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再搜索吗?

理性 信仰 真理

(资料取自唐崇荣牧师的《理性 信仰 真理》)

第二章


重复按钮找关键字

●大纲●

真理的源头

觉悟

质异与量异

相信

信仰

意志

大理性 vs 小理性

理性

真理是什么

真理到底是什么?

1.真理 ≠ 事实

2.动机

3.伦理

4.实践

5.次序

●经文●


《罗马书》第一章第十八节

原来上帝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的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


《约翰福音》第十六章第十二至十三节

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因为他不是凭自己说的,乃是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并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


真理的源头


「我还有好些事要告诉你们,但你们现在担当不了。」你们担当不了,你们现在不能领受,虽然那些事是真理,但是你们担当不了。


耶稣基督提到我们对真理领受的程度是有限的,而这个限度与时间是有关系的,所以他说「现在你们担当不了。」不但是你们承担的程度有限,在时间过程中间,时候没有到以前你们不能接受,直等到那圣洁的灵,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明白在原文也可译成进入),引导你们进入一切的真理。他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要把他所听见的都说出来。这样,真理还有更高的源头,是连圣灵都要顺从那个吩咐他的源头。源头把真理吩咐交代给圣灵,圣灵就成为真理的灵引导人进入并且明白一切的真理,又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这样,真理就超现在式的,真理是超时间性的,真理有超历史的本质,因为那些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也包含在真理里面。

真理的范围到底有多大?真理的本质到底有多真?真理到底与人的生命有多大的关系?这许许多多的事情都是我们应当认真思想的!


觉悟


前一章提到人是有理性的,这是东、西方哲学家给我们看到人与万物不同的重要区别。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不是万物,万物不等于人,而万物中间竟然有一种「生命」叫做「人」的存在着,人很清楚的把「人的自己」与「非人的非己」分开来。我之所以是我,因为在我里面有一个「我」的感应,而能有「我」的感应的这个人不但在我里面,也在我四周的「生命」当中。在你左边的,在你右边的,在你前面或者后面的,那些与你相似与你相同的「生命」也叫做人,而这些人里面也有和你一样的观念,就是「己」与「非己」的分别。我是「己」,不是我的叫做「非己」,在「己」与「非己」之间有一个很清楚的界线,我对「己」的觉悟超过对「非己」的觉悟。这样,当我行路的时候,我清楚的觉悟到我是醒着的,当我睡觉的时候我甚至不能绝对否认我也觉悟到我正在睡觉,意思就是说,连你正在睡觉的时候你也「觉悟」到你正在睡觉,只是这个觉悟比起觉悟你醒着的时候是更模糊,但是这个正在觉悟睡觉的我不要被吵扰,所以当人家打扰你的时候你会很自觉的说:「我正在睡觉,不要吵我!」那个「存在的觉悟」(the awareness of your own existence)对正在睡觉的自我还有一个自我觉悟,与醒着的觉悟是有关联的。这种「自我存在的觉悟」是「我是人」与「非我」不同的分界,在这个「我的存在」的里面,我对「我自己存在」的觉悟性里面,有一个对「我存在」觉悟的理解,而这个理解就是人与动物不同的地方。

人是有理性的,we are rational beings。我是有理性的,你也是有理性的,所以无论人讲多么多的道理,无论人讲多么多动听的话,我们不能马上就这样接受,因为我们的「自我」存在里面有一个很清楚的觉悟,就是我需要一些分析,研究,然后参考,比较,结果对理性有交代,「接受」需要有一些理性的交代,这种「理性交代的责任感」(sense of rational responsibility )使我不做一个糊里糊涂的人。当我需要解释「为什么我是这样」的时候,我解释的时候是用理性的功能来解释我所领受的和我所肯定的一些事情。这样,我们对人生就有一种「理性交代的责任感」,这个理性的功能是动物所没有的,这是人之所以为人,人与动物之间很清楚的不同的地方。而这个不同的地方,不是在份量上的不同,而是在本质上的不同。


质异与量异


我很清楚的将「份量的不同」与「本质的不同」分化,本质的不同是 qualitative difference,份量的不同是 quantitative difference,三块钱和五块钱差两块钱,是量数的差别,这个叫做量的差别。但是,你有两个孩子,他有三条狗,虽然他比你多一个,但是他的狗与你的孩子是人与狗之间的差别,这个叫做质的差别。「本质的差别」与份量的差别」之间的差别是有差别的,「本质的差别」与「份量的差别」之间的差别叫做本质的差别。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s not quantitative difference; quantitative difference is not qualitative differen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and quantitative difference is qualitative difference.



