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00087_.gif (341 bytes)返回课程纲要

《希伯来书》 - 坚守主道,忍耐到底

第十六课 - 劝勉与警戒(二B)(因不信不得进入安息。。)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经文:来四:1 - 13

主旨:

一、在这段经文里,“牧者”是从《创世记》上帝的“安息”, 谈到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人有进迦南安息之地的应许,再说到约书亚率领第二代以色列人的进入迦南的“安息”,然后是诗篇九十五有关“今日”,即应许另一安息日的安息。“牧者”没有直接提到,但《福音书》上主耶稣说的“到我那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以及“牧者”在《希伯来书》第十二章间接提到,在天上的耶路撒冷的“安息”,还有《启示录》里谈到在主里面死的人,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而有的“安息”,我都在这一课和大家一同探讨。

二、“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 -- 这是“牧者”最后得到的结论。他以此劝勉当时的会众(特别是犹太裔的信徒),不要因为落在患难中而信心动摇,甚至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上帝离弃,以致像过去的以色列人不得进入应许的安息地。“牧者”说,“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不管是今生在地上的安息,还是在主里面死了,息了自己的劳苦,在天上的安息,“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不可半途而废。

 

1。来四:1 - 13  “1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注:"我们"原文作"你们")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2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象传给他们一样;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3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正如上帝所说:‘我在怒中起誓说, 「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4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上帝就歇了他一切的工。’5又有一处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6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7所以过了多年,就在大卫的书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8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上帝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9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10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上帝歇了他的工一样。11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12上帝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13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

《新译本》:1所以,那进入安息的应许,既然还给我们留着,我们就应该战战兢兢,恐怕我们中间有人像是被淘汰了。2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只是他们所听见的道,对他们没有益处,因为他们没有用信心与所听见的打成一片(“没有用信心与所听见的打成一片”,有古卷作“没有用信心与听从这道的人打成一片”)。3然而我们信了的人,就可以进入那安息。正如上帝所说:“我在烈怒中起誓说,他们绝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其实上帝的工作,从创立世界以来已经完成了。4因为论到第七日,他在圣经某一处说:“在第七日上帝歇了他的一切工作。”5但在这里又说:“他们绝不可进入我的安息。”6既然这安息还留着要让一些人进去,但那些以前听过福音的人,因为不顺从不得进去;7所以上帝就再定一个日子,就是过了很久以后,藉着大卫所说的“今天”,就像前面引用过的:“如果你们今天听从他的声音,就不要硬着心。”8如果约书亚已经使他们享受了安息,上帝后来就不会再提到别的日子了。9这样看来,为了上帝的子民,必定另外有一个“安息日”的安息保留下来。10因为那进入上帝安息的人,就歇了自己的工作,好像上帝歇了自己的工作一样。11所以,我们要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随着那不顺从的样子就跌倒了。12因为上帝的道是活的,是有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锋利,甚至可以刺入剖开魂与灵,关节与骨髓,并且能够辨明心中的思想和意念。13被造的在上帝面前没有一样不是显明的,万有在他的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我们必须向他交帐。

KJV:1 Let us therefore fear, lest, a promise being left us of entering into his rest, any of you should seem to come short of it. 2 For unto us was the gospel preached, as well as unto them: but the word preached did not profit them, not being mixed with faith in them that heard it. 3 For we which have believed do enter into rest, as he said, As I have sworn in my wrath, if they shall enter into my rest: although the works were finished from the foundation of the world. 4 For he spake in a certain place of the seventh day on this wise, And God did rest the seventh day from all his works. 5 And in this place again, If they shall enter into my rest. 6 Seeing therefore it remaineth that some must enter therein, and they to whom it was first preached entered not in because of unbelief: 7 Again, he limiteth a certain day, saying in David, To day, after so long a time; as it is said, To day if ye will hear his voice, harden not your hearts. 8 For if Jesus had given them rest, then would he not afterward have spoken of another day. 9 There remaineth therefore a rest to the people of God. 10 For he that is entered into his rest, he also hath ceased from his own works, as God did from his. 11 Let us labour therefore to enter into that rest, lest any man fall after the same example of unbelief. 12 For the word of God is quick, and powerful, and sharper than any twoedged sword, piercing even to the dividing asunder of soul and spirit, and of the joints and marrow, and is a discerner of the thoughts and intents of the heart. 13 Neither is there any creature that is not manifest in his sight: but all things are naked and opened unto the eyes of him with whom we have to do.


