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00087_.gif (341 bytes)返回课程纲要

《希伯来书》 - 坚守主道,忍耐到底

第二十四课 - 劝勉与警戒(三D)- 不要离弃基督(三)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经文:来六:4 - 12

主旨:

A。 介绍神学家古德恩(Wayne Grudem)的讲解来六:4 - 8。

B。 查考来六:9 - 12:“牧者”之前是严厉的警戒会众(来六:4 - 8),现在一方面肯定他们真信徒所有的“信、望、爱”的表现,一方面继续激励他们不可懈怠,要在拯救的事上殷勤,坚持到底,直到主再来。

1。来六:4 - 8  “4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5并尝过上帝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6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上帝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7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上帝得福;8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新译本》:4因为那些曾经蒙了光照,尝过属天的恩赐的滋味,与圣灵有分,5并且尝过上帝美善的道和来世的权能的人,6如果偏离了正道,就不可能再使他们重新悔改了。因为他们亲自把上帝的儿子再钉在十字架上,公然羞辱他。7这就像一块地,吸收了常常下在它上面的雨水,如果长出对种植的人有用的菜蔬,就从上帝那里得福。8但如果这块地长出荆棘和蒺藜来,就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KJV:4 For it is impossible for those who were once enlightened, and have tasted of the heavenly gift, and were made partakers of the Holy Ghost, 5 And have tasted the good word of God, and the powers of the world to come, 6 If they shall fall away, to renew them again unto repentance; seeing they crucify to themselves the Son of God afresh, and put him to an open shame. 7 For the earth which drinketh in the rain that cometh oft upon it, and bringeth forth herbs meet for them by whom it is dressed, receiveth blessing from God: 8 But that which beareth thorns and briers is rejected, and is nigh unto cursing; whose end is to be burned.


我在第二十二课已经和大家分享了唐崇荣牧师怎样讲解这段经文;我也在上一课先分析经文的结构,字词的意义和文法后,按圣经的总原则解释了这段经文。在还没有分享神学家古德恩(Wayne Grudem)在《系统神学》(更新传道会出版,张麟至译,2011年)对这段经文的讲解之前,我要谈谈震惊整个足球界的最新消息。

2013年 5月8日,英国曼联(Manchester United)官网宣布主帅弗格森(Alex Ferguson)将在赛季末正式退休。他的退休跟《希伯来书》的查考有什么关系?有!大有关系。请你耐心地看下去。

弗格森生于1941年12月31日,苏格兰人,1986年,45岁的弗格森开始执教曼联,此前,他作为苏格兰阿伯丁的主教练已经取得了三次苏格兰联赛冠军。加盟曼联之后,这位主教练在曼彻斯特开始了他长达26年的传奇领队经历。弗格森上任之际,曼联排名在英甲(当时英格兰的顶级足球联赛)倒数第二,但却在二十六年里,为曼联赢得了无数冠军,多少呢?你看一看:



曼联领队弗格森(Ferguson)(mp4格式,5MB)
 


经典足球赛(mp4 格式,85MB)
欧洲冠军联赛(1999年)在三分钟补时阶段,
曼联连进两球,以二比一气走德国拜仁慕尼黑队(Bayern Munich)
弗格森在赛后的经典语录:“Football, bloody hell!”

 


一个人退休能够震惊整个足球界,当然有原因,不只是因为他拿到了多少个冠军。你看一看别人怎样评价他:

《每日电讯报》:(弗格森)无论选择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成为一个杰出的领袖,曼联非常幸运,因为他选择了足球。 。。历史将记住他,不仅因为他是英国最伟大的足球领队,也是整个世界足坛前所未见的伟大主帅。

《金融时报》(一向很少关注足球新闻,也在头版报道弗格森退休):一位过去 26年不停处理复杂人际冲突的大师。

英国首相 David Cameron :Sir Alex Ferguson's achievement at #MUFC has been exceptional. Hopefully his retirement will make life a little easier for my team.(a fan of Premier League strugglers Aston Villa)

Manchester City skipper Vincent Kompany:Sir Alex, one of the best managers of all time. After 26 years of success in the game, we all own him a tribute。

Real Madrid and ex-United forward Christiano Ronaldo:Thanks for everything, boss.

弗格森过去也曾萌生退休的念头,他几次谈到退休时说:

谈在2002年退休的最早计划  --  我将在赛季末离开曼联,就这样。

谈在2002年2月反悔,没有选择退休的原因  --  这实际上是凯茜(弗格森的妻子)的主意。如果不是她的主意,如果不是儿子们(马克、达伦和杰森)也全力支持的话,我也不会考虑改变主意。不过我确实得承认,我内心深处是希望如此的,而她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

谈三年合约结束后在2005年退休的计划(2002年2月)  --  我很乐意留下,但一旦合同结束,就真的结束了。我没有在俱乐部继续呆下去的意愿。

谈退休(2007年3月)  --  我依然很有激情,我依然感到快乐,不过我已经66岁了  --  或许再多三年,之后我就退休。

谈退休(2008年10月)  --  我不会像博比-罗布森那样,70岁还在当教练。要知道何时退出。(但)足球就像毒品一样难以舍弃。

谈退休(2011年10月)  --  我不再想关于退休的事了。当一个人忙碌奔波了很久之后——像我已经干了25年,而此时健康又还算良好的情况下,应该继续放眼作为曼联教练的前景,而不是替阿历克斯-弗格森担心。

