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课程纲要

跟随使徒的脚踪行 - 使徒行传

第三十课 - 保罗的第二次传道旅程(一) - 保罗和巴拿巴分手

经文:徒十五:36 - 十六:5

主旨:为了要不要带马可上路,保罗和巴拿巴起了争执,结果两人分道扬镳。

1。保罗在加二:7 - 8 说:“反倒看见了主托我传福音给那未受割礼的人,正如托彼得传福音给那受割礼的人。8(那感动彼得叫他为受割礼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动我,叫我为外邦人作使徒。)”保罗是为外邦人作使徒,彼得是为犹太人作使徒,但在耶路撒冷会议上,我们似乎觉得彼得才是为外邦人“争取权利的斗士”,保罗只是站在次要的地位。所以有的解经家认为这是路加刻意安排的,以免犹太人误解,说保罗独断独行,不把耶路撒冷母会和十二使徒放在眼里。究竟事实是否如此,我们不清楚,但在主的工作上,我们实在要有智慧,不要空口说让圣灵指引就万无一失,这样很容易给魔鬼留地步,乘机在教会领袖和弟兄姐妹之间制造嫌隙和混乱。今天这一课,我们就看到初期教会虽然成功地避过一次严重的分裂,却未能逃过领袖之间的一次小分裂。

2。徒十五:36 “过了些日子,保罗对巴拿巴说:‘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

“过了些日子。。”-- 有的解经家认为就在这段日子,发生了加二:11 - 21 的事件。彼得也来到安提阿,跟外邦人信徒有交往。后来从耶路撒冷来了几个犹太主义者(Judaizer),彼得“因怕奉割礼的人,就退去与外邦人隔开了,其余的犹太人也都随着他装假,甚至连巴拿巴也随伙装假。。”(加二:12 - 13)保罗一看见他们行的不正,与福音的真理不合,就立刻当面斥责他们。作为一个教会领袖,当看到有不合福音真理的行事,绝对不能为了息事宁人,就八面玲珑,不站出来说话。保罗这样不给彼得面子,会不会在他们之间产生嫌隙,圣经没有交代,但从彼后三:15 “。。我们所亲爱的兄弟保罗。。”的写法,看来他们之间的关系还蛮好的。这段日子有多久呢?第一次传道旅程是始于主后约 47年三月,结束于约 49年七/八月。按一般解经家的推断,耶路撒冷会议过后,再过了些日子,现在约略是主后49年尾/50年初了。接下来的第二次旅程(徒十五:36 - 十八:22)要在主后 52年的春/夏季才结束。

“我们可以回到从前宣传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们景况如何。”-- 这是保罗的牧者心肠,林后十一:28 说:“。。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保罗不错是“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罗十五:20),但我们千万不要误会,以为他在各处建立了教会后,就不再顾念教会。不是的,从他的书信,我们可以看到他时常在祷告中记念他们。

3。徒十五:37 - 40  “37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38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39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塞浦路斯)去;40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

“巴拿巴有意要带称呼马可的约翰同去;但保罗因为马可从前在旁非利亚离开他们,不和他们同去做工,就以为不可带他去。”-- 约翰马可(John Mark)在旁非利亚(Pamphylia)离开他们是记载在徒十三: 13,第二十七课)。我在那里说:

“。。按考古学家 W M Ramsay 在他的名著‘St Paul the Traveller and the Roman Citizen’(第五章)的推测,保罗和巴拿巴来到旁非利亚的时候,由于保罗在居比路劳累过度,到了旁非利亚,又患上疟疾(malaria fever),所以改变原来的宣教计划,不打算在别加停留传道,决定直上高地的彼西底的安提阿(海拔约3600尺),那里比较适合疗养,况且犹太人又多,有更多的机会宣教。约翰也许对行程的突然改变不满,加上前面的路程全是崎岖的山路,所以打退堂鼓,回耶路撒冷。还有一点,按 Ramsay 的说法,从别加到安提阿,保罗和巴拿巴所经过的地方是属于加拉太省,保罗在加四:13 说的:‘你们知道我头一次传福音给你们,是因为身体有疾病。。’指的就是这段日子。”

其实没有人敢肯定马可半路离队的真正理由。但对保罗来说,他不愿带马可同行是可以理解,因为在新约时代,如果身边的伙伴随时有掉队的可能性,这不但影响了整个宣教事工的进度,也加添了在旅途中要孤身独行的危险性。