这样,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别就不能单凭原子学(Atomic philosophy) 或者原子论的哲学家如德谟克利特 (Democritus) 、 卢克莱修(Lucretius )及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 )等人的理论,还有一些所谓的多元主义(Pluralism)的论说等来解释,这些西方古代哲学家认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生物,生物与人,人与植物,植物以及所谓的灵界所有的差别只是份量的差别(difference in quantity) 。他们认为 「构成我们的原子份量多我们就比较重,构成我们的原子份量少我们就比较轻。」那么,构成你的原子比较精细你就比较聪明?构成你的原子比较粗糙你就比较笨?这样,是不是更粗的原子就产生物质,更细的原子就产生人的生命?


他们对整个宇宙分别等级的原则是以份量为基准,但是这种以份量定原则,以份量定等级是非常愚昧非常低级的思想看法。照样的,将人与人之间整个社会的结构只根据资本论作为社会阶级斗争的基本共产理论哲学也是很肤浅的。同样的推论,把性的关系,性的满足,当作是绝对的唯一因素引致影响人心理的发展的理论是同样肤浅的。这些人太过简化(over-simplify)了一切复杂现象和程序,忽略了本质差异超过份量差异的重要事实,而且还是一个很肯定的事实。

所以人与「非人」之间的差别不是份量的差别,己与「非己」之间同样是人的差别,因此是份量差别,但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差别就不是份量差别,乃是本质的差别,这个本质的差别根据《圣经》的记载是因为「人有真理的仁义和圣洁」(以弗所书四:24)。

无论是西方的哲学、东方的宗教,在东西方文化曾经从不同的角度片面寻找到普遍启示中间的一些片段真理(fragmentary truth)。所谓「片段的真理」就是指从某一个角度所发现的真理,但是这些部份的片段式真理不能代表完整的、统一性的整个真理。这个统一性的整个真理是基督教信仰与所有其他的宗教和「非基督教的科学」所不同的地方。非基督教信仰对真理的认识是片段式的,是支离破碎的,是非统一,也是非完整的,但是在基督教信仰里面对真理的认识是统一的、完整的、整体的、绝对的,而且是由启示的源头、真理的本身所带出来的。所以这是一种本质的差异,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前一段话应当反覆思考才会慢慢吸收。盼望你通过理性并且经过咀嚼消化后对真理有一些基本的、完整性的了解,以后对你产生的改变和影响也可以帮助别人认识真理。只有在上帝所启示的伟大的信仰里面才会产生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肯定。

我清楚知道上帝创造人,给人理性功能和理性的特权,所以人与动物不同。在应用理性功能的过程中我愿意与你们一同寻找,一同探索,最后与你们一同享受明白真理后而有的欢喜快乐,明白真理在生命中间的丰富供应。为这个缘故,我与你们站在一起,很有耐性经历寻找真理的过程,并且让这个过程重演一遍,这是很重要的再教育。许多传讲基督教的只提到信仰的结论,对整个推论的过程没有加以启导式的等候和忍耐,我认为我不应当如此,所以愿意与你们一起寻找真理。在一起明白真理的过程中间再一次经历理性的程序,让圣灵在这程序中照基督的应许引导我们进入,引导我们明白,而「进入」和「明白」是信的实际表达,也是信里面的实际内容。


相信


普遍而言每个人都相信真理是存在的,这个对真理存在的信仰是普遍的,虽然对真理的范围的解释因人而异,对真理的看法不都一样,然而对真理的探索却是普世性的。你盼望明白真理,我也盼望明白真理,在对明白真理有所盼望以前我们都有共通的前提(presupposition),那就是「我们预想真理是存在的」(Our presupposition presupposes the truth is already there.)。

我有一个预想,是根据一个不能分析的、公认的真理的本身,这个预想就是「真理是存在的」。相信真理是存在的「相信」本身 也是真理的一部份(Believing the truth is part of the truth itself.), 所以相信「真理是存在的」这一个信仰是人生生命力的表现,这生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之所以能奋斗因为他有生命力,一个人之所以能坚持立场因为他有生命力,一个人能抵挡潮流因为他有生命力,一个人能成为中流砥柱因为他有生命力,一个人能发挥他的潜在能因为他有生命力,一个人能分析大自然因为他有生命力,这个生命力的存在是一件事实,这生命力的存在本身是很重要的存在基因(the gene of existence )。

我存在因为我里面有生命力,这个生命力使我的存在不随便被淘汰掉,使我的存在不随便被无意义化,我的存在有生命和意义的关联,而这个关联促使我要去寻找出意义在哪里。

要寻找出意义在哪里,就得先预想和相信「意义是存在的」, 要明白真理是什么就得先信「真理是存在的」,因为对「真理是存在的」的信仰,是生命力量的一部份,所以这是很重要的。


