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神学家古德恩《上帝的天命》一文)
1。刚过去的一天是2012年六月四日。大家应该知道那是什么日子吧。在邮箱里刚收到最新一期的《亚洲周刊》,封面如下:
《亚洲周刊》2012年六月十日封面 |
香港六四纪念馆 |
这期记载了江迅的文章《陈希同反驳李鹏揭开邓小平六四角色》,开头是这样说:
矜伪不长,盖虚不久。历史是真实的,历史记录则可以打扮。但真相只有一个,没有真相才害怕谎言。五月下旬,正当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二十三周年前夕,一部《陈希同亲述:众口铄金难铄真——保外就医的陈希同2011—2012年谈话记录》在香港出版,引发政坛震撼。陈希同,「六四」事件时任北京市长,作为事件的主要人物之一,尽管是一家之言,却颇具历史价值。「六四」事件,至今仍存在诸多谜团,人们可以一时编写历史,篡改历史,演绎历史,但时间是最好的检验标准,对于篡改的历史,总会有还原真相的时候。 。。。
在另一篇文章《香港六四纪念馆拒绝遗忘》刊登了一个内地游客在留言墙上书写的文字:
。。「在内地生活了十六个年头,到了香港才知道中共犯了如此大的罪行,难怪日本人也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中国人自己都不承认自己犯下的罪行,怎么有脸皮叫日本人认罪呢?……」
历史是不能篡改的,真相总有一天会大白,正如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人鲍朴(前中国总书记赵紫阳秘书鲍彤的儿子)说:“历史并不是任人打扮的女孩,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真相,毕竟是隐瞒不了的。”
隔一天,在报章看到这震撼人心的图片。香港,毕竟还是一个有正义和良心的地方,我向您致敬!
在今年的六四事件上,想不到上帝那只看不见的手也插进来,“凑起热闹”,上海股市综合指数大幅下降 64.89 点!连上帝也没有忘记 23年前在北京所上演的那场人间悲剧。
《联合早报》2012年六月五日
2。斯五:9 - 14 “9那日,哈曼(Haman)心中快乐,欢欢喜喜地出来,但见末底改(Mordecai)在朝门不站起来,连身也不动,就满心恼怒末底改。10哈曼暂且忍耐回家,叫人请他朋友和他妻子细利斯(Zeresh)来。11哈曼将他富厚的荣耀,众多的儿女,和王抬举他使他超乎首领臣仆之上,都述说给他们听。12哈曼又说:‘王后以斯帖预备筵席,除了我之外,不许别人随王赴席。明日王后又请我随王赴席;13只是我见犹大人末底改坐在朝门,虽有这一切荣耀,也与我无益。’14他的妻细利斯和他一切的朋友对他说:‘不如立一个五丈高的木架,明日求王将末底改挂在其上,然后你可以欢欢喜喜地随王赴席。’哈曼以这话为美,就叫人做了木架。
《新译本》:9那天哈曼心里快乐,高高兴兴的出来;但是哈曼见了末底改在御门那里不站起,也不因哈曼的缘故而退避,哈曼心里就对末底改充满愤怒。10哈曼忍住怒气,回家去了,就派人去请他的朋友和妻子细利斯来。11哈曼把他的富贵荣华、儿女的众多,以及王怎样使他尊大,怎样抬举他在王的众领袖和众臣仆之上的一切事,都数说给他们听。12哈曼又说:“王后以斯帖除我以外,没有邀请别人与王一同去赴她预备的筵席;明天又邀请我与王一同到她那里去赴席。13只是每逢我看见坐在朝门那里的犹太人末底改的时候,这一切对我都没有多大的意思。”14他的妻子细利斯和他所有的朋友都对他说:“叫人立一个二十二公尺高的木架,明早求王,把末底改挂在上面,然后你可以欢欢喜喜的与王一同赴筵席了。”这话使哈曼很满意,就叫人做了木架。
KJV:9 Then went Haman forth that day joyful and with a glad heart: but when Haman saw Mordecai in the king's gate, that he stood not up, nor moved for him, he was full of indignation against Mordecai. 10 Nevertheless Haman refrained himself: and when he came home, he sent and called for his friends, and Zeresh his wife. 11 And Haman told them of the glory of his riches, and the multitude of his children, and all the things wherein the king had promoted him, and how he had advanced him above the princes and servants of the king. 12 Haman said moreover, Yea, Esther the queen did let no man come in with the king unto the banquet that she had prepared but myself; and to morrow am I invited unto her also with the king. 13 Yet all this availeth me nothing, so long as I see Mordecai the Jew sitting at the king's gate. 14 Then said Zeresh his wife and all his friends unto him, Let a gallows be made of fifty cubits high, and to morrow speak thou unto the king that Mordecai may be hanged thereon: then go thou in merrily with the king unto the banquet. And the thing pleased Haman; and he caused the gallows to be made.
