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家对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不会陌生吧。过去五百年来,九个大国,先后兴起,风云激荡,英雄辈出。总编导任学安说:
“五百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世界性大国先后成为不同时代的主角,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它们多以经济贸易起家,也以思想文化影响世界;它们以军事力量维系霸主地位,也因为战争而备受重创。五百年后,较早的一代大国已相对衰落,但其多数仍属强国,具有较强的政治经济实力,其中几个仍对世界有很强的影响力。”
在九个大国之中,最先崛起的是 葡萄牙。这个在十五世纪初,人口不到一百五十万,国土并不广袤,只占西南欧伊比利亚半岛的 15% 面积,资源有限,却率先向外扩张,成为第一个殖民大国。原因何在?
说句不好听的,它是被逼出来。葡萄牙三面被陆地包围,要发展,除了进行海上探险外别无他途。一个国家向外扩展所为何事?
有说是拯救灵魂,但我个人觉得中世纪的教会乌烟瘴气,宣教意识不浓,与其说拯救灵魂,不如说与穆斯林势力争地盘。对葡萄牙来说,由于它一直处于两大宗教交锋的第一线,穆斯林曾在伊比利亚半岛统治了七百年,直到1492年才被完全驱逐出半岛,但葡萄牙与在对面北非的穆斯林仅隔了一条最窄不过十三海里的直布罗陀海峡,他们就更有强烈的紧迫感,要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道路,绕过穆斯林的封锁线。当时来往东西方的传统商路都掌握在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手中,葡萄牙人就唯有向海上探险另辟一路了。
向外扩展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当然是寻求财富,当时的财富指的是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和香料。香料指的是胡椒、丁香、肉桂、豆蔻、干松香、檀香、樟脑、姜和辣椒。其中主要的四大香料:丁香、胡椒、肉桂、肉豆蔻的主要产地是印度和南洋诸岛。香料的用途有两种:调味品和用于香水、药品和宗教仪式。 对于中世纪的欧洲来说,香料不但可以在无制冷设备的时代用来保存食物,还可以给腌制不佳的食品增添浓烈的香味。由于香料产自遥远的东方,路途漫长,运输不顺畅,所以价格非常昂贵,甚至可以被当作货币来应用。
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谁是这个英雄呢?1394年,开创了欧洲航海探险时代的英雄诞生了,他就是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的三王子亨利。他做了什么?“他组织和资助了最初持久而系统的探险,也是他将探险与殖民结合起来,使探险变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事业。在40年的有组织的航海活动中,葡萄牙成了欧洲的航海中心,他们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流的船队,拥有第一流的造船技术,培养了一大批世界上第一流的探险家或航海家。他推动了葡萄牙迈出了欧洲的大门,到未知世界进行冒险。”(引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2006年,人民出版社)亨利王子去世时(1460年),葡萄牙已把从直布罗陀 (Gibraltar)到几内亚(Guinea)约3500公里长的西非海岸线纳入版图。1481年,国王若奥二世继位,在航海家卡奥、迪亚士、达·迦马的相继率领下,葡萄牙的舰队已经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在1498年踏上印度西海岸,走上了一条建立商业帝国的道路。接下来的一个世纪,葡萄牙控制了印度洋岛屿锡兰、霍尔木兹、马六甲、香料群岛和澳门,控制了跨越半个地球的商业航线,竭力排斥欧、亚各国商人,截断阿拉伯人同印度和印尼的商业往来,打破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对印度洋的传统垄断。葡萄牙大国崛起,先后在非洲、亚洲、美洲建立大量殖民地,但随著其他欧洲国家继取得海上霸权后,十六世纪末的葡萄牙实力一落千丈,再也不是一个大国了。
2。有人说中央电视台制作的这个纪录片,在分析大国崛起的原因时,有许多地方跟历史事实有不小的差距,其中之一是:几个西方大国的崛起,跟殖民主义扩张与掠夺,以及贩卖黑奴的活动是分不开的。纪录片在这方面却轻描淡写地提起,没有把矛头对准这点。究竟这是无意的疏漏,还是有别的考量,我们就不得而知。对我们来说,纪录片只字不提上帝在历史中掌权才是最大的疏漏。不是吗?圣经说:
“他使邦国兴旺而又毁灭,他使邦国开广而又掳去。。”(伯十二:23)
“这是守望者所发的命,圣者所出的令,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或立极卑微的人执掌国权。。”(但四:17)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帝国兴起,帝国衰落,圣经不是说得清清楚楚,上帝在历史中掌权吗? 现在世界局势乱糟糟,上帝还在掌权吗?是的,上帝没有袖手旁观,大水扬起,大水发声,波浪澎湃(诗九十三:3),他仍然坐在宝座上为王,掌管一切。
今天这一课,我们要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看到第一个“大国”的崛起,就是大卫王国。我们不要再学世人那样地分析大国如何崛起;我们这次可以肯定地说,是上帝使大卫得胜,大卫王国崛起绝对不是偶然的。
3。撒下八:1 “1此后,大卫攻打非利士人(Philistines),把他们治服,从他们手下夺取了京城的权柄(注:原文作"母城的嚼环")。”
代上十八:1 “1此后,大卫攻打非利士人,把他们治服,从他们手下夺取了迦特(Gath)和属迦特的村庄;”
在运约柜进耶路撒冷之前,在第五章(第九课),我们不是已经查考过大卫在利乏音谷两次战胜非利士人吗?有弟兄查经很仔细,他电邮问我:
士师记一章中18节“迦萨、亚实基伦、以革伦”是非利士人五大城邦中的其中三个,都在沿海平原上,这里说,犹大攻取了这些城,与十九节所记载的有点矛盾。该节说,犹大不能赶出平原(指沿海的非利士平原)的居民,这里很矛盾啊?请您帮我解决以下好吗?
我这样回复:
18节“取了”城是暂时的,但人还在平原上,所以说“不能赶出去”;他们不久又重夺这些城,只要看以后第十三至十六章参孙和他们之间的争战就清楚了。
所以,不要把这次大卫与非利士人的争战跟上次的混淆,非利士人是打不死的,他们在以后的王国分裂时代还会出现。
“从他们手下夺取了京城的权柄”-- “京城的权柄”原文是 Metheg ha-'Ammah,意思是“母城的嚼环”(bridle of the mother city),NIV 版本作 he took Metheg Ammah from the control of the Philistines (他从非利士人的手中夺取了 Metheg Ammah 城),没有人知道此城在哪里,有人按代上十八:1说这是指迦特。中文翻译为“京城的权柄”应该是最好的。
4。撒下八:2 “2又攻打摩押人(Moab),使他们躺卧在地上,用绳量一量,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摩押人就归服大卫,给他进贡。”
代上十八:2 “2又攻打摩押,摩押人就归服大卫,给他进贡。”
请看图。“量二绳的杀了,量一绳的存留。”-- 有圣经学者说每三个摩押人中便有两个被杀。过去摩押人对大卫很友善,在撒上二十二:3 大卫还把自己的父母暂时安置在摩押的米斯巴以躲避扫罗的追杀;何以现在大卫对摩押人却如此残酷的杀戮,我们不知道。摩押变成一个臣服于大卫的一个附庸国,进贡的东西很有可能是羊毛吧(王下三:4) 。
5。撒下八:3 - 8 “3琐巴王(Zobah)利合(Rehob)的儿子哈大底谢(Hadadezer)往大河去,要夺回他的国权。大卫就攻打他,4擒拿了他的马兵一千七百,步兵二万;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但留下一百辆车的马。5大马士革(Damascus)的亚兰人(Syrians)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底谢,大卫就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6于是,大卫在大马士革的亚兰地设立防营,亚兰人就归服他,给他进贡。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7他夺了哈大底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带到耶路撒冷。8大卫王又从属哈大底谢的比他(Betah)和比罗他(Berothai)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