退休宣言(2013年5月8日)  --  作为曼联的主帅,我一直都很珍惜这段岁月。

在五月十三日,他终于向媒体透露他决定退休的原因。他说是希望能多一些时间陪伴妻子凯茜(看下图)。“凯茜的妹妹是她最好的朋友,她妹妹去世后,事情变了很多。她现在很孤独。过去47年,她都是家里的领导,照顾三个儿子,她为我牺牲了很多。。”


这不是我第一次在圣经课程提到弗格森,我想这是第三次了。为什么我总是扯到他的身上?我在《列王纪上(二)(第十二至二十二章)》第二十九课《撒母耳记下 - 合神心意的大卫王》第二十三课,分别谈到先知以利亚在迦密山上,他打赢了一场属灵的争战后,以及大卫与扫罗之间的“争斗”,似乎稳操胜券的时候,他突然泄了气似的,我说:

。。先知以利亚在迦密山上与巴力众先知对决,大获全胜;然后他又祷告,上帝就降雨,结束三年的旱灾。有谁会相信,亚哈的妻子耶洗别一出场,对他说了一句话,以利亚竟抱头鼠窜,甚至寻死?

在迦密山上,以利亚打赢了一场属灵的争战,也打赢了一场肉身之战,因为他杀了巴力众先知。但与耶洗别的对决,却是一场心理战,他输了,所以才会拔腿就逃。

俗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很佩服那些失败和倒下的人,他们不气馁,又站起来,重新出击,从失败中学习功课,最后成功了。科学家爱迪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不但它要经得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还要价格低廉和耐用,他先是用炭化物质做试验,失败后又以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还做过上质矿石和矿苗共一千六百种不同的试验,结果都失败了。但他不轻言放弃,先后经过三年的时间,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最后才偶然发现用一根竹丝,经炭化后所做成的灯丝比以前做的种种试验都优异,这便是爱迪生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 -- 竹丝电灯。这种竹丝电灯继续了好多年,才被钨丝电灯取代。

但我更加佩服那些赢了再赢,永不放弃的人。。。

 。。请问大家:从苦难中站起来比较容易还是从胜利中重新出击比较容易?大卫在耶路撒冷登基作王之前,曾被扫罗追杀,过着在旷野逃往的生活, 虽然他有机会可以杀扫罗(撒上二十四:1-15,二十六:1-12),但他不敢在耶和华没有命定的时候就篡夺扫罗的王位。大卫等了好多年,终于熬出了头,先在希伯伦被膏作犹大王,后被以色列人膏立作全以色列王。大卫从来不在苦难中低头,夜越黑,他越紧抓上帝不放,他的祷告更加迫切,他的生命更加散发光芒。所以,当大卫被逆子押沙龙追杀的时候,我们再次看到那位在旷野逃亡时,被磨练的坚韧不拔的大卫。其实,不只大卫,就算普通百姓,都很少会在苦难中低头,他们总是能够站起来 。2008年5月12日的八级四川大地震,温总理安慰一个赈灾中心里泪流满脸的小女孩:“别哭,这是一场灾难。好好地活下去。。”人类历史上,不管多大的灾难,人都活下去,因为上帝从来不会放弃在苦难中的人。

但在胜利后,人还会重新出击,再赢一次吗?在顺境时,人会居安思危,谨慎自守吗?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苦难远远离开自己,希望自己常在胜利中,在顺境里。其实,有多少人能赢了再赢?还记得我在《撒母耳记上》第三十课谈到大卫与扫罗之间的“争斗”,似乎稳操胜券的时候,为什么他突然泄了气,萌生这样的念头说:“必有一日我死在扫罗手里”?(撒上二十七:1)我说:

。。奇怪吗?大卫在逃亡的整个过程里,因着上帝一再地眷顾和保护,他和家人及跟随他的“梁山好汉”都在紧要关头,逢凶化吉。在他与扫罗之间的“争斗”,似乎稳操胜券的时候,为什么他突然泄了气,萌生这样的念头说:“必有一日我死在扫罗手里”?上帝的仆人以利亚(Elijah)在迦密山(Mount Carmel)大败四百个巴力的先知后(王上十八章),他竟然拔步飞跑到犹大的别是巴,要逃离耶洗别的追杀,还说要在那里求死。有人说,在每个伟大时机的后面,时常紧接着心理上的倒退;而这种倒退的反应,正隐含着危险的成分。我自己就曾经历过这种危机。我第一次在教会负责筹划和组织圣诞节崇拜聚会,决定在户外“与民同庆”。在人手很缺乏,又不敢肯定是否会获得有关当局批准,经过三、四个月的筹备和许多波折,终于在圣诞节晚上,教会和社区的几百民众一同欢庆这个节日。聚会后的几个月,我一方面有点飘飘然,一方面却对未来的事工踌躇不前,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恐惧感。后来我才明白,何以在一些重要的体育比赛项目,赛前、赛中和赛后的心理指导及情绪调整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及时克服不良的情绪影响,队员就很难投入到激烈的比赛中去。特别是赛后,失败的情绪调整,如痛苦、悲伤、沮丧、内疚、懊悔和失望,固然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胜利后的情绪调整,如兴奋、激动、自满、优越感、自豪感、荣誉感。。大卫和以利亚都是在“胜利”后心理情绪失调,才会作出如此令人费解的行动。。。