上一课,我们谈到以斯帖冒着生命的危险进去见亚哈随鲁王,要为本族的人在王面前祈求。从头到尾,每一句话,每个动作,一切看似巧合,但王与以斯帖都是照着上帝的“剧本”走。接下来,我们在第六章还要看到更多这些“巧合”的情节。现在问题来了:“巧合”的情节有三种可能性:
一、书中一切真的如上文说的,是照着上帝的“剧本”走,因为世上没有“运气”或“机遇”这回事。
二、我们向来知道,犹太人是很有智慧的,过去如此,现在也是一样(有人根据 Encyclopaedia Judaica 所提供的资料,从 1901至2011年,荣获诺贝尔奖的犹太籍人士有185人,是获奖人数的 22%)。作为犹太人的末底改和以斯帖,凭着他们的智慧,想出一个应对的计划来拯救本族的人,也不足为奇。
三、正如一些新派学者说的,《以斯帖记》是后来的犹太人杜撰的历史故事,所以才会编写的像现在风靡一时的韩剧,情节引人入胜,高潮迭起,令人一直追看。
我不知道你的看法,但对我来说,“上帝的言语句句都是炼净的!”(箴三十:5)没有一句虚假,杜撰的。英国诗人威廉·古柏(William Cowper, 1731-1800)写了一首诗歌(God moves in a mysterious way,上帝用奥秘行动前来)。传说他在写这首诗之前,他经常感到困惑,并患有忧郁症。一个晚上,他想要自杀,便出门叫了一辆出租汽车,吩咐司机载他去泰晤士河。由于大雾笼罩伦敦,司机迷了路(有说他故意迷路),兜了几个圈后,车停下来,他发觉自己回到家门前。原来上帝降下大雾,不让他自杀成功。这是“巧合”吗?
God moves in a mysterious way
His wonders to perform;
He plants His footsteps in the sea
And rides upon the storm.
Deep in unfathomable mines
Of never failing skill
He treasures up His bright designs
And works His sovereign will.
Ye fearful saints, fresh courage take;
The clouds ye so much dread
Are big with mercy and shall break
In blessings on your head.
Judge not the Lord by feeble sense,
But trust Him for His grace;
Behind a frowning providence
He hides a smiling face.
His purposes will ripen fast,
Unfolding every hour;
The bud may have a bitter taste,
But sweet will be the flower.
