”

他这样的说法,还是把文学或历史当作是“吃饭”用的工具;历史不过是电脑游戏里的历史,离开了电脑,历史又有什么用呢?

我还是比较喜欢历史学者柯木林(Kua Bak Lim)的回应。

全文如下:

昨天(12/1/2012)的《联合早报》,报道了南洋理工大学将于今年8月重开历史系。南大已不设历史系多年,目前学生如果要主修历史科,就必须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此次南大重开历史系,同时把哲学列为副修科,此后则计划以3到5年时间,逐步将哲学提升为主修课程。历史、哲学本是一家,如此一来,今后我们将有不少人文科学的毕业生面世。

  南大重开历史系的另一重大意义,说明了此后的中小学校,将注意引导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舆论界及民间组织,也应协助鼓励学生进入人文学科的领域,否则南大历史系将无生源。

  读历史有什么用?历史跟我们日常生活又有什么关系?读历史系有没有出路?这些陈腔滥调又毫无意义的问题,我不想在本文中回答。至于读历史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过去,继往开来、从而培养爱国意识等大道理,我也不想在文中讨论。这里所要谈的是历史作为个人的素养,以及熟读历史后对个人所带来的好处,与大家分享。

  唐太宗说 :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历史作为一面镜子,对我们了解当前局势、国际大环境及对个别事件的解读层面上,会有更深邃的分析力与眼光,有助于呈现更具说服力的分析报告。我们不难发现,某些历史过程与现代事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另一方面,古圣先贤的哲理,亦可以作为人生处世的指引。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集中在《道德经》、《论语》及《孙子兵法》这三本书。这三本书正巧也都是5000字左右。此三部经典所闪烁的光芒与智慧,熟读之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现代科技较古代发达,但人类的智慧,今人远不如古人!
 

以历史教训为师


  还有,历史人物事迹,也就是历史人物传记,可以让我们了解伟人及先哲的治国处世方略。看他们如何委屈求全、忍辱负重 ;如何韬光养晦、曲线达到目的 。曾国藩崇尚 “三立完人” (立德,立功,立言)、 崇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的大智大勇大忍的精神,伟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伟人表面的风光,其内心所受的委屈,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这些人物传记的光辉事迹,对个人来说是人生的激励,使我们在逆境中上进,在苦闷边缘中,不致堕落而力争上游。

  由于人类对某些事件的反应,都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了解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以及历史人物如何处理这些事件的方法后,会加强我们处理危机的智慧。作为历代帝皇教科书的《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主编)与《帝鉴图说》 (明代张居正编撰) 所要传达到的也就是这个讯息。清末洪秀全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以《三国演义》作为兵书; 毛泽东在遇到任何事情无法解决时,总爱从历史中去寻找答案。历史其实是活人根据需要,向死人索求答案的智库。

  对历史事件的深邃认识,可以让我们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不致于大惊小怪(no surprise)。当代历史学家陈寅恪 (1890-1969)在战乱逃难之际,身边带着一本《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述宋高宗赵构一朝时事的编年史书)沿途阅读,当读到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沦城之日,谣言与烽火同时流窜,陈寅恪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与史实印证,不禁汗流浃背,觉得平生读史,从未有如此亲切之感觉 !

  历史虽然不能重演,但历史有许多教训,至今仍可以之为师。日本著名的评论家和作家堺屋太一(Sakaiya Taichi)也肯定人类可以从本质相似的历史过程中,寻得启示。这是因为“本质相似导致过程相似”。由于“人”的本质变化远比环境的变化要缓慢得多,因此,尽管环境已经起了很大的变化,“人”还是以和以往相似的思考,作出相似的反应。通过了解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人物的处境与处事方案,肯定可以从中寻得启示,找到另一种智慧。

  有些人只懂得历史,对历史事件津津乐道,然而对历史给予人们的教训与启示,亦即历史哲学的部分,却懵然不知,可谓枉读历史。人们最可悲的事莫过于不能从历史教训中吸取教训。美籍历史学家黄仁宇博士所倡议的“大历史观”,就是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认识历史。从历史事件中,提炼并领悟其中的哲理部分,只有这样,才不至于“食古不化”。

  因此, 历史学者不应该只是躲在象牙塔里面钻研学术,历史学者的价值在于发挥历史所付予的力量, 以期达到实用史学的目的。把历史生活化,有助于个人对未来的事件指点迷津。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 (Francis Bacon,1561-1626)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那就应该多读历史!读史会产生智慧的人生,有助于完善有效的管理哲学。

  总之,这门在南大被忽略多年的学科,如今得以“重见天日”,是件可喜可贺的事。若干年后,我们将有一批经过严格史学训练的历史工作者,投入服务,对新加坡的历史建设工程,作出贡献 ! (完)


不久之前,在唐崇荣牧师的《约翰福音》讲经大会上,听他总结约翰福音第十二章44-50节,进入第十三章之前,

44耶稣大声说:“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
45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
46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
47若有人听见我的话不遵守,我不审判他。我来本不是要审判世界,乃是要拯救世界。
48弃绝我、不领受我话的人,有审判他的,就是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
49因为我没有凭着自己讲,惟有差我来的父,已经给我命令,叫我说什么,讲什么。
50我也知道他的命令就是永生。故此,我所讲的话正是照着父对我所说的。”

他说,这是耶稣对犹太人最后一次的讲道。因他们心地刚硬,拒绝接受耶稣是基督,是弥赛亚,从此以后,上帝弃绝了犹太人,他们再没有机会悔改(指当时的犹太人);以后圣殿被烧毁,不再用希伯来文记录上帝的话语,祭司没有了,先知没有了,只剩下 会堂的拉比(Rabbi)。犹太人剩下的只有犹太文化,宗教和誓死不屈的民族尊严和精神(从 66-73AD,犹太奋锐党人 Jewish zealots 在马萨大 城堡 Masada 对罗马兵丁的顽强抵抗,最后集体自杀,就是这种誓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至极表现)。 唐牧师说,当知识分子还以为希腊的雅典是世界文化和学术中心,耶路撒冷是宗教中心的时候,上帝静悄悄地把“金灯台”挪移至一个鲜为人知的加利利,因拿撒勒人耶稣所传讲的上帝的道和门徒为他作见证,基督教就从那里拓展,征服了罗马,征服了全世界。

这样的“金灯台”转移不断地重现在历史中。譬如,十二世纪,大学逐渐发展,著名的有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海德堡大学等。当人以为这些学术中心的知识分子主宰一切的时候,上帝又静悄悄地把“金 灯台”转移至日内瓦,因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宗教改革思潮。

唐牧师以一句话总结当晚的讲经大会:“当上帝把‘金灯台’从一个地方挪移,那个地方就变得 inconsequential,无关紧要!”

当教会不再传讲上帝的道;

当教会的敬拜是娱乐会众,不是敬拜上帝;

当教会不是以真道建立信徒的灵命,而是用市场推销的营运方式,投信徒所好,以医病布道建立和拓展教会;

当财雄势大的教会被视为成功的教会;

当基督徒不再正信基督,而是迷信基督,追求地上属世的福气,出入平安,病得医治,一帆风顺,又妄用儿子的名义求取自我的利益,而不是慈父的旨意;

上帝就会把“金灯台”从教会挪移,那里就变得 inconsequential,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了!


这才叫作读历史,以历史教训为师,“。。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十:11)


在这个课程,我们查考《以斯帖记》不是“凭着字句,乃是凭着精意;因为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是叫人活。”(林后三:6)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

pcchong18221@gmail.com

 

horizontal r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