所以,我非常佩服英国红魔曼联(Manchester United)主帅弗格森(Alex Ferguson,下图)。



他率领的红魔曼彻斯特联队(Man Utd)刚刚夺得了2007/2008年英超锦标(2008年5月11日)和欧冠锦标(5月21日)。弗格森今年66岁,从 1986年开始执掌曼联兵符,在这 22年里,他为曼联共夺得了欧冠杯两次、英超锦标 10次、足总杯 5次、联赛杯 2次。 能够夺得一个杯已经很了不起,能够胜利后重新出击,一而再地夺标真的找不到第二个人。在刚夺得欧冠锦标的第二天(5月22日),报章上这样报道:

As Wednesday turned to Thursday, as the rain pelted down and the talents of United just, and only just, overcame the resolve of Chelsea, Ferguson spoke of getting up in the morning and doing it all over again.

“I'am very, very proud just now,” he said. “But with me the euphoria drains away quickly, it evaporates immediately.

“When you win something, you look into the players' eyes to make sure the hunger is there for the next season. ”

虽然已经 66岁,身上还植入了一个心律调整器,但他永不言弃,求胜的意志还是那么强烈。报章还说,就算弗格森想离开曼联,他的太太凯蒂(Cathy)也不会让他走。弗格森说:“退休?我太太一直都只会欺负我,所以每天早上 7点都会把我赶出家门,太不公平了。对我来说,退休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我才不敢惹我太太生气,她是一个很可怕的人!”当然这是典型的苏格兰人的幽默。

像我这种偶尔为主打一两场胜仗,就飘飘然的人,看到弗格森不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实在叫我汗颜。。。(完)


我再说一次:他的退休跟《希伯来书》的查考有什么关系?

一句话:永不言弃!失败了固然要振作起来,重新出击;胜利了也不要冲昏了头脑,要胜了再胜。

《希伯来书》的会众面对的当然不是胜利再胜利的问题,他们面对的是罗马政权的逼迫,特别是犹太裔的基督徒,平日遭受犹太人、异教徒、亲朋戚友、老板、同事。。的歧视,嘲笑和折磨。。丢了官,被辞退,被家人断绝关系。。。他们回想往日在会堂的敬拜传统,庄严庆典,节期的欢乐气氛,与现在所遭受的社会歧视相比,真令他们灰心沮丧。。他们质疑自己的信仰,信靠的耶稣基督在哪里,怎么不眷顾他们。。《希伯来书》的“牧者”就是要劝勉他们不管环境怎样恶劣,面对的逼迫和引诱怎样严厉,与罪的斗争到何等地步,他们们都不可弃绝主的道;要单单仰望基督,忍耐到底,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更美长存的基业。

弗格森在这二十六年为曼联赢得无数奖杯,但那些都不过是会朽坏的“冠冕”;我们坚持到底,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我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彼前五:4)雅各说:“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雅一:12)保罗也说:“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四:8)


2。来六:4 - 8  “4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5并尝过上帝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6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上帝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7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上帝得福;8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

现在言归正传。神学家古德恩(Wayne Grudem)在《系统神学》(更新传道会出版,张麟至译,2011年)谈到《圣徒的恒忍》,对这段经文有极精辟的讲解。我把它抄录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段落 C.3至 C.4)


C.3 外表有归正记号的非信徒


    。。。最后,在希伯来书里有两段经文也证实,那些最终离开主的人外表可能有许多归正的记号,在许多方面看起来就像基督徒一样。这两段经文的第一段是希伯来书6:4-6,它屡次被阿民念派用来证明信徒有可能失去救恩。但是更仔细地检视以后,就发现这样的诠释并不叫人信服。希伯来书的作者写道:

    「论到那些曾经一次(和合本译作‘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于圣灵有分,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来6:4-6)

    作者又继续用一个农业的例子来说明:「就如一块田地,吃过屡次下的雨水,生长菜蔬,合乎耕种的人用,就从神得福;若长荆棘和蒺藜,必被废弃,近于咒诅,结局就是焚烧。」(来6:7-8)

    在这个农业的譬喻里,那些沦入最后审判的人被比喻为长不出菜蔬或有用的果子、反而长出荆棘和蒺藜的土地。当我们回想圣经中的其他譬喻,结好果子就是真实属灵生命的记号,而不结果子就是假信徒的记号(太3:8-10;7:15-20;12:33-35),我们就明白希伯来书作者说到最值得信赖的证据就是人们的属灵光景(他们所结的果子),而这些人缺乏这种证据,这就表明作者是说他们不是真正的基督徒。