信仰


科学家到底是先找到真理才信有真理或者先信有真理才努力的去寻找真理呢?科学家是否先信可以找出一些事实的真相,才发现公理来教导人呢?是先信有真理的存在才去发现那些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其他各种学问里面的真理呢?或者先找到了才信有真理呢?如果是先找到那些理才信的话,我告诉你,连你都不科学,因为科学家是以信为前提相信真理是存在的才竭尽所能去发现那隐藏在大自然中间的真理。 They presuppose the truth is there, so they try to make all kinds of efforts to discover the truth hidden in nature.把自然界中隐藏的真理、隐藏的定律、隐藏的原则有系统的找出来,挖掘出来,再把系统化的知识组成一整套有不同范围的限制的学问,这叫做科学。

科学家之所以是科学家,因为他是以信仰为出发点去发掘真理,信仰与真理是不能分开的。如果你认定真正合理的事情才肯信,其实你已经先相信这一句话是真理、是合理的,而你相信合理和信仰一定要结合在一起。虽然这一句话的本身还没有真正试验出是否合理,但是这一句话的本身其实是一个信仰。

那些说我不能信的人其实已经信了,信什么?信他不能信。那些说我不能做决定的人其实已经决定了,决定了什么?决定他还不要做决定。这样,在前提中间没有信仰的知识论是不成立的 Epistemology of any system without the presupposition of faith is impossible. 前提中间的信仰是成为知识论里所有系统「成为可能」的一个原因,甚至在逻辑推演的过程中你也没有办法脱离信仰成为意识的基础。

三段论法的逻辑演绎(syllogistism in deduction)里面(这是从亚里斯多德开始的),你要论三段论法的时候你得先把事理推演,结果从逻辑的过程去定一个定律。你先有一个大前提,大前提再加上小前提(major premise plus minor premise)就产生结论(conclusion)。

例如你对弟弟说:「人人都会死,懂吗?」你的弟弟说: 「懂。」你再对他讲:「弟弟是人,所以你会死。」「人人都会死」是大前提,「弟弟是人」是小前提,「所以你会死」这个叫做真理。在这整个推理过程的三段中间第一个前提,也就是大前提的本身是一个信仰,你怎么知道「人人都会死」?因为爸爸死了,妈妈死了,叔叔死了,当然人人会死嘛!但是叔母还没有死,老婆还没有死,自己也没有死。你说:「不可能不死吧,因为他四十六岁的时候病死了,我四十二岁就病了,可能我会死的。 」可能会死不等于一定会死,所以当你说「人人都会死」的时候,你是站在一个「非理」的信仰的阶段。所以,连演绎(deduction),甚至归纳 (induction)的本身都需要有一个前提,而这个前提是在「信」的范围不是在「理」的范围。这样,你在推理的过程中盼望更合理的达到一个可信的又可知的肯定性的答案,在这过程中的漏洞是在最基本的前提,因为基本的前提本身并不是一个推理,乃是一个信仰。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有多少人冒充知识份子,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知识份子,冒充爱好真理的,其实在他最基本的动机里面,意志的功用和意志的因素是超过理性的因素。

尼采(Friedrich W. Nietzsche )在一个旧货摊里找到一本书,作者还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要读他的书,没有人要上他的课,没有人认为他会有什么成就,已经给人丢了、忘了,却与尼采同国、 同行,这一位哲学家写的书叫做《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 (意志表象的世界 ) 。尼采被那个思想家的思想刺激产生火花,爆发了一个新的思想,结果就震动了整个世界。尼采在那一本书中发现了意志的重要性。那本书的作者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 曾经在柏林大学 (University of Berlin) 故意开课要和另外一个大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F. Hegel)分庭抗礼,在他开课的时候也同时开课,结果没有一个人上叔本华所开的课。这一个失败的思想家竟然影响另一个思想家,结果就发明了「超人」这名称,美国人一知半解就变成了超人(Superman)的电影。


意志


尼采写的超人不是美国的那种超人,他的超人是好像在耶稣基督显现以前的施洗约翰,他怎么样替他预备,在旷野呼喊,等候耶稣的来临,大大的改变整个世界。尼采认为他就像那一个超人的前锋(the pioneer of the coming Superman),为人类的前途开创一条道路,而这个超人一来的时候,是完全反对基督教的,他好像正在做敌基督的先锋一样。

尼采的这个思想是以意志为中心,不是以理性为中心。当他要把「意志超越理性」的重要性提出来的时候,他要借用理性的工具来交代,结果才能写出那些「要有头脑的人才去读,读了之后要告诉你头脑是不重要的」的文章。所以,连告诉你头脑不重要都要用头脑表达清楚,还要一条一条的用思想来表达,告诉你思想不是最重要的。

理性是在意志之下,尼采就用了叔本华的思想来建立他的思想体系。叔本华重要的思想认为「许多时候许多人的意志是在他们的理智之前的」,所以整个理智只做了他们意志的奴才,来替意志铺路,替意志制造内容。