代上十八:3 - 8 “3琐巴王(Zobah)哈大利谢(Hadarezer)(注:撒母耳下8章3节作"哈大底谢(Hadadezer)")往幼发拉底河(Euphrates)去,要坚定自己的国权,大卫就攻打他,直到哈马(Hamath)。4夺了他的战车一千,马兵七千,步兵二万,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但留下一百辆车的马。5大马士革(Damascus)的亚兰人(Syrians)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利谢,大卫就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6于是,大卫在大马士革的亚兰地设立防营,亚兰人就归服他,给他进贡。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7他夺了哈大利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带到耶路撒冷。8大卫又从属哈大利谢的提巴(Tibhath)(注:或作"比他")和均(Chun)二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后来所罗门用此制造铜海、铜柱和一切的铜器。”
“琐巴王(Zobah)利合(Rehob)的儿子哈大底谢(Hadadezer)往大河去,要夺回他的国权。大卫就攻打他。。”-- 琐巴是亚兰人的小帝国,大约在大马色以北,哈马以南,两利巴嫩山脉之间(看图)。撒上十四:47说,扫罗执掌以色列的国权时,曾攻打琐巴。“大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 在 1200BC 至 900BC 这段时间,由于大国如埃及、赫人(Hittite)、亚述,不是分身无术,或帝国破碎,就是蠢蠢欲动和扩张之前,这样就让地中海东部地区(Levant)有小帝国出现的可能性,如英文谚语 When the fat cats were away could the mice play。有多少个小帝国呢?请看下图:
第一个是在小亚细亚东南的 Tabal,从衰落的赫人帝国(Hittites)分裂出来;第二个是在叙利亚北部的迦基米施(Carchemish),是过去赫人帝国的附庸国;第三个是亚兰琐巴(Aram-Zobah), 由亚兰和琐巴等几个小国(城)组成,在哈大底谢(Hadadezer)和其他王的治理下,占领了南达加利利,北至幼发拉底河,叙利亚大部分的疆土;第四个就是大卫/所罗门王的帝国了。
那时,哈大底谢前往大河争战,想夺回一些土地,大卫就乘机攻打他,“擒拿了他的马兵一千七百,步兵二万;将拉战车的马砍断蹄筋,但留下一百辆车的马。”撒下八:4说马兵一千七百,代上十八:4说马兵七千,哪一个数字才是真确?不信者喜欢在这里大作文章,说圣经不可靠。其实,圣经的原稿是不会有错的,但后来的抄本就可能因文士的抄写不小心,而出现错误。(请参考《疑难解答》第 151题的解释)
“大马士革(Damascus)的亚兰人(Syrians)来帮助琐巴王哈大底谢,大卫就杀了亚兰人二万二千。于是,大卫在大马士革的亚兰地设立防营,亚兰人就归服他,给他进贡。”-- 亚兰琐巴是个整体,当琐巴王战败,亚兰人就来帮助,大卫又胜了他们,亚兰人就归服他,给他进贡。
“他夺了哈大底谢臣仆所拿的金盾牌,带到耶路撒冷。大卫王又从属哈大底谢的比他(Betah)和比罗他(Berothai)城中夺取了许多的铜。”-- 这些金和铜成为以后所罗门王建圣殿的材料(代上十八:8,二十二:13)。比他(Betah)和比罗他(Berothai)的位置不明。
6。撒下八:9 - 12 “哈马王(Hamath)陀以(Toi)听见大卫杀败哈大底谢(Hadadezer)的全军,10就打发他儿子约兰(Joram)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为他祝福,因为他杀败了哈大底谢。(原来陀以与哈大底谢常常争战。)约兰带了金银铜的器皿来,11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和他治服各国所得来的金银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12就是从亚兰(Syria),摩押(Moab),亚扪(Ammon),非利士(Philistines),亚玛力人(Amalek)所得来的,以及从琐巴王利合(Rehob)的儿子哈大底谢所掠之物。”
代上十八:9 - 11 “9哈马王(Hamath)陀乌(Tou)听见大卫杀败琐巴王(Zobah)哈大利谢(Hadarezer)的全军,10就打发他儿子哈多兰(Hadoram)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为他祝福,因为他杀败了哈大利谢。原来陀乌与哈大利谢常常争战。哈多兰带了金银铜的各样器皿来。11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并从各国夺来的金银,就是从以东(Edom)、摩押(Moab)、亚扪(Ammon)、非利士(Philistines)、亚玛力人(Amalek)所夺来的,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