C.3.1 曾经蒙了光照


    有些人反对上述的说法,而认为这一大段内容是说到发生在跌倒之人身上的情况,表明这些人必定已是真正重生了的人。然而,我们若仔细察看作者所用的个别词汇时,就发现这个反对之词不能令人信服。该书作者说,他们「曾经一次......蒙了光照」(来6:4);但是这个光照只是指他们了解福音真理,并非说他们已用真实得救的信心来回应那些真理。(注:「光照」一词译自希腊文的 phōtizō,是指一般性的学习,不一定是指带来救恩的学习  --  这个希腊字也被用在约翰福音1:9.说到那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也被用在哥林多前书 4:5,说到最后的审判将照明一切隐情;也被用在以弗所书 1:18,说到伴随基督徒灵命成长的启示。此希腊字并不是论述得救之人的专用词汇。笔者在完成了以下希伯来 书 6:4-6的讨论之后,写了一份更为详尽的文章,加上更多的分析和佐证的资料,以及与其他文献之间的对照。见Wayne Grudem,“Perseverance of the Saints:A Case Study From Hebrews 6:4-6 and the Other warning Passages of Hebrews,” in Still Sovereign,ed. Tom Schreiner and Bruce  Ware (Grand Rapids:Baker,2000).)

    同样地,用来说到那些「曾经一次(have once been )蒙了光照」之人的「一次」,希腊文是 hapax,此字也被用在腓立比书4:16,说到腓立比教会的人「一次两次」送馈赠给保罗;此字又用在希伯来书 9:7,说到大祭司「一年一次」进入至圣所。所以,这个字的意思不是指某事只发生过「一次」,永远不能重复发生;而只是说它曾经发生过一次,但没有指明是否还会再重复发生。(注:这个字与 ephapax 不是同一个字,ephapax 在新约圣经真使用得更为频繁,意指不重复的事件(罗6:10;来7:27;9:12;10:10)。)


C.3.2 尝过神天恩和善道的滋味


    希伯来书的作者又进一步地描述,这些人「尝过天恩的滋味」,而且他们是「尝过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来6:4-5)。与「尝」这个观念连带的事实乃是,它在本质上是暂时的,一个人可能决定接受或不接受所品尝的东西。例如,相同的希腊字(geuomoi)被用在马太福音27:34,描述那些将耶稣钉十字架的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他尝了,就不肯喝。」这个字也有象征意义的用法,表示「进而知道某事物」;(注:BAGD,p.157.他们提及了geuomai(「尝」)这个字的其他例子,譬如在希罗多德(Herodotus)6.5,说到米利都的人「尝了自由的滋味」,但所尝的并非他们所拥有的。他们也引用了屈梭多模(Dio Chrysostom)32.72.说到有亚历山大的人遇到罗马军队时,曾经「尝到了战争的滋味」,而罗马军队只不过要骚扰他们,并不是真正地要与他们作战。约瑟夫的《犹太战记》(Josephus,The Jewish War)2.158,则说到了爱色尼人的神学观点:「因此,他们所向披靡地吸引所有曾经尝过他们哲学的人。」在此约瑟夫再次清楚地说到,那些「尝过一次」的人,并没有接受爱色尼的哲学为自己的观念,而只是强烈地受它吸引而已。由此类推,在希伯来书第6章里,那些「尝过」天恩、神道和来世权能「滋味」的人,可能强烈地受到这些事的吸引,或也可能没有受到吸引,但是仅仅品尝滋味并不表示他们把被尝之物接受为己有  --  反而是相反的,假使作者只能说他们「尝了」这些事,就表示他们尚未将所当之物接受为己有。)如果我们用此意义来理解这个字,事实上在此也必须要采取这样的解释,因为经文不是在讲品尝食物,那么就表示这些人已经进而了解到属天的恩赐(在此可能表示他们已经历过一些圣灵作工的能力),并且知道一些神的道和来世的权能。这却不一定是指他们有(或没有)真实的得救信心,可能只是表示他们理解了,而且有些属灵能力的经验。(注:15「尝」字也被用在希伯来书2:9,说到耶稣「尝了死味」,指明他凭着经验知道死亡(在此用「尝」字十分合适,因为他并没有留在死亡境内)。同样的意思也可以运用到那些尝过天恩滋味的人身上,或不信的人身上(另参太7:22;林前7:14;彼后2:20-22)。在希伯来书6:4-5,这些人所经验到的圣灵的能力与神的道,当然是真实的经验(正如耶稣真正的死了),然而那种经历本身并不显示他们具有重生的经验。)