你要很谨慎你的行动。有许多人不是想清楚了才做,是他喜欢了然后用各样的办法来为他的意志做内容,你要注意观察你的一生是不是这样?我和一个人交谈的时候,只几句话我就能很清楚看出,知道他是被什么东西控制?他的动机如何?哪一个因素在哪一个因素上面?如果没有这种训练,你不容易看见别人是什么?如果你有很严格的训练,你马上知道这个人是什么事情在控制什么事情。例如你不喜欢学校里的某一个人,就订下一些规条,在订立规条的时候,你心目中就是为了要对付那个人,所以每一条都是为对付那个人而订的。规条定了,过了三年以后才发现你自己的孩子就犯那些规,你马上又要改那些规条,结果你怎么样运用规条只不过是因为你的意志正在驱动你,这种人是很危险的,因为他为自己制造框框来绑住自己。所以一个人一生一世要有一个很严肃的做人原则,这个原则肯定了以后就不会错得太离谱了。

你信了耶稣以后如果没有更聪明,可能是你的牧师有毛病,也可能是你自己有毛病。你要从头审查你的信仰和你自己的理性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当意志正在指挥理智的时候,理智就变成了意志的奴仆,理智虽在发挥它的功能却不知道它本身正在被利用。许多时候你先定意然后才找理由替自己解围,当别人问你为什么这样做?因为第一、第二、第三,那些根本不是理由,因为你先定下了意志作为理性的支配然后理智才作意志的奴仆,做它的爪牙和工具,这样的人是很危险的,许多人一生一世过着这样的生活。一个人的理智若不是在最高的指挥台来引导他的感情和意志,这个人一生会糊里糊涂自我矛盾,自我冲突,自我抵消,还跑了一大段的冤枉路而不自觉,所以人应当好好发挥他的理性功能。


大理性 vs 小理性


Cosmic reason 是运行在宇宙中的大理性,人里面对 logos 可能了解的小理性(logikos)与宇宙中的大理性的关系是什么他们没有办法解释。对冥冥之中的这两件事的了解和盼望产生的关联,其「真正的关系的原因」和「破离的原因」是没有办法找到!他们认为人好像是宇宙理性支离破碎的碎片,正像手里拿着的一杯水,走路的时候有一些溢了出来,那些溢在各地一点一滴的水渍原是从这个「母体」出来的,而这个与「母体」分离的「碎片」与母体有相同的本质却失去了关联,只有归回母体的时候才能找到自己的方位,在还没有找到自己方位以前乃是一个孤独的碎片。每一个人在宇宙中间好像一个孤独的碎片,这个孤独的碎片因为有与母体相同的本质所以会思想。

我是有理性功能的小碎片,你也是有理性功能的小碎片,我这个小碎片和整个宇宙的理性的母体是有关联的,但我不知道这个关联在哪里?所以我就过着一个孤立的碎片式的自我存在的生活。到了二十世纪,就变成存在主义所说的「每一个存在都是一个孤岛」(Every existence is an isolated island.)。你是一个孤岛,我也是一个孤岛,两个人结了婚在一起生活一起睡觉,过了几十年还是两个孤独的碎片,你不能说服我,我也无法说服你,我要你了解我,你也要我了解你,但我越了解你越不能了解,你越了解我越发现我难以了解,结果这些孤独的碎片本身产生了一整套知识,盼望用自己的理性解释整个宇宙(try to comprehend and understand the total universe),以自己的碎片做母体做本体,怎么可能去了解整个宇宙呢?就在这矛盾中渡过一生,直到死时还没有解决理性与真理之间的关系,却盼望死了以后归回母体,结束孤独存在与生俱来的痛苦、紧张关系和自我抵消。「片段真理的不关联」和那个 「存在的孤独感」是人的真实情形,虽然如此,因为人是惟一有盼望归回母体的 logikos,所以人在万物中间还是最高的。


理性


斯多亚派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人在一个很高的层次里面」,在他们的层次观念中被动界是最低的,也就是物质界,物质界是一个完全被动的存在(passive existence),所以物质界是静止性的(static),是不可能有自我存在的觉悟的(noconsciousness, no self-awareness)。因此,虽然存在却没有对自我存在觉悟的可能, 这样,物质界是完全被动而消极的,静止而无能的,这个叫做物质。

在生物界中「有感性的存在」是在第二较高的层次。物性是最低的,感性是超过物性的,感性之所以超过物性因为感性对伤害他的行动有所反应,反应越激烈因为感受越强,感受越强感觉到的痛苦越深,而感受越强的很可能就是最高超的存在的形式(the form of existence is higher and higher when you are more conscious of suffering and can respond more sensibly)。用刀砍树的时候,这棵树摇一摇,静下来后就流了一把没有声音的眼泪,叫做树胶;当你用刀砍狗的时候,刀还没砍到它,它吠了一声就跑掉了。这个敏锐的反应和反射是从它的视线和在它想像中感受到了危机的本能的逃避。

