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一课,我们看到巴拿巴和保罗开始踏上传道旅程的第一步时,他们在居比路(塞浦路斯)就面对属灵的争战,和行法术的假先知巴耶稣较量,打了一场胜仗。不是每个宣教士在踏上征途时,都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开端。当“宣教之父”克里威廉(William Carey) 在1793年十一月十一日到达印度加尔各答(Calcutta)后,他的内心虽然火热,但他所面对的环境却非常艰苦残酷。首先,一家七口的生计仰赖他去供给,在英国作为鞋匠的他,在赤脚大仙之地的加尔各答简直是无用武之地;妻子杜丽丝(Dorothy)和儿子,又忽然染上痢疾,病中的她,不久还神经逐渐失常;他住的地方那提雅(Nadia)没有余地可供种植,而耕种本来是他构思中的自给自养的办法;他们栖身的凉亭,荒废破损,聘请的语文导师,又需付与月薪。。种种难处,使克里威廉精神十分沮丧。若不是他紧紧抓住主的应许,他早已打退堂鼓,班师回国了。所以,每一个为主出征的人,都要作好心理准备,走上十字架的道路。
2。徒十三:13 - 14 “13保罗和他的同人从帕弗开船,来到旁非利亚的别加,约翰就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14他们离了别加往前行,来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在安息日进会堂坐下。”
“来到旁非利亚的别加。。”-- 这是什么地方?英文是 Perga in Pamphylia,看图一。旁非利亚是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目前是土耳其南部临地中海的地区,地形窄长,东西长约128公里,南北宽约32公里,境内崎岖多山,交通不便,气候潮湿炎热,重要的城市有别加,港口是亚大利。别加是现在土耳其的Murtana,距海约13公里,这里土地肥沃,在新约时代是旁非利亚省的省城。遗址中尚有一座罗马式的戏院,,可容一万八千人,又有许多长街、田径场,足以表明它曾是一个人口稠密的城市。
“约翰就离开他们,回耶路撒冷去。他们离了别加往前行,来到彼西底的安提阿。。”-- “彼西底的安提阿”又是什么地方?英文是 Antioch in Pisidia ,看图一。彼西底是罗马帝国加拉太省西南部的一区,位于土耳其的中南部,其西是属亚西亚省的弗吕家,东方是吕高尼,南接旁非利亚,西接吕家,全区皆高山,海拔1100公尺以上,地势崎岖,大城安提阿是其省会。这个安提阿不是叙利亚的安提阿(向外邦人宣教的中心),是现在土耳其中部的大城Yalvach,在新约时代是一个交通四通八达的城市,所以是一个军事、政治和商业的中心,本是彼西底的省会,但在新约时代,改属加拉太省,成为其省会。“约翰就离开他们。。”为什么约翰离开他们呢?路加没有详细说明,只在徒十五:38 说:“。。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按考古学家 W M Ramsay 在他的名著“St Paul the Traveller and the Roman Citizen”(第五章)的推测,保罗和巴拿巴来到旁非利亚的时候,由于保罗在居比路劳累过度,到了旁非利亚,又患上疟疾(malaria fever),所以改变原来的宣教计划,不打算在别加停留传道,决定直上高地的彼西底的安提阿(海拔约3600尺),那里比较适合疗养,况且犹太人又多,有更多的机会宣教。约翰也许对行程的突然改变不满,加上前面的路程全是崎岖的山路,所以打退堂鼓,回耶路撒冷。还有一点,按 Ramsay 的说法,从别加到安提阿,保罗和巴拿巴所经过的地方是属于加拉太省,保罗在加四:13 说的:“你们知道我头一次传福音给你们,是因为身体有疾病。。”指的就是这段日子。
“在安息日进会堂坐下。”-- 不表示他们来到安提阿的第一个安息日。
3。徒十三:15 “15读完了律法和先知的书,管会堂的叫人过去,对他们说:‘二位兄台,若有什么劝勉众人的话,请说。’”
这是犹太会堂的规矩,先用希伯来语诵读一段律法书和先知书,再用亚兰语(Aramaic)或通俗希腊语(Koine Greek)读一遍,帮助在场不熟悉希伯来文的会众。然后管会堂的(archisunagogoi)会邀请在场的拉比或有名望的人讲道,耶稣就曾被人在会堂读经和讲道(路四:16)。
4。徒十三:16 “16保罗就站起来,举手说:‘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上帝的人,请听。。。’”
从第十六节到四十一节是保罗第一篇被记录下来的讲章。路加在《使徒行传》一共记录了三篇布道信息,就是徒十三:16 - 41(在彼西底的安提阿),十四:8 - 20(在路司得的城外)和十七:16 - 34(在雅典的亚略巴古广场)。这些讲章当然不是一字不漏地被记录下来,而是经过搜集、修饰,并在圣灵的默示引导下写成。我们不用一成不变地照着它的模式来预备自己的讲章,但在查考和分析这些讲章时,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过去在分析彼得的两篇讲章时 - 徒二:14 - 36(第五课) 和徒三:12 - 26(第八课),我曾这样说:
“。。他们的听众是谁?是当时住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和从各地到这里朝圣的犹太人。彼得在这篇讲章所采用的词汇、引用的经文、结构,逻辑等都是以犹太人为对象;对外邦人来说,这篇讲章可能一点都起不了作用。有的人以为只要是圣经的话,就一定要仿效,所以把这篇讲章当作是模式,若不按照这个模式,传讲的信息就离开了福音的内容本质。这种看法是很不正确的。持这种看法的人,我建议他们看看这本书,明白什么是有效的演讲。(传道人更应该熟读这本书。)
《讲话的艺术》(The challenge of Effective Speaking),Rudolph F. Verderber 著,范晓煦/余敦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年一月版。( sales@citicpub.com )”
现在,保罗在会堂里的听众是谁?当然是犹太人(以希腊化的犹太人居多)、归入犹太教的外邦人和一些虔诚的慕道的外邦人。在这篇讲章里,我们注意到保罗对于这些熟悉旧约和犹太历史的人,他就引用经文来解释福音的信息,特别是强调大卫的应许来证明耶稣就是他们所期待的弥赛亚。
5。徒十三:17 - 22 “17这以色列民的上帝拣选了我们的祖宗,当民寄居埃及的时候,抬举他们,用大能的手领他们出来;18又在旷野容忍他们约有四十年(注:"容忍"或作"抚养")。19既灭了迦南地七族的人,就把那地分给他们为业。20此后,给他们设立士师,约有四百五十年,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时候。21后来他们求一个王,上帝就将便雅悯支派中基士的儿子扫罗,给他们作王四十年。22既废了扫罗,就选立大卫作他们的王,又为他作见证说:‘我寻得耶西的儿子大卫,他是合我心意的人,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
这是过去犹太人辉煌的历史。他指出上帝就是以色列民的上帝,他为自己拣选了列祖,救他们脱离埃及,领他们经过旷野路,并赐下迦南地给他们为业。然后,保罗再阐明上帝如何赐下领袖帮助他们,首先是摩西(名字没有提到),然后是士师,其后是扫罗,以至最伟大的大卫王。我曾提醒大家,彼得也好,保罗也好,在他们面前没有一本圣经,他们是全凭记忆叙述历史,或引用圣经,所以资料不一定正确,特别是数字,如年数。我们不要吹毛求疵,像那些不信派的人,一找到错误的地方,就说圣经的记载是不可靠的。解经家对20节的“约有四百五十年”的解释争论不休:这是士师治理以色列人的年代,还是寄居埃及的四百年加上在旷野的四十年及渡约旦河后分地为业的时间之总和?《新国际版本》(NIV)将20节接在19节后,译作“这些事约有四百五十年,此后,给他们设立士师,直到先知撒母耳的时候。”
6。徒十三:23 - 37 “24在他没有出来以先,约翰向以色列众民宣讲悔改的洗礼。25约翰将行尽他的程途说:‘你们以为我是谁?我不是基督;只是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我解他脚上的鞋带也是不配的。’26弟兄们,亚伯拉罕的子孙和你们中间敬畏上帝的人哪,这救世的道是传给我们的。27耶路撒冷居住的人和他们的官长,因为不认识基督,也不明白每安息日所读众先知的书,就把基督定了死罪,正应了先知的预言。28虽然查不出他有当死的罪来,还是求彼拉多杀他。29既成就了经上指着他所记的一切话,就把他从木头上取下来,放在坟墓里。30上帝却叫他从死里复活。31那从加利利同他上耶路撒冷的人多日看见他,这些人如今在民间是他的见证。32我们也报好信息给你们,就是那应许祖宗的话,33上帝已经向我们这作儿女的应验,叫耶稣复活了。正如诗篇第二篇上记着说:‘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你。’34论到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不再归于朽坏,就这样说:‘我必将所应许大卫那圣洁可靠的恩典,赐给你们。’35又有一篇上说:‘你必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36大卫在世的时候,遵行了上帝的旨意,就睡了(注:或作"大卫按上帝的旨意服事了他那一世的人,就睡了"),归到他祖宗那里,已见朽坏;37惟独上帝所复活的,他并未见朽坏。”
保罗跨越了过去的历史,现在将焦点转移到应许大卫的弥赛亚身上,和这应许实现的时候。保罗引用听众所敬重的施洗约翰的话语(25节),道出耶稣就是那应许的弥赛亚,继而提到耶稣的被拒和被钉,最后以旧约预言和现今见证人,共证耶稣从死里复活的好消息作结束(诗二:7,十六:10,赛五十五:3)。注意这里的代名词是“我们”,上一段却是用第三身代名词“他们”论述过去的历史。
7。徒十三:38 - 41 “38所以弟兄们,你们当晓得:赦罪的道是由这人传给你们的。39你们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这人,就都得称义了。40所以,你们务要小心,免得先知书上所说的临到你们。41主说:‘你们这轻慢的人要观看、要惊奇、要灭亡,因为在你们的时候,我行一件事,虽有人告诉你们,你们总是不信。’”
这部分是挑战听众,呼吁他们做个人的抉择。这里用的是第二身代名词“你们”;引用的经文出自哈一:5。