C.3.3 于圣灵有分

    希伯来书这段经文也进一步论到,这些人「已经......于圣灵有分」(来6:4)。此处的问题在于这里译为「有分」这个字 metochos 的确切意思是什么(在RSV中这个字被译为名词 partaker,而在 NIV 则以动词 share表达,均是「有分于......」之意)。读者不一定明白「有分于」一词的意思广泛,它可以指非常紧密的参与与连接,也可以指只是松散地与另一个或一些被提到名字的人有关连。例如在希伯来书3:14的上下文显示,那里的「有分」(metochos)就是指在救恩的关系和基督有十分亲密的连接。(注:相同的希腊字 metochos 也被用在希伯来书3:14,然而 RSV在那里是用动词 share表达。)但另一方面,此希腊字 metochos 也可以有不严谨的用法,如指伙伴或同伴。我们读到圣经的记载说,当门徒们捕获很多鱼,以至于网都要破了时,他们「便招呼那只船上的同伴来帮助」(路5:7);在此这个字就只是指那些与彼得作同伴或合伙的人,以及其他在打渔的门徒们。(注:希伯来书1:9也使用相同的字说到「同伴」(RSV 译为comrades,NIV 和 NASB 则译为companions)。)当保罗警告基督徒有关那些不信之人的罪行时说:「你们不要与他们同伙」(弗5:7),他所用的字就与 metochos 非常相近的一个字(symmetochos,乃是 metochos 与介系词 syn〔with,「与」或「同」〕结合的复合字)。保罗在那里所关切的并非他们整个人的本质会被不信之人改变,而只是担心他们与不信之人有关连,使他们的见证受到破坏,又使他们的生活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

    由此类推,希伯来书6:4-6说到已经与圣灵有关联的人,生活受到了他的影响,但这不一定指他们的生命有圣灵救赎的工作,或他们已经重生了。我们再以路加福音5:7打鱼的同伴作类比:彼得和门徒们可能和打鱼的同伴们有关联,甚至多少受到他们的影响,但却没有因这关连在生命上产生彻底的改变。这个字 metochos 所呈现的关系范围可以从相当弱到相当强,因为它只是指「一个共同参与、分享或陪伴某些活动的人」。显然这就是希伯来书第6章所讲到之人的情况,他们与教会有关连,因而就与圣灵的工作有关连;无疑地,他们在生活中的某些方面也受到他的影响。(注:希伯来书其他用到 metochos 这个字的经文(来3:1;12:8),的确有更为亲密之关连或参与的涵义,但是希伯来书12:8所讲到的「共受」管教,也确实容许人将此解释为:有些人可能受了管教,却没有因管教而有所改变。无论如何,这两种情况都没有足够的证据让我们认为,希伯来书的作者一定是把这个字当作一个专用词汇,专指一种救恩性的参与,因为在希伯来书1:9和12:8就非如此。我们必须察考这个字在它被使用的范围内可能有的意义,才能真的了解它的意思;而它被使用的范围则包括了与新约作者采用相似字汇的新约希腊文文学和其他文学。七十士译本使用此字的用法也能帮助我们了解它的意思,因为该译本中有几处例子,此字只有同伴的意思,而非任何一种与神或圣灵有重生或生命改变关系的意思。例如,在撒母耳记上20:30,扫罗指责约拿单是大卫的「同伙(partner)」(译者注:此节NIV译作「你和耶西的儿子站在同一边」时,即反映了七十士译本的译法。此词和合本译作「喜悦」;RSV译作「选择」)。在诗篇119:63 中,诗人说到他与所有敬畏神的人「作伴」;传道书4:10则记载,两人比一人好,因为假如他们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箴言28:24在亚居拉(Aquila)、辛马库(Symmachus),和狄奥多田(Theodotian)等希腊文译本里,都使用这个字说到弃绝父母的人是强盗的「同类」。而这个字表示比较亲密之连接的例子,可见以斯帖记8:13、箴言29:10、何西阿书4:17,和马加比三书3:21。有关这个字 metochos 的结论乃是,虽然它可以被用来指一个人的生命和救恩果效的密切连接;但是也可以仅指与某人的关连或参与。所以,这个字本身并不表示希伯来书6:4-6所说的人是与圣灵在救恩上连接,或已经重生了;它只是表明,他们在某些方面与圣灵有关连,并受到他的影响。马太福音7:22就是很好的例子,那里说到奉耶稣的名传道、赶鬼和行异能的人,他们肯定是在圣灵的工作上有关连或有分,但是他们未曾得救,因为耶稣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太7:23))


C.3.4 若离弃真道就不能从新懊悔


    最后,希伯来书6:4-6说到,那些曾经验过这些恩典但后来又犯了背道之罪的人,是不可能「从新懊悔」的。有人认为,假如这是一个他们需要再被恢复而有的悔改,那么这个悔改就一定是真实的了。然而这里的意思不一定是如此。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这里「懊悔」(repentance,希腊文 metanoia )的意思不一定是指内心悔改以至于得救。例如,希伯来书12:17用这个字讲到以扫对卖掉长子名分一事想法的改变,圣经将那种改变称为「懊悔」(metanoia)(译者注:和合本在此节没有将此字译出:「......虽然号哭切求,却得不着〔懊悔的〕门路。」吕振中译本译得很好:「寻不着改变心意之余地。」)这种懊悔并不是能得到救恩的悔改,而只是一种改变主意,以及对他卖掉长子名分之事的反悔(请注意,在马太福音27:3里的犹大也同样是「后悔」的例子  --  虽然圣经所用的希腊字不同)。