这是一个有感性的世界,在有感性的世界里所有的活物比没有感性的物质更容易保护自己,在有感性的世界中与本能连在一起就与生命发生关系,这是有生命界的第二个范围。

在有生命界的范围中间,感性比物性更高,但是斯多亚派说 「人不但有物性有感性,人还有理性」。

人的理性不是单单觉悟到自己的存在,不是单单反应那些对自我存在有所威胁的动作而已,还需要了解我以外的一切,甚至了解我自己是什么?斯多亚派没有交代理性的存在从哪里来?但是斯多亚派很清楚的告诉我们「人是最高的」。这样,在有限界能看见的范围里,人有理性,所以人与万物不但界分了,而且高过各界  --  人会思想。

人会思想,思想关于我的问题,思想非我的问题,思想物质的问题,思想科学的问题,甚至思想真理的问题,这表示用抽象的思想,思想「抽象的非物质的存在」,而这个「真理」,不是单单物质界的,因为「真理」的范围是高过物质界的,而真理的本身不能用物质界的范围去定方位和测验它的存在,或者测量它的大小、重量,真理是不能眼见的,真理的存在是在「信仰界的范围」里面。

真理的存在如果是属信仰界,在物质界里面没有办法去衡量的话,我竟然在思想里面思想了关于真理的问题!这样,思想的本身就超物质了。因为思想的本身是超物质的,「这个思想」和「我的存在」关联到「我能思想的意义在哪里」,所以人是很高超的。这个理性的「高度」高过所有的生物界,高过所有的非生物界,「理性」使我们与万物有所分别,但是,理性从哪里来?理性的内容怎么达到?理性怎么肯定真理?在哲学界里面还是完全没有答案。


亚里斯多德的老师柏拉图是比斯多亚派更早期的思想家,柏拉图不是把物界与非物界分开,他把人自己的生命分成三界 --  物性的存在,感性的存在,理性的存在。人的物性叫做身体,人的感性叫做感情,人的理性叫做思想。对人的这种了解是不是凑巧的?不是的,乃是上帝创造的奇妙。上帝造人的时候,把头脑放在「很高」的地方,上帝安排我们的器官都含有某一种方位意义的价值观。柏拉图说:「一个粗俗的人或者野蛮的人是以意志统治一切,比较『高』一点的人是用感情管理他的意志,最『高』的人是用思想管理感情和意志。 」

如果我们把人分成感情、理智、意志的话(其实柏拉图也有这样的观念:「意志在腰里面,感情在胸里面,而理智在头里面。」,理智是以头脑做代表,感情以心脏做代表,而意志是以性欲做代表。虽然近代的科学家和心理学家不完全同意这种分法,但是在柏拉图的观念中间意志的中心就是性的意念,感情的中心就是心里面的感受,而思想的中心就是脑袋的功用。按照柏拉图的思想,一个用性欲来支配一切的人,因为要满足性欲,他的爱是为了性欲,而性不是为了爱,他的思想是为了他所爱的,而不是他所思想的决定他应当爱什么,这种「上面的」被「下面的」所支配的人是很粗俗很低级的人;一个正人君子是以思想来引导感情,再用感情来引导一切的意志和行动,所以所行的、所要的、所爱的, 都想清楚了。用理性去支配整个人生的人是高级的,但是,他最后也就只是停在这个地方而没有下文了!

我常常提到一些中西古今的重要哲学,我的动机不是介绍哲学,也不是要告诉你我懂得哲学,我要告诉你没有一个哲学体系是超越上帝所启示的这本《圣经》,如果你以为你在哲学的体系里面已经找到了真理,你是搞错了!你是自己欺骗自己,因为整个哲学体系不过是一个不能统一也不能整体性关联的支离破碎片段式的了解。

以理性管理心思、意念和性欲,这个人以对智慧的了解来支配他的行动,这是个伟大的人,这是个有思想的人,但叔本华告诉我们很多人不是如此的。就算你真的可以达到这样的标准,我还要问你,你的头脑受谁支配?这是所有的哲学没有办法看到,还有比头脑更高的支配力量!斯多亚派的哲学不是提到有「宇宙理性」吗?这四个字所要代表的是不是他们所讲的呢?

上帝的启示清楚告诉我们,这就是「道成肉身的基督」。

我们从基督教的眼光来看,耶稣基督的生命给我们看到整个生活指导的最高标准:他活生生的在他整个生活的历史见证里面表达了最完美的圣洁、公义、良善、真理、智慧、能力和道德生活,如果以他成为我们的思想模范,再用「道」来管理头脑那就好得不得了。这便是基督教的信仰与所有哲学不同的地方。

 

真理是什么


无论是西方是东方,对理性和心性的了解还是没有与真正的源头发生关系,他们不能肯定真理是什么。以受造的、堕落的和已经犯罪受玷污的人的思想去思想真理到底是什么,什么是真理,那是不可能的!然而我们却相信真理是存在的,虽然不知道这个存在的真理到底是谁?