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注:"我们"原文作"你们")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  --  原文:

这节经文的前面有一个“所以”(therefore,《和合本》漏掉;《新译本》有)。有“所以”当然有“因为”。“因为”是在前文(来三:1-19)。请问大家还记得“牧者”在前文说 了什么吗?他说:

来三:1-6  “牧者”以上帝的家作背景,叫那些在“落难”中,信心动摇的“同蒙天召的圣洁弟兄”,“应当思想他们所宣任为使者、为大祭司的耶稣”。理由是:与仆人摩西相比,耶稣是治理上帝之家的儿子,当然更为尊贵。如果不听命于摩西,还受上帝的惩罚,若会众离弃耶稣,岂不要受更严厉的惩罚吗?“牧者”劝勉他们要把坦然无惧的心和可夸的盼望持守到底。

来三:7-19  接下来“牧者”引用诗篇九十五:7-11,劝勉会众不要像那一代出埃及的人,因不信以致全部死在旷野,不得进入应许的安息地;他警戒他们“要谨慎,免得他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上帝离弃了。总要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他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若他们不能把信心坚持到底,结局是很可悲,因为他们将与基督无分。

所以,“牧者”说,既然上帝曾应许以色列人(或“我们”)出埃及后,可以进入迦南这块安息之地,会众(“你们”,或“我们”这些被留下的人)就当畏惧,不要像过去的以色列人,因不信而试探上帝,以致不能进入迦南的安息之地。这是“牧者”警告,再警告会众的话。但他不是停在这里,而是把“安息”的应许加以发挥,要会众(和“我们”)竭力进入,因为上帝所应许的(所说的话),像 X-光一样,把人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人的“信”,不管是“真信”,“伪信”或“不信”。。在上帝面前都赤露敞开。

“安息”的原文是 (英文 rest),在《希伯来书》共用了七次,如来三:18;四:1,3;10-11。

“牧者”在这段经文里讲解“安息”的方法,就好像今天我们从“圣经神学”的角度查考从旧约至新约的“安息”。 怎么说呢?我在一篇讲台信息《锡安颂》,解释怎样从“圣经神学”的角度看“锡安”:

。。锡安不是在撒母耳记下五章7节突然跳出来的;锡安颂不是在诗篇才唱起来的;天上的锡安也不是突然在《希伯来书》才显现的。从圣经神学的角度看锡安,是等于看树也看林:看树是Tunnel view (snapshot,快照,静态的,视野狭窄);看林是Helicopter view (video,动态的,视野宽广)。为什么要看树也看林呢?现在人看书看报,时常把故事读得支离破碎,很少坐下来一口气看完。因为读者的生活被工作、看孩子、电视、运动等等切割成碎片。我们读经也是如此。读几节,一段两段,一章两章,这已经成为习惯性的读经查经的方式。圣经是救恩历史的起源、开展和结束的记载,是动态的;圣经六十六本书像一幅图画,一片树林,每卷书呈现救恩计划的一部份。圣经有许多总体观念,这些总体观念贯穿整本圣经,从创世记到启示录。圣经神学就是找出那些总体观念。系统神学则不同,它是compartmentalise 把圣经分类,像抽屉柜(chest of drawers),所有关于上帝的放在一起,叫上帝论;有关基督的在一起,叫基督论。。现在我们来看锡安,它在圣经如何从创世纪开展至启示录,它不是突然从时空跳出来的,它只是一张快照,是组成整体观念的一部分。问题是:那个整体观念是什么?是“上帝与人同在”(诗四十六:5,7)。为什么?锡安是上帝的城,是上帝在地上的住所, 他不是独居的,他的意愿是要与人同在。(看图)