    「懊悔」的同源动词(repent,希腊文是 metanoeō)有时候不是用来指得救的悔改,而仅是指个人为自己的过犯忧伤:「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劝戒他;他若懊悔,就饶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转说:『我懊悔了』,你总要饶恕他。」(路17:3-4)因此我们可以下一个结论:「懊悔」的意思只是对所做过的事或所犯下的罪行忧伤,至于它是否能叫人得救的真实悔改  --  即「悔改以至于得救」,则不一定都能立刻判明。希伯来书的作者并不在指明这是否为真实的悔改,他仅仅是指出,假如有人为罪忧伤,进而明了福音,并且经验到圣灵工作的各样祝福(无疑这是在与教会团契交通时发生的),之后却又转离了,那么要再次使这人回到为罪忧伤的地步,是不可能的。然而这不一定表示原先的悔改是真实可令人得救的。

    在此,我们可能要问,所有这些词汇所描述的是什么样的人?答案是:他们无疑是与教会有密切联系的人。他们曾经为罪忧伤(懊悔),清楚地明白福音(已经蒙了光照);受到基督徒生命的吸引,羡慕人成为基督徒后所产生的生命改变;可能神也回应过他们在生活中的祷告,因而感受到圣灵作工的能力;或许他们也使用了属灵的恩赐  --  如马太福音7:22中的不信之人一样(他们与圣灵的工作「有关连」,或说于圣灵「有分」,并尝过属天恩赐的滋味,觉悟来世的权能);他们曾听过真实的神道,并对其中的许多教训产生感动(他们尝过神善道的滋味)。

    然而,尽管有了这一切,他们「若是离弃道理......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来6:6),那么他们就是自愿拒绝所有的这些福分,故意离弃它们。我们也许都知道,在自己的教会里有些人(有时候他们自己也承认)长久与教会的团契交通有关连,但却不是重生的基督徒;他们思想福音多年,却不断地拒绝圣灵在他们生活中的召唤,也许是由于不愿意放手将生命中的主权交给耶稣,而宁可依靠自己。

    现在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如果这些人故意转离所有这些「暂时的祝福」(temporary blessings),那么要使他们再度悔改或为罪忧伤,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心将会刚硬,而良心也麻木了。还能再做什么,使他们可以得救呢?如果我们告诉他们圣经是真实的,他们会说他们知道,但已经决定拒绝它;如果我们告诉他们神垂听祷告、改变生命,他们也会说他们知道,但是他们什么也不要;如果我们告诉他们圣灵在人生命里的工作大有能力,永生的恩赐好得无法言喻,他们也会说他们了解,但是没有兴趣。他们所熟知关于神的事,和多次经历圣灵带来的影响,都只会让他们的心刚硬,拒绝悔改归正。

    希伯来书的作者知道他所致函的教会里,有一些人就是这样濒临离弃主的危险(见来2:3;3:8,12,14-15;4:1,7,11;10:26,29,35-36,38-39;12:3,15-17),因此他要告诫他们:虽然他们参与了教会的团契交通,并在生命中经历了一些神的祝福,但是他们若在这些经历之后离弃主,就再没有救恩给他们了。但这并不表示,作者认为真的基督徒可能会离弃主  --  希伯来书3:14正表明相反的道理。作者希望他们借着继续相信,而获得救恩的确据;因此,这就表明,假使他们离弃神的道,就显示他们从起初就不是属基督的人(见希伯来书3:6:「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

    所以,希伯来书的作者想要严重警告那些曾经承认自己是基督徒、而今却濒临滑跌出去之危险的人。他尽可能使用最强烈的字眼来表达:「这就是一个经历暂时祝福的人所能达到的地步,却仍旧没有真正得救。」他警告他们要小心,因为倚赖暂时的祝福与经验是不够的。为了要让他们确切地明白这点,作者没有说到真实的心灵改变、或结好果子等,而只是说到这些人有的暂时的祝福和经验,而这些仅让他们略微了解基督教而已。


C.3.5 如同不结果的土地


    为此缘故,希伯来书作者的描述立即从背道之人,到进一步的类比,以显示这些离弃之人在生命中从来没有结过任何其实的果子。正如我们以上所解释的,希伯来书6:7-8用「荆棘和蒺藜」之类的话来形容这些人,这种土地所产生的植物,即使一再地领受神的祝福(在这个比喻中,就是雨水一再地降在其上),但它本身却没有真实价值的生命(不能结果).我们在此应当注意,犯了背道之罪的人不是被比喻为曾经产生过好果子、现今却不结果的土地,而是他们就像从未结出好果子、只能长出荆棘和蒺藜的土地。这片土地在谷物长出之前,可能看起来还好,但是果实显示了真实的证据:这土地是恶劣的。


C.4 惟真信徒才会拥有「更好的事」


    以上对希伯来书6:4-8的诠释,可由紧接其后的一节经文中得到有力的佐证。虽然作者严厉地说到离弃主的可能性,但他接着又回来说到绝大多数听到福音的人的情况  --  他认为他们是真正的基督徒。他说:「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但看你们的情形,却深信(你们有〉那些也是属乎救恩的更好的事。」(来6:9,和合本译作「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然而问题是,是比什么「更好」呢?复数的「更好的事」与前面第4-6节曾提过的那些「好的事」(蒙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于圣灵有分等),形成了合宜的对比:作者深信,比起希伯来书6:4-6所说的那些受到圣灵与教会的不完全和暂时影响的人相比,希伯来书大部分的读者是经验过更好福分的。