“哈马王(Hamath)陀以(Toi)听见大卫杀败哈大底谢(Hadadezer)的全军,就打发他儿子约兰(Joram)去见大卫王,问他的安,为他祝福,因为他杀败了哈大底谢。”-- 哈马(Hamath)位于大马色的北方约180公里(看图),是腓尼基人所建唯一不在海滨的一座城市;哈马王则是亚兰琐巴小帝国里的一个王。
“约兰带了金银铜的器皿来,大卫王将这些器皿,和他治服各国所得来的金银都分别为圣,献给耶和华。就是从亚兰(Syria),摩押(Moab),亚扪(Ammon),非利士(Philistines),亚玛力人(Amalek)所得来的,以及从琐巴王利合(Rehob)的儿子哈大底谢所掠之物。”-- 比较撒下八:12 和代上十八:11,12节的“亚兰”应当作“以东”;下文13节和代上十八:12相比,“亚兰”也应作“以东”才对(大多数的希伯来文抄本,七十士译本都作以东,“以东”的原文“d”和“亚兰”的原文“r”很容易混淆)。
“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撒上八:6)-- 这是第八章的钥句,也出现在第十四节。大卫的王国当然比不上十五世纪后的九个大国;编撰《撒母耳记上下》的人也不像《大国崛起》纪录片的编导那样分析大国崛起的历史,他只说“耶和华使他(大卫)得胜”,你同意他的说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的学者不但不同意,他们甚至说第八章是编撰者夸大大卫的战绩,所谓“大国”的北界达到幼发拉底河,以东(Edom)、摩押(Moab)、亚扪(Ammon)、非利士(Philistines)、亚玛力人(Amalek)都成为大卫的附庸国,都是像亚述王提革拉毗列色(Tiglath-Pileser)撰改历史的作法,他不是杜撰历史,他只是夸大事实。其中一个著名的圣经学者 Baruch Halpern 在其著作 David’s Secret Demons: Messiah, Murderer, Traitor, King (出版社 Eerdmans, 2001)说:
第八章。。it conforms closely to the literary strategies of political propaganda known from other Near Eastern royal texts. A key aspect of these strategies is what I call “The Tiglath-Pileser Principle” (after the Assyrian king), whereby royal inscriptions always exaggerate but tend to avoid pure fabrication. In other words, kings (and their spokesmen) spin the truth as much as possible, but there is some truth at the heart of the spin. Hence, by reading for the minimal claims actually expressed, the critical reader comes closest to the historical truth.
7。撒下八:13 - 14 “13大卫在盐谷击杀了亚兰(注:或作"以东" Edom,见诗篇60篇诗题)一万八千人回来,就得了大名。14又在以东全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大卫。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代上十八:12 - 13 “12洗鲁雅(Zeruiah)的儿子亚比筛(Abishai)在盐谷击杀了以东一万八千人。13大卫在以东地设立防营,以东人就都归服他。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
我在上文已经说了,这里的“亚兰”其实是“以东”。《历代志》总是给我们多一点资料,是洗鲁雅(Zeruiah)的儿子亚比筛(Abishai)在盐谷击杀了以东一万八千人。还记得亚比筛是谁吗?请参考《撒母耳记上》第二十九课。
现在请大家再看一看地图,大卫的“大国”有多大?以后所罗门王将大卫王原有的国土更往北扩张,直到了幼发拉底河畔,又向南到达红海的阿卡巴湾,向东到了沙漠的边缘,是以色列历史上占有最大的领土时期,也是上帝立约所赐给以色列人最大的应许地(请看图)。我要提醒大家,不要以为大卫制服了这些邻邦,从此争战就结束。不是的,他们只是暂时臣服,一有机会他们又来搅扰以色列,如撒下十章的亚扪和亚兰,十一:1 的亚扪,十二:26的亚扪,王上十一:14的以东,十一:23 的亚兰等。
8。撒下八:15 - 18 “15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16洗鲁雅(Zeruiah)的儿子约押(Joab)作元帅;亚希律(Ahilud)的儿子约沙法(Jehoshaphat)作史官;17亚希突(Ahitub)的儿子撒督(Zadok)和亚比亚他(Abiathar)的儿子亚希米勒(Ahimelech)作祭司长;西莱雅(Seraiah)作书记;18耶何耶大(Jehoiada)的儿子比拿雅(Benaiah)统辖基利提人(Cherethites)和比利提人(Pelethites)。大卫的众子都作领袖。”