就因为这个对「真理是存在」的「信仰」,所以科学家开始了他们的研究,教育家开始了他们的教导,母亲不辞劳苦的把孩子养大,因为相信真理是存在的,意义是存在的,生命是有价值的,所以甘心付代价奋斗;因为真理是存在的,所以政治家盼望把他们的理想付诸社会,因为相信真理是存在的,所以我们看见了所有的奋斗成为一种社会的动力。

只有人对真理有这种了解和需要,因此真理的存在就不能让我们凭着分别的、个别的、碎片式的理性来做主观的肯定,因为这种「个人主观主义」会对「真理的大同性」产生破坏  --  你所认为 的「真理」可能就是我所认为的「非真理」,而我所认为的「真理」可能与你完全格格不入,是你所抗拒的「非真理」。所以要怎样才能否定、减少、预防「个人的主观主义」破坏整体性的真理观念?基督教跟世界上的哲学所提出来的不同点乃是基督教提出了一个「有位格的上帝」是真理的源头(the personal God is the source of the truth)。这个真理的源头就保证了真理的统一性、大同性、普世性和永恒性。

那么,「真理的源头」和「真理本身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我们要更严肃更慎重的去把它推演出来。支离破碎片段式的生命,孤独存在的自我个人,既然不能从这个出发点去想出那普世的真理,永恒的真理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基督教提到「真理的源头」 的「自我启示」,结束了各样的个人和个体的真理主观性的争辩,使我们在这个启示之中蒙受光照。我个人在这两件事情看见基督教真理的伟大性是本质上的差异并且超越了所有的哲学体系和其他宗教。

我们相信有真理的本体和真理的本体的自我启示。 We believe in the reality of the truth himself, and we also believe in the one who shares initiatively the truth in the revelation to man. 这样上帝的「自我真理存在」及上帝的「自我真理启示」就成为我们信仰一个很重要的中心。


真理到底是什么?


苏联出版的《真理报》虽然常常报导与真理不符的事情,却还敢以「真理」为报纸命名,因为他们相信真理是存在的,否则就没有真理可报导,他们盼望读者相信他们所写的就是真理,正像中国出版的《人民日报》盼望读者相信它是为人民而写的。但是,是不是名为《人民日报》的就是真正为人民而写的呢?名为《真理报》的就是真正为真理而写的呢?

每一个人都在支离破碎、独立、主观的个体里面把自己绝对化,虽然把自己绝对化,把真理强断独有化,还不能否定真理本身是存在的,绝对本身也是存在的。如果绝对本身不存在的话,如果真理的本身不存在的话,那么我们连讲出这个名词来都没有意思了。

十九世纪,有一个科学会议在英国举行,一个又是科学家,又是社会学家,又是散文学家,又是进化论的支持者,他名叫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站起来很严肃的说:「这世界没有绝对的事情。」讲完了,凭着他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权威很威风的坐下来,因为他已经将真理表达清楚了。一个年轻的科学家站起来很严肃的追问:「斯宾塞先生,请问刚才是否说『这个世界没有真理 了?』」「我是这样说的。」


「你相信这个想法吗?你相信你刚才所说『这个世界没有真理? 』」「是的,相信。」这个年轻人更严肃的再问一句:「你绝对相信吗?」「是的,我相信。」「那你绝对相信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真理吗?」如果没有绝对的事你怎么可以很肯定的把你这个没有绝对的事很绝对的把它表达出来?所以,当你正在肯定,正在绝对化一件事的时候,你的内容可以否定绝对,但你的绝对态度已经正在肯定绝对,你用肯定的态度来否定你认为你可以利用的肯定,而你在理论上却是否定的。

如果你看清这个违背逻辑的逻辑,就不会被人利用。共产党相信唯物论吗?我竟然发现它所有的手段都是唯心论的手段!西方是唯心论有宗教的吗?西方整个的行动是为了物质、为了金钱而前进的,他们的目的是唯物论。所以在唯物论宣扬者的内心中间有唯心实践论。在唯心的信仰中间竟然有唯物的实践论。我们看见反对绝对者,他们反对得那么厉害就表示他们相信需要用绝对的精神去反对他们所讨厌的绝对论,你明白吗?