    事实上,希伯来书的作者论到这些事时,说到它们是「那些也是属乎救恩的更好的事」(按字面直译,希腊文是 kai echomena sōtērias )。(注:BAGD 将反身语态分词 echō 翻译为「紧紧握住、依附」,并举出希伯来书6:9为新约圣经中惟一有此形式的例子,意指「内在的属于和密切的连接」(见BAGD,p.334,III,cf.LSJ p.750,C:「紧紧握住,紧紧依附」)。然而,即使我们将这反身语态翻译为主动语态,使此句成为「......也是有救恩的」,仍不影警笔者对本节的论点。)这些事不只是第4-6节里所说那些暂时的祝福,而是更好的事;不只具有暂时的影响力,而且「也是属乎救恩的」。在此的希腊字 kai(意即「也是」)显示,救恩并不包含在第4-6节所提到的事之内;所以,这个希腊文 kai是了解这段经文的重要钥匙(在RSV和NIV都没有明显地被译出来,但在NASB中的译文则比较接近原文)。(注:NASB的英译是“and things that accompany salvation”(「以及随救恩而来的事」)。)倘若作者在第4-6节提到那些人,意思是指他们是真正得救的,那么我们就很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在第9节又说,他深信他们可以拥有更好的事,就是属乎救恩的事,或是在那些所提到的好事之外再加上救恩。他只需要用一句简短的话说那些人「得着救恩」就可以了,而无需堆砌这许多话。然而他的说法正显示,在第4-6节所说的人是没有得救的。(注:有人可能认为,「更好的事」和希伯来书6:4-6的暂时之事不成对比,而是与第8节真的审判  --  将要临到荆棘和蒺藜之焚烧的结局  --  成对比。但是作者不可能只把不被咒诅当成是「更好的事」。比较级的「更好的」(kreisson)在希伯来书里被用了十三次,通常是把「更好的事」与「好的事」作比较(如更美之约、更美的祭物等);同样地,它在此是与已经是好的事作对比(例如第44节的祝福),不可能是与第8节永远审判的可怕命运作对比。)

    究竟什么是「更好的事」?除了在第9节所提到的救恩之外,还包括那些显明救恩的真正证据  --  譬如,在他们生活中的真实果子(来6:10)、满足的指望(来6:11),以及得救的信心,这些形式的证据都是由那些承受应许之人所展现出来的(来6:12)。希伯来书的作者用这样的方式再度向真信徒保证  --  就是向那些在生活中结出果子、又向其他基督徒显出爱心的人,他们在当时表现出持续的盼望和真实的信心,因此他们不是将要离弃主之人。虽然希伯来书的作者在向那些在他们中间可能濒临离弃主之危险的人,发出强烈的警告,但他也同时想向他的读者们(肯定是收信者中的大多数)提出这样的确据。  (完)


3。来六:9 - 12  “9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10因为上帝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做的工和你们为他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11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12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新译本》:9不过,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然这样说,但对于你们,我们却深信你们有更好的表现,结局就是得救。10因为上帝并不是不公义,以致忘记了你们的工作,和你们为他的名所表现的爱心,就是你们以前服事圣徒,现在还是服事他们。11我们深愿你们各人都表现同样的热诚,一直到底,使你们的盼望可以完全实现,12并且不要懒惰,却要效法那些凭着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KJV:9 But, beloved, we are persuaded better things of you, and things that accompany salvation, though we thus speak. 10 For God is not unrighteous to forget your work and labour of love, which ye have shewed toward his name, in that ye have ministered to the saints, and do minister. 11 And we desire that every one of you do shew the same diligence to the full assurance of hope unto the end: 12 That ye be not slothful, but followers of them who through faith and patience inherit the promises.


来六:9  “亲爱的弟兄们,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  --  原文:


“亲爱的弟兄们”( beloved)  --  这个字只出现在《希伯来书》一次。“牧者”严厉警戒会众后(来六:4-8),立刻改换语气,称呼他们为“亲爱的弟兄们”。这样一方面印证了他们和“牧者”都是上帝家里的人;另一方面也深怕他们听了严厉警戒之后会泄气,一蹶不振,所以“牧者”接下来对他们说了激励的话。什么激励的话呢?他们都是真信徒!