Blind unbelief is sure to err
And scan His work in vain;
God is His own interpreter,
And He will make it plain.(直译)
神用奥秘行动前来,成功他的奇迹;他将脚踪印在沧海,车骑驾于暴风。
深不可测他的蕴藏,巧妙永不失败,隐藏他的智慧设计,行他独立旨意。
畏怯圣徒从此放心,你们所怕厚云,现在满载神的怜悯,即降福雨无穷。
莫凭感觉议论主爱,惟要信他恩典;他的笑脸常是藏在,严厉天命后面。
他的计划逐渐成熟,正沿时日推展;苞虽难免生涩带苦,花却必定芳甘。
盲目不信必致错误,观察必定昏迷;惟神是他自己证明,他必证明一切。
上主作为何等奥秘(滕近辉牧师译,《生命圣诗》第三十一首)
(点击播放)
上主作为何等奥秘,行事伟大神奇;
海洋之中有其踪迹,驾御风暴飞驰。
圣徒应当鼓勇振奋,不怕天空多云;
云中深藏慈爱怜悯,化为恩雨降临。
莫凭感觉臆断上主,一心靠主恩典;
愁云惨雾隐密之处,有主仁慈笑脸。
盲目不信导致错误,观察却不领悟;
惟神自己洞悉其工,向人启发显明。
在归正神学里,世上没有“运气”、“巧合”或“机遇”这回事,一切都是按着上帝的天命而行。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因为《以斯帖记》没有提及耶和华的名,就以为这是后来的犹太人杜撰的历史故事。神学家古德恩(Wayne Grudem)在他的《系统神学》(张麟至译,更新传道会出版,2011年)用了很长的篇幅(pg 304-348)详细解说“上帝的天命”(The Providence of God)(或译作“上帝的护理”)。我把它放在《袖珍神学辞典》栏供大家参考,也建议大家购买此书。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或时间上《系统神学》课程,有古德恩的《系统神学》在手上,就好像有一个神学家时常在身边。
古德恩(Wayne Grudem)著《系统神学》
张麟至译,更新传道会出版,2011年我引用书中的一段,大家看了就明白“上帝的天命”不是一个简单的神学项目,我们要花时间去研究的:
。。。以上所有的这些经文,包括说到神一般在所有人生活中的工作,以及他特别在某些人生活中工作的例子,都促使我们结论说,神在天命中的协同 (concurrence)工作是延及我们生活中所有的层面。我们的言语、脚步、行动、意愿和能力,都是从神来的。
但是我们必须防备误解。正如神对较低层的受造界之天命的引导,在此神的引导也是看不见的、幕后的、属「第一因」的;但是它不应该会使我们否认自己的抉择和行动之真实性。圣经再三肯定地说,我们真的能促使事件的发生;我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而且是要负责任的。我们真的可以作抉择,而这些抉择是真实的抉择,会带来真实的果效。圣经也一再地肯定这些实情。正如一块石头真的是坚硬的,因为神在创造它时赋予它坚硬的本质;又如水真的是湿的,因为神在创造它时赋予它湿的本质;另如植物真的是活的,因为神在创造它时赋予它有生命的本质;所以,我们的抉择都是真的抉择,能产生重要的果效,因为神以这样奇妙的方式创造了我们,并赋予我们具有能作出于意志之抉择的特性。
对于以上关于神之协同的经文,还有另外一种看法:假如我们的抉择是真实的,那么它们就不可能是由神促成的(见后文对此观点的进一步讨论)。然而,肯定神在天命上之掌控的经文数量是如此可观,要另作他解则是困难重重,因此对笔者而言,那种看法是不太可能的。我们最好是肯定神促使所有的事情发生,而他所用的方式则可能是使我们有能力作出于意志、负责任的抉择,而这抉择是会产生真实为永恒的结果,并且我们也将为此结果负起责任。圣经并没有向我们解释清楚,神究竟是怎样将他在天命上的掌控,和我们出于意志、有意义的抉择,融合在一起,然而我们不应该否认这一方面或否认另一方面(只因为我们不能同时解释两者都为真),而应该忠实地面对圣经所有的教训,同时接受这两方面都是真的。
用剧作家撰写剧本来類比这件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两方面都可能是对的这个说法。在莎士比亚的戏剧《马克白》(Macbeth)里,主角马克白谋杀了国王邓肯。现在我们停下来想一下,假设这是一出杜撰的故事,那么当我们问道:「是谁杀死了国王邓肯?」从一个层面来说,正确的答案是「马克白」 ,因为在这出剧里,是马克白执行了这项谋杀,所以他当为之负责。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莎士比亚」,因为剧本是他写的,他创造了其中所有的人物,而且他也写了马克白杀死国王邓肯的这个情节。