在这段经文里,“牧者”是从《创世记》上帝的“安息”, 谈到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人有进迦南安息之地的应许,再说到约书亚率领第二代以色列人的进入迦南的“安息”,然后是诗篇九十五有关“今日”,即应许另一安息日的安息。“牧者”没有直接提到,但《福音书》上主耶稣说的“到我那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以及“牧者”在《希伯来书》第十二章间接提到,在天上的耶路撒冷的“安息”,还有《启示录》里谈到在主里面死的人,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而有的“安息”,我都在这一课和大家一同探讨。(看下图)



 

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  --  《新译本》作:“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只是他们所听见的道,对他们没有益处,因为他们没有用信心与所听见的打成一片(“没有用信心与所听见的打成一片”,有古卷作“没有用信心与听从这道的人打成一片”)”。原文:

以色列人不信耶和华的理由何在?人不信耶稣的理由何在?保罗在《罗马书》第十章说道:

1弟兄们,我心里所愿的,向上帝所求的,是要以色列人得救。
2我可以证明他们向上帝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
3因为不知道上帝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上帝的义了。
4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
5摩西写着说:“人若行那出于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
6惟有出于信心的义如此说:“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
7‘谁要下到阴间去呢?'(就是要领基督从死里上来。)”
8他到底怎么说呢?他说:“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就是我们所传信主的道。
9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上帝叫他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
10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
11经上说:“凡信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12犹太人和希腊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
13因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
14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
15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16只是人没有都听从福音。因为以赛亚说:“主啊,我们所传的有谁信呢?”
17可见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18但我说,人没有听见吗?诚然听见了。“他们的声音传遍天下,他们的言语传到地极。”
19我再说,以色列人不知道吗?先有摩西说:“我要用那不成子民的,惹动你们的愤恨;我要用那无知的民,触动你们的怒气。”
20又有以赛亚放胆说:“没有寻找我的,我叫他们遇见;没有访问我的,我向他们显现。”
21至于以色列人,他说:“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顶咀的百姓。”
 

对以色列人来说,上帝用摩西传讲的律法,本来就是上帝的义;在这节经文(来四:2 “因为有福音传给我们,像传给他们一样”),“牧者”把摩西当日所传的称为“福音”。可惜,以色列人“不知道上帝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上帝的义了。”这等于说,以色列人心里刚硬,不信耶和华,弃绝了他。上帝是否立刻离弃以色列人呢?没有,“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顶咀的百姓。”但结果还是一样,就像诗人说的:他们仍然硬着心,“。。像当日在米利巴,就是在旷野的玛撒。那时,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四十年之久,我厌烦那世代,说:‘这是心里迷糊的百姓,竟不晓得我的作为!’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对我们来说,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凡信他的都得着上帝的义。人怎样信基督呢?信道是从听道来的,听道是从基督的话来的。

诗人也好,保罗也好,他们都没有告诉我们何以有人听道后就信,有人听道后却不信。

“牧者”给了我们答案。他说:“只是所听见的道与他们无益,因为他们没有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我特别欣赏“牧者”所用的“调和”这个字。原文是 (mixed together),就是听见的“道”要和人的“信心”调和,这样福音才能在人的身上产生正面的作用(得救)。这个字也用在林前十二:24-25  “我们俊美的肢体,自然用不着装饰;但上帝配搭这身子,把加倍的体面给那有缺欠的肢体,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配搭”和“调和”是同一个希腊字,保罗说上帝把人的不同肢体,美的和不美的各安排在身上,彼此配搭,彼此相顾,缺一不可的成为一体。英文的 mixed,是  caused the several parts to combine into an organic structure,不是杂乱无章式的混合在一起。)唐崇荣牧师在讲解归正神学的“信心”时,把“信心”分为四种:

第一种信心是每个人生下来就有的,叫“基本的(自然)信心”,是上帝给的。

第二种信心就是这节经文(来四:2) 说的,当“自然的信心”与所听见的道调和(mixed)的时候,就成为“救恩的信心”。(第一和第二种信心都是来自上帝。)

第三种信心是事奉的信心(林前十二;9)“有一人蒙圣灵赐他信心。”

第四种信心是信徒生活,行事为人的信心。(第三和第四种信心是基督徒的责任,是每一天、每时每刻要仰望主、信靠他,顺服他的信心,是我们时常要操练的信心。保罗在林后用两句话来概括: 林后五:7“凭信而行,不凭眼见”和林后一:24“凭信而立,站立得住”。)


2。来四:3 - 11  “3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正如上帝所说:‘我在怒中起誓说, 「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4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上帝就歇了他一切的工。’5又有一处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6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7所以过了多年,就在大卫的书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8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上帝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9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10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上帝歇了他的工一样。11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 

这段经文的重点只有一个,在十一节:“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

问题是:那是什么“安息”?

A。首先,我们看《创世记》里上帝的安息:

创二:1-3 说:“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上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上帝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安息”的原文是 (shabath,动词,出二十:11;英文 rest);《七十士译本》的希腊文作 (动词是 katapauō)。所谓上帝的安息,指的是六日创造之后,他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这不是说上帝不做工了,因为当耶稣在安息日医治一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瘫子,犹太人要逼迫耶稣时,主耶稣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约五:17)换句话说,上帝只是歇了创造之工,但他没有停止护理之工,如保守他所创造之万有的存在。。

《希伯来书》的“牧者”怎样说这个安息呢?他说:“。。其实造物之工,从创世以来已经成全了。论到第七日,有一处说:‘到第七日,上帝就歇了他一切的工。’。。。。正如上帝歇了他的工一样。”(来四:3-4,10)他说的不多。

B。《出埃及记》的安息:

“十诫”的第四诫说:“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出二十:8-11)从上帝的“安息”,现在改为以色列人的“守安息日”,把以色列人从万民中分别开来,作为他们的“标志”。这里的“安息日”,原文是 (Shabbath,英文 sabbath),是名词,与另一希伯来字“日”合成“安息日”。

《希伯来书》的“牧者”谈的不是以色列人是否守安息日,他说的是以色列人的不信和试探耶和华,不遵守耶和华的诫命、律例和典章(当然守安息日是其中之一)。

他说“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来四:3,5)这里的“安息”指的是进入迦南安息之地。(:在申十二:9 迦南地被称为安息地:“因为你们还没有到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安息地,所给你的产业。”)

C。《约书亚书》的安息:

如果迦南地是安息之地,那么约书亚率领第二代以色列人过约但河进入迦南,他们是不是得到了上帝所应许的安息?请看《希伯来书》的“牧者”怎么说:

“。。既有必进安息的人,那先前听见福音的,因为不信从,不得进去。所以过了多年,就在大卫的书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上帝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来四:6-8)要得到安息,以色列人不只要进入了迦南应许之地,他们还要遵从上帝的话,就像我在上一课说的:

。。当约书亚率领第二代以色列人进迦南地时,他们当然不用再经历过红海和在旷野漂流的考验,但上帝仍然要他们经历走干地过约但河的神迹(书三章),也让他们经历耶利哥之战(书六章),这场争战不是靠车多或马多而得胜,乃是“。。提到耶和华我们上帝的名。”(书六:16,诗二十:7)“不是倚靠势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灵方能成事。”(亚四:6)在迦南应许之地,约书亚照耶和华借摩西所吩咐的,把产业拈阄分给各支派(书十四章),各支派要与迦南敌人争战,把敌人灭绝净尽,绝对不能与敌人妥协;并且还在临死之前,与支派们立约,警告他们不能离弃耶和华去事奉外邦神。。。结果怎样,不用我说,大家都很清楚。从士师时代开始,以色列人因没有遵从耶和华的吩咐,没有赶出迦南地的居民,于是迦南人仍住在他们中间,成了服苦的人。这样就种下了祸根,以后,我们就看到以色列人弃绝了耶和华,跪拜外邦神,走上一条无归路。。。(完)

所以,以色列人有没有进入迦南应许的安息之地?有!但有没有得到上帝应许之安息?没有!

D。《诗篇》第九十五篇的安息:

对《希伯来书》的“牧者”,这诗篇的作者是大卫或出自“大卫的书”,所以他说:

“。。所以过了多年,就在大卫的书上,又限定一日,如以上所引的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若是约书亚已叫他们享了安息,后来上帝就不再提别的日子了。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来四:7-9)

诗九十五:7-11 说:

7因为他是我们的上帝,我们是他草场的羊,是他手下的民。惟愿你们今天听他的话。
8你们不可硬着心,像当日在米利巴,就是在旷野的玛撒。
9那时,你们的祖宗试我探我,并且观看我的作为。
10四十年之久,我厌烦那世代,说:“这是心里迷糊的百姓,竟不晓得我的作为!”
11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说:“他们断不可进入我的安息!”

这诗篇是在圣殿崇拜时用的,诗人一方面邀请人同来崇拜(1-7上),另一方面警告人不可悖逆不信(7下-11)。“牧者”说,既然7节提到“今天”(或“今日”),也就是诗人作诗的时候,以色列人还没有得享安息,“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上帝的子民存留。”(来四:9)

这样,“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是什么安息呢?

“牧者”没有言明,只说:“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上帝歇了他的工一样。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来四:3,10-11)

所以,我们要从“福音书”看主耶稣怎么说这安息。

E。《福音书》里的安息: 

太十一:28-30 记载了主耶稣说的安息: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这里“安息”的原文是 ,(与《希伯来书》所用的“安息” 不同)两个字都是来自动词 anapauō,前者是 1st pers,sing,fut,act(未来式动词),后者是名词。根据 W E Vine's Expository Dictionary of Biblical Words 的解释,这里的安息是以法利赛人(Pharisees)和文士强加在犹太人身上的律法规条的重担作背景而说的。耶稣给的安息不是指人不用做工,而是在工作的劳苦中仍享有“安息”的状态。Vine 说:“Christ's rest is not a rest from work, but in work, ‘not the rest of inactivity but of the harmonious working of all the faculties and affections - of will, heart, imagination, conscience - because each has found in God the ideal sphere for its satisfaction and development.’(quoted from J Patrick, in Hastings' Biblical Dictionary)”我在《跟随基督的脚踪行》课程(第四十四课)里说:

。。“当负我的轭”和“学我的样式”是平行同义的句子。所以,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就近耶稣,他们就得安息,不是因为耶稣把重担拿掉,乃是人有了耶稣的生命,他所背负的重担现在变得轻省。这叫着“在爱中背负担子”,因为爱可以使最沉重的担子变为轻省。有一个古老的故事,提到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男孩,背上背着一个瘸腿的男孩子,那人说:“你背的真是沉重。”孩子回答说:“不沉重,他是我的弟弟。”(完)

《希伯来书》的“牧者”说的“但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来四:3),肯定包括了主耶稣说的这个安息,这是信主的人在地上得享的安息。但“牧者”还说,“。。因为那进入安息的,乃是歇了自己的工,正如上帝歇了他的工一样。”(来四:10-11)这是什么安息?这是《启示录》里说的安息。