有一个人对我说:「我很反对学位。」我问:「为什么?」 「因为学位根本不重要嘛!」我说:「我很赞成学位不重要。但是我要告诉你,因为学位不重要,不重要到你不需要反对,因为没有人需要反对很不重要的事情。」

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基督徒好好利用你的头脑、理性、逻辑,并且曾经经过很严肃的锻炼。我们说我们是知识份子,却不知不识。许多在美国研究原子能的、物理学的、天文学的,除了那一门的学问懂一些以外,对整个统一性的真理毫不清楚。

有一次我在纽约讲完道,看见一个人推着摊子卖面条,一个牧师说:「唐牧师,我给你介绍,这位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原子能博士。」我问:「你现在做什么?」「卖面。」我心里想:「多么可惜,这个人只要把他懂的十份之一带到东南亚就可以影响许多知识份子。 」

知识份子?你的知识是片段的?是某一个自然层次的一部门?或者你的知识是从整体性的智慧与生命的真理了解完整的打成一片?你以为所有的哲学已经带给人对真理的了解?你以为你所相信的真理的存在是真正完整的吗?没有一个哲学体系能带到完整的真理及统一性的智慧里面,除非你需要另外一方面,就是在上帝所启示的道里面产生完整的信仰。

有一次莫斯科的《真理报》报导世界汽车大赛的成绩,「世界汽车大比赛结果美国得着最后第二名,苏联得着世界第二名,苏联得到亚军,美国得到倒数第二名。 」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其实只有两部车比赛,一部美国车,一部苏联车,美国车赢了,苏联车输了,因为《真理报》一定要报导真理,所以就报导美国拿到了世界最后第二名,苏联得到了全世界第二名。它讲的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有没有一句谎话在里面?没有!它讲的是不是真理?它讲的是不是事实?真理到底是什么?

 

1. 真理 ≠ 事实


真理是事实,真理包含事实,但是事实本身并不包容整个的真理。上述的比赛是国际性的,因为两国之间叫国际嘛,对不对呢?美国实实在在是最后第二名,而苏联实实在在也是排名第二, 没有一句话是错的,事实上这个报导完全是根据事实,但是我们会否认这个事实的报导就是真理的全部,因为有另外一个意志动机在左右报导,使我们感觉到这个报导不完全,在这个事实里面还有一些没有讲出来的真理。所以真理包含事实,但是真理大于事实 (Truth is fact, but it is also bigger than the fact.)。


这个报导丢失了什么呢?就是那诚实的动机不见了。他们不说美国第一,苏联第二,他们说美国最后第二,把第一讲成最后第二,并没有与事实冲突,这个技巧高得不得了,因为接收报导的人根本不知道事实的全面,只有接受事实的片面。所以片段的真理,支离破碎的事实,非统一性的某个绝对和事实本身是危险的!部份的真理不是真理,部份的真理不等于是全部的真理(The partial truth is not equal to the total truth.),部份的真理可能与完整的真理不冲突,部份的真理也可能被利用成为完整真理的仇敌,这是政治家玩弄的手腕,使你无法找到毛病的「属世的智慧」。我们有基督信仰的不要效法这种智\慧,因为这是灭亡人的智慧。许多人不是败在仇敌的手中,而是败在自己的小聪明。许多法律专家,许多律师,为利害的关系遮盖是非,他们从法律与法律、规条与规条的中间找到违背法律的空隙,以致于在法与法中间犯法,免去被罚。


2. 动机


从上述的例子我们看见真理进到另外一个范围,就是事实背后有一个动机的问题,动机的正误和事实之间的关系牵涉到对真理的表达,所以正确的动机应当被列入真理的一部份。

基督教的信仰不是单单提到你做了些什么,你为什么做比你做了什么还重要。如果你做的动机不正确,虽然你做得很成功,但在上帝眼中还是不成功的。

在《圣经》中建成功而被纪念的圣殿一共有三座,另外一座是预表,还有一座是预言。所谓预表就是指在游行中以色列的会幕,预言就是《以西结书》里面所记载的未来的殿。在预表与预言的中间除了已经曾经用过的暂时的会幕和未来还没有建成的伟大的圣殿,有三座曾经建成的殿:第一座是所罗门建的,第二座是所罗巴伯建的,第三座是希律王建的。所罗门的殿建了七年才成功;所罗巴伯的殿因为很小,所以建的时间不太长;希律王建的殿,当耶稣在世界上的时候他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起来。」犹太人便说:「这殿是四十六年才造成的,你三日内就再建立起来么? 」

那个时候大概是主后三十年,这个殿直到耶稣升天以后继续再建了三十四年才成功,所以一共用了八十年,到主后六十四年才完成,建成以后六年就全部被烧毁了,这表示上帝并不看重你伟大的成就。希律王建殿不是为了敬拜上帝,是为了拉拢百姓的心,使他们赞成希律的政治思想,希律把殿建得那么荣耀那么大,上帝已经看见他是为自己,没有敬畏上帝的心!所以教会不要因为得到了一些钱,以为快快把事情做成就很伟大,上帝让你用八十年建造,用了六年就把它烧掉,如果你清楚看见《圣经》是上帝的威严和原则,你不能随便太快做事情,不能太急,你要先以上帝的永恒性、上帝的宝座为你敬畏的内容然后才好好行出来。


 所罗门王的圣殿


希律王的殿


动机应当被列入真理的一部份。事实的背后是物质的现象,动机的背后是心灵的现象。如果真理只概括在物质界的范围里面,你所能认识的不过是科学,那是很低的层次。我相信近代的知识份子很不愿意我讲这句话:「科学的知识和科学的真理是在一个很低级的层次。」