如果我们说因为是马克白杀死了国王邓肯,所以就不是莎士比亚杀死他的 -- 这说法是不对的。反之亦然:如果我们说因为是莎士比亚杀死了国王邓肯,所以就不能说是马克白杀的 -- 这说法也是不对的。说是马克比杀死国王邓肯,以及说是莎士比亚杀死国王邓肯,两者都是对的。从剧情的层面来说,全然(百分之百)是马克白促成邓肯的死亡,但是从剧本创作者的层面来说,则全然(百分之百)是莎士比亚促成邓肯的死亡。与此类似地,我们可以了解到,从一方面来说,身为创造主的神全然促使事情的发生;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身为受造者的我们也全然促使事情的发生。
当然,也有人会反对说,这个类比并没有真的解决问题,因为剧本中的人物不是真实的;他们没有自由,也没有能力作出真正的抉择等等。然而我们可以这样回应:比起我们,神是更无限地伟大与有智慧;虽然身为有限受造者的我们,只能在剧本中创造出虚构的人物,但神 -- 我们无限的创造主 -- 却造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并在其中创造了我们这些真实的、能作出于意志之抉择的人。如果要说神不能造出一个世界,并使其中的我们能作出于意志的抉择(正如今日有些人认为的;见后文的讨论),那么就是限制了神的能力,而且似乎也否认了为数可观的圣经经文。。。。(完)古德恩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持守加尔文派的天命论,而不是阿民念派的天命论,他说:
。。。。但是加尔文派和阿民念派之间的差异仍是很大的。当加尔文派真诚地面对他们的教义时,就会在所有的环境下,更深、更完全地信靠神而活,而且享有更大的自由,不忧虑未来,因为他们相信,神不仅会以某种方式使得他的主要目的在最后得以实现,而且其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着他旨意被召的人(罗八:28)。他们也会为所有从各个角落临到我们的益处而感谢神,因为相信天命的人有把握说,发生万事的终极原因,并不是什么宇宙中的机遇,也不是另一个人的「自由意志」,而终归是神自己的良善。他们在逆境中也大有耐心,因为知道困境的发生不是因为神不能预防它,而是因为它也是神智慧计划的一部分。所以,加尔文派和阿民念派之间的差异是极大的!加尔文说:
「对于事情有好结果而心存感激,在逆境中能忍耐,以及对未来有不忧虑的极大自由,必定都是从这个知识来的......对天命懵然无知是一切悲惨的极致;而最高的福气则在于明白它。」 (完)
好了,我不多说,还是让大家自己仔细阅读吧。
“那日,哈曼(Haman)心中快乐,欢欢喜喜地出来,但见末底改(Mordecai)在朝门不站起来,连身也不动,就满心恼怒末底改。哈曼暂且忍耐回家,叫人请他朋友和他妻子细利斯(Zeresh)来。哈曼将他富厚的荣耀,众多的儿女,和王抬举他使他超乎首领臣仆之上,都述说给他们听。哈曼又说:‘王后以斯帖预备筵席,除了我之外,不许别人随王赴席。明日王后又请我随王赴席;只是我见犹大人末底改坐在朝门,虽有这一切荣耀,也与我无益。’他的妻细利斯和他一切的朋友对他说:‘不如立一个五丈高的木架,明日求王将末底改挂在其上,然后你可以欢欢喜喜地随王赴席。’哈曼以这话为美,就叫人做了木架。” -- 哈曼被王和王后邀请出席筵席,意气风发,得意洋洋,再加上“明日”另有一次筵席,难怪他“心中快乐,欢欢喜喜地出来”。偏偏上帝这个时候安排了他的“眼中钉”末底改站在朝门,见到哈曼就像往日那样不跪不拜,气得他怒火中烧。忍无可忍,他回到家就向妻子细利斯(Zeresh)和朋友抱怨不停。他的妻细利斯和他一切的朋友对他说:“不如立一个五丈高的木架,明日求王将末底改挂在其上,然后你可以欢欢喜喜地随王赴席。”过去亚哈随鲁王听从身边的“达时务的明哲人”(斯一:14),把违背王命的瓦实提罢黜,也听从无名小卒的“侍臣”(斯二:2)在全国寻找美女进宫,带出了以斯帖被立为后;现在哈曼却听从这些平凡的人(妻子和朋友)所说的这句“智慧的话”,在家立一个五丈高的木架,预备把末底改挂在其上。这里埋下了伏笔,哈曼其实是给自己预备了木架,等待别人把自己挂上!(斯七:10)如果你还说这又是巧合!巧合!巧合!难道你还看不见上帝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工吗?