:不要把到耶稣那里就得安息的“安息”与“守安息日”的诫命相混淆。《福音书》用希腊文 Sabbaton,源自希伯来文 Shabbath,指“安息日”;来四:9 “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则用 Sabbatismos 指安息日,a perpetual sabbath,永久的安息。)

F。《启示录》里的安息: 

启十四:13  “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

这才是信耶稣的人所得到的安息,这是真正“歇了自己的工”(来四:10)在主里的安息。

《希伯来书》的“牧者”虽然在第四章没有直言这样的安息,但他在以后的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都清楚表明了信主的人这样的安息,如:

来十一:8-16

8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
9他因着信,就在所应许之地作客,好象在异地居住帐棚,与那同蒙一个应许的以撒、雅各一样。
10因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经营、所建造的。
11因着信,连撒拉自己,虽然过了生育的岁数,还能怀孕,因她以为那应许她的是可信的。
12所以从一个仿佛已死的人就生出子孙,如同天上的星那样众多,海边的沙那样无数。
13这些人都是存着信心死的,并没有得着所应许的,却从远处望见,且欢喜迎接,又承认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
14说这样话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个家乡。
15他们若想念所离开的家乡,还有可以回去的机会。
16他们却羡慕一个更美的家乡,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称为他们的上帝,并不以为耻,因为他已经给他们预备了一座城。
 

来十二:22-24

22你们乃是来到锡安山,永生上帝的城邑,就是天上的耶路撒冷。那里有千万的天使,
23有名录在天上诸长子之会所共聚的总会,有审判众人的上帝和被成全之义人的灵魂,
24并新约的中保耶稣,以及所洒的血。这血所说的比亚伯的血所说的更美。

说的通俗一点,信主的人死后,息了自己的劳苦,进入天堂,与主永远同在,在基督里得安息。(帖前四:13-18)


所以,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  --  这是“牧者”最后得到的结论,用来劝勉当时的会众,特别是犹太裔的信徒,不要因为落在患难中而信心动摇,甚至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上帝离弃,以致像过去的以色列人不得进入应许的安息地。“牧者”说,“我们已经相信的人得以进入那安息。。”不管是今生在地上的安息,还是在主里面死了,息了自己的劳苦,在天上的安息,“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不可半途而废。

3。来四:12 - 13  “12上帝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13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

这一课太长了,我在下一课才和大家查考这两节经文。


默想:

安息其中


太十一:28-30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罗八:31-39

31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
32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
33谁能控告上帝所拣选的人呢?有上帝称他们为义了。
34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上帝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
35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
36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
37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
38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
39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

 

    在我所上的柔软操课程中,最后的五分钟,是我最享受的时光。在黯淡的灯光中,我平躺在垫子上放松自己。有时候,老师会轻声地说:「找一个能让你最放松的地方。」这让我想起麦卡菲牧师的「靠近神的怀中」,这首圣诗里写出了一个最好的地方:

有一安息恬静之处,
靠近神的怀中;
罪恶不能侵扰之处,
靠近神的怀中。
慈爱的救主耶稣,
降世自父怀中,
求主使我蒙保守,
靠近神的怀中。

    1901年,麦卡菲牧师的两个姪女因为染上白喉病而离开人世,他在震惊悲痛之余,写了这首诗歌。后来,教会诗班在他兄弟被检疫隔离的家门外,咏唱这首诗歌,唱出了上帝关爱的心所带来的希望。

    使徒保罗告诉我们,上帝对我们有完全的爱。不论是患难、困苦、逼迫、饥饿、赤身露体、危险、刀剑;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高处的,是低处的,都不能使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罗马书8章31-39节)。 「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31节)

    每当有压力和忧虑的时候,靠近上帝的怀中就能得着安息,就如经上说: 「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上帝,因为他顾念你们。」(彼得前书5章7节)

    生活重担压肩头,天父那里得安息。

(取自《灵命日粮》2011年6月26日,作者:Anne M Cetas)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

pcchong1822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