“。。我们虽是这样说,却深信你们的行为强过这些,而且近乎得救。”  --  “牧者”之前的严厉警戒肯定给人一个印象,这些人不是真信徒。但他立刻改口,“我们虽是这样说”。。“牧者”深信他们不是。“深信”的原文是 是 1 per,pl,perf,ind, pass,被动式动词,意思是“牧者”因看到会众“有更好的表现”而使他“有信心”。在什么事上“有更好的表现”呢?是“接近拯救的东西”(),RSV 译作 things that belong to salvation。换句话说,一个人是否真信徒可以从有关拯救的表现上看出来。“牧者”提到三方面的表现:
 

A。“爱”的表现:

“因为上帝并非不公义,竟忘记你们所做的工和你们为他名所显的爱心,就是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  --  他们因爱上帝而爱弟兄,“先前伺候圣徒,如今还是伺候。”有如保罗在帖前一:2 说的“因爱心所受的劳苦”,上帝是不会忘记的。来十:32-36 提供我们更多的资料:

32你们要追念往日,蒙了光照以后,所忍受大争战的各样苦难。
33一面被毁谤,遭患难,成了戏景,叫众人观看;一面陪伴那些受这样苦难的人。
34因为你们体恤了那些被捆锁的人,并且你们的家业被人抢去,也甘心忍受,知道自己有更美长存的家业。
35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
36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

这也是新约书信一贯的教导,如雅二:15-16 “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体,又缺了日用的饮食,你们中间有人对他们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约壹三:16-20 “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上帝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小子们哪,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上帝面前可以安稳。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上帝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

主耶稣也亲口教导我们:太二十五:34-40

34于是,王要向那右边的说:“你们这蒙我父赐福的,可来承受那创世以来为你们所预备的国。
35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
36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看我。”
37义人就回答说:“主啊,我们什么时候见你饿了,给你吃,渴了,给你喝?
38什么时候见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体,给你穿?
39又什么时候见你病了,或是在监里,来看你呢?”
40王要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教会历史也显示罗马教会是一个在患难逼迫中以爱心伺候圣徒的教会:

 教父安提阿的伊格那修(Ignatius of Antioch 约35(或50AD)至98(或117AD))在他的书信“To the Romans”说罗马教会 “having the presidency of love”。 Dionysius (Bishop of Corinth) 写给罗马主教 Soter(170AD) 说:

For this has been your custom from the beginning, to do good to all the brethren in many ways, and to send alms to many Churches in different cities, now relieving the poverty of those who asked aid, now assisting the brethren in the mines by the alms you send, Romans keeping up the traditional custom of Romans, which your blessed bishop, Soter, has not only maintained, but has even increased, by affording to the brethren the abundance which he has supplied, and by comforting with blessed words the brethren who came to him, as a father his children.


B。“望”的表现:

“我们愿你们各人都显出这样的殷勤,使你们有满足的指望,一直到底。” --  这有如保罗说的“因盼望我们主耶稣基督所存的忍耐。”(帖前一:3)显示在真信徒身上有关拯救的东西不是昙花一现的,而是继续不断的,坚持到底。这里的“殷勤”和彼后一:5 说的 “。。你们要分外地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是同一字。那里彼得时劝勉信徒要不断长进,不能怠惰闲懒。。这里“牧者”是劝勉信徒要在拯救的事上,如爱心的劳苦,表现出“殷勤”,不怠惰闲懒。 信徒之所以能忍耐等候,坚持到底,是因为主耶稣是我们的盼望,他必要再来。彼后三:14  “亲爱的弟兄啊,你们既盼望这些事,就当殷勤,使自己没有玷污,无可指摘,安然见主。”


C。“信”的表现:

“并且不懈怠,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  --  帖后一:2 保罗“不住地记念你们因信心所做的工夫。。”虽然“牧者”可以从会众中看到他们信心所做的功夫,使他对他们有信心,可信任,肯定他们在患难中不会轻言放弃信仰,离弃基督的人,但他仍然激励他们不可懈怠,给他们许多可以效法的对象,“总要效法那些凭信心和忍耐承受应许的人。”其中一个就是下文的亚伯拉罕(来六:13-20),然后在第十一章揭开了旧约的“信心榜”,他们是“。。我们。。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来十二:1-2)


4。小结:(来六:9-12)

“牧者”之前是严厉的警戒,现在一方面肯定他们真信徒所有的“信、望、爱”的表现,一方面继续激励他们不可懈怠,要在拯救的事上殷勤,坚持到底,直到主再来。


默想:

“弗格森时间”(Ferguson's Time)

 

足球赛分上下两个半场,每个半场是 45分钟,共九十分钟。再根据场上情况,由裁判决定补时(injury time),一般是三、四分钟。

曼联惯常是在补时阶段进球,打垮对手,足坛称之为“弗格森时间”,因为曼联不到最后一分钟,总是血战到底,决不言弃。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 1999年 欧洲冠军联赛,曼联在上半场被对手拜仁慕尼黑队(Bayern Munich)攻进一球,以 0 - 1 落后。在完场 90分钟的时候,比数仍然是 0 - 1,看来大势已去。但在三分钟补时阶段,曼联的两名候补球员 Teddy Sheringham 和 Ole Gunnar Solskjær 连进两球,以二比一气走 拜仁,夺得欧冠。弗格森在赛后留下一句经典语录:“Football, bloody hell!”

作为基督徒,我们也应该谨记:坚持到底,决不言弃!

来三:6  “但基督为儿子,治理神的家;我们若将可夸的盼望和胆量坚持到底,便是他的家了。”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

pcchong1822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