代上十八:14 - 17 “14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15洗鲁雅(Zeruiah)的儿子约押(Joab)作元帅,亚希律(Ahilud)的儿子约沙法(Jehoshaphat)作史官,16亚希突(Ahitub)的儿子撒督(Zadok)和亚比亚他(Abiathar)的儿子亚希米勒(Ahimelech)作祭司长,沙威沙(Shavsha)作书记,17耶何耶大(Jehoiada)的儿子比拿雅(Benaiah)统辖基利提人(Cherethites)和比利提人(Pelethites),大卫的众子都在王的左右作领袖。”
“大卫作以色列众人的王,又向众民秉公行义。”-- 这是编撰者给大卫治国所下的评语。“大卫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都使他得胜。”是他给大卫军事战绩的评语。你还能找到别的评语吗?________
“大国”虽小,但是它仍然需要一个政府架构来处理各种事务。那么, 大卫的“内阁”主要成员是谁呢?
元帅:洗鲁雅(Zeruiah)的儿子约押(Joab)(他是谁?撒下第四课)
史官:亚希律(Ahilud)的儿子约沙法(Jehoshaphat)(撒下二十:24,王上四:3 也是所罗门王的史官)
祭司长:1.亚希突(Ahitub)的儿子撒督(Zadok)(名字第一次出现,后来取代亚比亚他,成为唯一的祭司长,王上二:27,35)
2.亚比亚他(Abiathar)的儿子亚希米勒(Ahimelech)(撒下二十:25却说撒督和亚比亚他作祭司长。从撒上二十二章开始,直到王上二章,亚比亚他都以祭司长的身份出现,所以大部分的圣经学者都认为这节经文是抄写错误,应该倒转过来,“亚希米勒(Ahimelech)的儿子亚比亚他(Abiathar)”,请看撒上第五课的谱系。)书记:西莱雅(Seraiah)(代上十八:16 作沙威沙(Shavsha),撒下二十:25 由示法 Sheva继任)
(护卫长)统辖基利提人(Cherethites)和比利提人(Pelethites) :耶何耶大(Jehoiada)的儿子比拿雅(Benaiah)(撒下二十三:20-23 说比拿雅所行大能的事,大卫立他作护卫长;撒下十五:18 说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就是从迦特跟随大卫来的六百人,他们似乎是大卫身边的“保镖”。王上二:35 所罗门时代,比拿雅取代约押作以色列全军的元帅。)
领袖:大卫的众子(“领袖”的原文通常译作“祭司” kohanim,但大卫属于犹大支派,不可能成为祭司,所以译为“领袖”较好,等于“王室的顾问”)
撒下二十:23 - 26 还提到另外一些成员:
掌管服苦的人:亚多兰(Adoram),掌管被征来服苦的劳工。(王上四:6作 Adoniram 亚多尼兰)
宰相:睚珥人(Jairite)以拉(Ira),他可能接替大卫众子的顾问职位。
在唐晋主编《大国崛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的《后记》,作者说:
“2003年11月,中国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中国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强调指出,我们要更加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善于从中外历史上的成功失败、经验教训中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规律,认识和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治国理政的才干。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一个时代总有大国,更准确地说是强国在独领风骚,但若不能顺应潮流而动,则必然由强盛转向衰败,正是:‘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历史上大国成功的经验各不相同,失败也是原因各异。总结大国成功的经验,吸取大国衰败的教训,是所有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愿望的国人所需要的。”
我说:
在中国政府的领导层,有人从大卫“大国”的崛起,学习“大国”成功的经验,明白何以他无论往哪里去,他都得胜吗?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