为什么科学在很低的层次?因为科学所要发现的事实完全只在物质界的范围里面,而物质界的范围,根据《圣经》乃是为了人而被造的,因为物为人而造,人就是物的主人,而物就是被人使用的工具,人把物质当作人所使用的工具,人本身就高过物,人成为宇宙之主而宇宙成为人之下的使用工具,这样对物的了解只有产生物质性的事实,物质性的事实所带出来的只是科学的范围,而科学的范围只在物质界里面,所以是「低」的。如果你用化学药品制成一种混乱人的思想、情绪、刺激人性欲的迷幻药,你虽然是科学家,但是当你使用你对这种物质的知识制造了混乱人的生活以致败坏社会的道德和毁灭那个人的前途的药物时,你的动机是不科学的,你的方法你的成就是科学的,这是事实,是自然科学的一部份,是部份的真理,但是你的动机你的东西是危害人,使人受毒,使人迷幻,使人放纵,毁灭人的前途,你的动机不对,这不止是生理界的和物质界的,也跨越进了人的心灵界,你的动机是非真理的。


3. 伦理


第二个范围已经跨越了一个层次。真理如果只是在第一个范围里面,那个真理是太过肤浅了,跨越到第二个范围,马上牵涉到第三个范围,就是伦理的问题。

动机在心里面,虽然人看不见但上帝却看得见。当动机借着物质的表达成为行动的时候,就产生了社会位格与位格之间是不是合理的行为问题,行为问题合不合理叫做伦理。人与人之间的伦次,人与人之间的五常,按照孔子的社会关系,结构的五大关系就是君臣、父子、父母、昆仲与朋友,这五个关系中间,人伦之间的关系应当以德彼此相效,以德彼此 相关,这样,人伦之间的关系的道理叫做伦理。



如果真理只不过界定在科学的范围,这个真理的了解是太低级了;真理进到了动机里面,就已经有一个心灵的主观性的感受和与真理之间的灵界的关系;当真理产生行动的时候就变成伦理界的道理,所以真理不是单单科学界的,真理不是单单哲学思想界的,也包括伦理范畴的问题。可不可以做?应不应该做都包括在真理里面。能制造原子弹这叫做科学,造了原子弹可不可以用叫做伦理学。怎么能说只懂得科学就懂得真理呢?怎么可以说不管伦理的问题呢?

新加坡政府在这二十年间继续不断寻求怎样使新加坡可以变成一个强国,有一个时期认为应该少生孩子会比较强,结果推行了少生孩子的政策几十年才发觉到人越来越老化,后来改变政策鼓励多生孩子,并且给你一点奖励,这便是在变化的程序中间还没有找到最后的真理的典型例子。

每一个时代有新的条例出来,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心中盼望这样更合理,更合什么理呢?连更合什么理的「那个什么」却还不知道!


4. 实践


到底人类要经过多久才明白整体性的真理呢?人不愿意接受主动启示的信仰真理,所以经过了三十年共产党在中国才讲了一句从前没有讲过的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换句话说,过去在他们的观念中间真理是存在的,但怎样去肯定那个真理是可以被鉴定是真的真理呢?要用实践。但是实践真理的人本身是不是比真理更大?到底哪一个应当服在哪一个的下面?那是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谈了这么多,我们发现真理是有生命者才会思想的,而且不是所有有生命的都会思想真理,只有人才会思想真理,真理似乎惟有与人才有关系,但是在与人有关系这一特殊地位中,我们看见人不能垄断,因为很多违背物理定律的动物都要死在违背物理定律的恶果之下。相反的,那些所谓与人有关系的真理与动物其实也有关系,你吃错东西会肚子痛,这个表示真理和我们的生命有关系,老虎中毒也会死,所以它也不能逃避那个理,那个理也正在控制着它。但是控制它的理是它不明之理,而控制我的理是我要明白之理。当我们说:「是我要明白这个理。」就表示在人里面的生命有与动物不同的地方,因为我们是以能明白理甚至要发现理然后好好运用理的人。

下一章我们将会继续思想人的生命与对真理的了解之间哪一个大?哪一个小?怎样去处理?


5. 次序


第五样,我们看见真理跟次序是有关系的。次序包括时空的观念,先后的问题。孔子的《大学》这本书一开始就提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表示次序是很重要的。什么在前?什么在后?是不是这样?应该不应该如此?次序关系如何产生?这个次序和关系明白了以后,你会把真理安排得更好,所以下一篇我们要提到关于理性的架构(the structure of epistemology)。我们知道理,这个理在哪一个层次呢?我们还要思想与真理生命关系中间那一个层次怎样发展?怎样交代在信仰中间理性所不能了解的事情?

 

第一章 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