“五丈高的木架” -- “木架”(gallows)出现在《以斯帖记》共五次(斯二:23作“木头”,五:14,六:4,七:10,八:7)。这种木架可能就是罗马时代“十字架”的前身。新约学者威廉巴克莱(William Barclay)在他的《每日研经丛书》《马太福音注释》说:
十字架是发源于波斯。由于他们认为地是供祀奥马兹德神(Ormanuzd)的,所以要把囚犯举起来,免得污秽了原是神财产的地。十字架作为极刑从波斯传到北非洲的迦太基(Carthage),罗马人就是从迦太基学来的。不过罗马人把它限于反叛者、逃跑的奴隶以及最低级的罪犯。这刑罚不准用在罗马公民身上。
钉在木头上的刑罚是“人发明来报复他同类的最可怕、最残酷的死刑。”(犹太作家克斯尼尔 Klausner)西色柔称之为“最残忍、最恐怖的极刑。”塔西图称之为“一 种只适用于对奴隶采用的极刑。” (完)
那天晚上,上帝那只看不见的手搅扰亚哈随鲁王,叫他辗转难眠。。。。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下一课再见。
附:神学家古德恩《上帝的天命》一文
“王的一切臣仆和各省的人民,都知道有一个定例:若不蒙召,擅入内院见王的,无论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现在我没有蒙召进去见王已经三十日了。。。王见王后以斯帖站在院内,就施恩于她,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以斯帖便向前摸杖头。。。”(斯四:11,五:2)
“。。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来四:16 )
凡尔赛在1682年路易十四当法国国王的时候被定为首都,一直延续到1789年(除了中间一段短时间外),首都才迁返巴黎。在美丽的凡尔赛皇宫内,有一个 74公尺长的壮丽「镜厅」(Hall of Mirrors)。当访客晋见国王时,他们要在这地方,每走五步行一次屈膝礼,直到坐在令人眩目的纯银皇座上的国王面前!
到访法国的外国大使,为要获得法国国王的欢心,都要遵行这种屈辱的礼节。相反地,我们的上帝,万王之王,邀请所有属他的子民自由地来到他的宝座前。我们可以随时亲近他,不需要事前预约或是行鞠躬礼!
我们应该感激,因为我们在天上的父如此欢迎我们。「因为我们……藉着他(基督)……得以进到父面前」(弗二:18)。故此,希伯来书的作者鼓励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四:16)
你有否回应上帝对我们的公开邀请呢?带着敬畏和感恩的心进前来,因为宇宙万物的上帝乐意倾听我们随时的祈求。
今天就与主交谈,
谦卑之心爱萦绕;
说出你想说的话,
他必倾听你祷告。
到上帝宝座前的通道永远为你敞开。(取自《灵命日粮》2009年6月22日,作者 C P Hia)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