“。。赦罪的道是由这人传给你们的。你们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这人,就都得称义了。”-- 这里有典型的保罗用词。“赦罪”(原文 aphesis hamartion)也是彼得在他的讲章(徒二:38,五:31,十:43)所强调的。“信靠”(原文 pisteuo) 、“称义”(原文 dikaioo)都是保罗最喜欢用的字。
8。徒十三:42 - 43 “他们出会堂的时候,众人请他们到下安息日再讲这话给他们听。43散会以后,犹太人和敬虔进犹太教的人多有跟从保罗、巴拿巴的。二人对他们讲道,劝他们务要恒久在上帝的恩中。”
这篇讲章有果效吗?有,而且是立见功效,因为他和巴拿巴再一次被邀在下一个安息日讲道。还有一群犹太人和敬虔进犹太教的人,就是受了割礼的外邦人,他们信靠了耶稣。
我们不要太过在意有多少人归向耶稣。比起以后在路司得(十四:8 - 20)和雅典(十七:16 - 34)的讲道,这里的会众是较有反应的一群,但与五旬节时耶路撒冷和附近地区有成千上万的人悔改信主,似乎又相差了一大截。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从保罗、巴拿巴的。。”-- 从这节(43节)开始,保罗在前,巴拿巴在后。
9。徒十三:44 - 52 “到下安息日,合城的人几乎都来聚集,要听上帝的道。45但犹太人看见人这样多,就满心嫉妒,硬驳保罗所说的话,并且毁谤。46保罗和巴拿巴放胆说:‘上帝的道先讲给你们,原是应当的;只因你们弃绝这道,断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们就转向外邦人去。47因为主曾这样吩咐我们说:<我已经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极。>’48外邦人听见这话,就欢喜了,赞美上帝的道;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49于是主的道传遍了那一带地方。50但犹太人挑唆虔敬尊贵的妇女和城内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罗、巴拿巴,将他们赶出境外。51二人对着众人跺下脚上的尘土,就往以哥念去了。52门徒满心喜乐,又被圣灵充满。”
看到了吗?福音的信息传讲出去,必然有两种反应:有的拒绝,有的接受,没有中间的路线。“凡预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这是预定论,大家可以参考唐崇荣牧师的《救赎论》,那里有详细的解释。(在《袖珍神学词典》栏的《关键词》空格,输入“救赎论”,就可以看到这个词条)
为什么犹太人满心嫉妒呢?_________________
“我已经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极。”-- 这是引自赛四十九:6,也是上帝亲自交付给保罗的使命(徒二十二:21,二十六:18)
“但犹太人挑唆虔敬尊贵的妇女和城内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罗、巴拿巴,将他们赶出境外。。。就往以哥念去了。”-- 以后保罗每到一个地方传道,都要经历这样的逼迫,这是上帝预先告诉他的(徒九:16),但他没有违背那从天上来的异象(徒二十六:19),也不以所受的苦难为耻(提后一:12)。
“就往以哥念去了。门徒满心喜乐,又被圣灵充满。”-- “以哥念”(Iconium)在哪里?我在下一课再跟大家讲解。“门徒”是包括了那些刚信主的人,他们被圣灵充满,满心喜乐,就如过去受逼迫的信徒一样(徒四:31,八:4,九:31,十二:24)。
钟马田牧师(Dr David Martin Lloyd-Jones,1899 - 1981)是一位医生,获颁予医学博士的学位;但他竟然放弃了属世的财富、地位和声誉,献身服事上帝,成为医治人类心灵的医生。
一九三五年八月中旬,他在故乡威尔斯的兰杰索(Llangeitho)的一个大会上,对着七千人讲道。那天的信息引自徒二:38节:“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得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他讲道带出的威严和能力使台下听的人鸦雀无声。钟马田牧师指出,当日在耶路撒冷的众人对彼得说:“我们当怎样行?”
钟马田以以下的话作结束:
“你们怎样回应这些信息?有什么人、有什么事物,在这地上,在你今生,必你更值得去考虑?地上被认为最美好的,都要过去,至终你的灵魂要面对面朝见上帝,我警告你要逃避那即将到来的灾祸!
但我同时提醒你及时来到上帝面前,上帝奇妙地借着耶稣基督,将他自己赐给你。如果你承认你的罪、你要得着赦免,他要赐你圣灵。这是上帝最大的、也是最后的赏赐,就是借着他的灵,他将自己赐给我们。
彼得讲道那天是五旬节,有三千人领受他的话,得着上帝的祝福。二千年来,接受主的人数一直增加,千千万万的人加进去,到了那荣耀的日子,将有千千万万的人聚集到上帝的宝座去。在那荣耀的日子,你是否在那千万人之中?”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