“于是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塞浦路斯)去;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们把他交于主的恩中。”-- 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西四:10),后者当然是特别照顾他;另一方面,我们也知道巴拿巴是个“劝慰子”(徒四:36),他是一个肯给人机会的牧者,他不认为马可是那种“手扶着犁向后看”的人,可能是一时的软弱才会半途而废。所以,巴拿巴执意要带马可同行。结果,“二人起了争论,甚至彼此分开。”-- “争论”的原文是 paroxusmos,是英文的 paroxysm,就是“突然发作”的意思。别把保罗和巴拿巴当作是天使或神仙,以为他们不吃人间烟火,不会生气,不会争论。不是的,他们也是人,有肉体的软弱。于是,两人分道扬镳,巴拿巴带了马可往居比路去,保罗则带了西拉继续上路。

两个“属灵人”就因为一点“芝麻绿豆”的事争论起来值得吗?在教会的事工上,这样的争论是时有所闻,我们不要因此就认定这不是“爱心”的行动。教会不是天堂,上帝不错是时常把截然不同的同工放在一起,目的是要他们学习在爱心里的配搭,这样比几个“克隆”同工放在一起更好。理由很简单:前者的配搭是 1 + 1 = 3 ,后者的配搭是 1 + 1 = 1,请问你要选择哪一种?如果真的不能配搭的时候,分手是不可避免,但分手并不表示成为陌生人,或成为敌人。保罗和彼得、保罗和巴拿巴、保罗和马可虽然相继分手,但他们之间的关系似乎还是“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西四:10 - 11,保罗就称马可是为上帝的国和他一同做工的。

其实,同工分手就算是因为教义真理的严重事项,也不表示从此关系就一刀两断。譬如,怀特腓(George Whitefield,1714 - 1770)和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1703 - 1791)就曾因教义的问题而分手,以致英国的循道宗(Methodist)分裂成两派,一派是亚米纽斯派(Arminian),另一派是加尔文派(Calvinist)。前者以卫斯理弟兄为领袖,后者则拥戴怀特腓为首领。怀特腓因这次分手写道:“这些在弟兄中的分裂,有时使我担忧,但不足使我惊奇。教牧同工们不能想同样的事,说同样的话,结果当然是分裂。但愿上帝赐恩给我们,使我们能彼此保持着诚恳而且拆不散的爱,纵然我们各有自己的意见。哦!我何等渴慕天家!那里永无分裂,也没有争执,大家竭力歌颂那位坐在宝座上的高羊。我准备着爱的眼泪,我乐意为任何弟兄洗脚。真的,我愿意作众人的仆人。。。”幸而怀特腓和约翰卫斯理两人之间的感情破裂的情景并不长久,两人很快重修和睦。怀特腓写信给约翰卫斯理说:“我虽然执著于特别的拣选,但是我将耶稣白白地送给每个人。听凭你把圣洁推往任何方面的极端观念,我只是不能同意在人里面的罪是可以在今天消灭的。但愿所有的争辩统统停止。让我们不讲别的,只传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这是我的决心。愿主与你同在。”

让我们学习和自己完全不相同的人同工配搭,若要分手,也让我们学习在爱中分手,在爱中重修和睦。

“巴拿巴带着马可坐船往居比路(塞浦路斯)去;保罗拣选了西拉也出去。。”-- 保罗和巴拿巴分手后,现在从一个宣教队,变成了两个宣教队;巴拿巴带着马可去居比路;保罗带着西拉(还记得他是谁吗?)继续上路。

4。徒十五:41 - 十六:5  “41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1保罗来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里有一个门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犹太妇人的儿子,他父亲却是希腊人。2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称赞他。3保罗要带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犹太人都知道他父亲是希腊人,就给他行了割礼。4他们经过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长老所定的条规交给门徒遵守。5于是众教会信心越发坚固,人数天天加增。”

 “他就走遍叙利亚、基利家,坚固众教会。”-- 保罗的第二次旅程跟上次不同,这次是从安提阿开始,由陆路北上,走遍叙利亚(Syria)、基利家(Cilicia)。请看图一。基利家在哪里?这是一个罗马帝国的省份,大数是其省会,大数之西是山区,东则为平原,因三面环山,仅有一险要的隘口名叫基利家门,是连通土耳其和叙利亚的交通孔道。过去,我们有读到保罗在归主后,在耶路撒冷传道,因为面对犹太人的谋害,不得已才逃往大数(徒九:30)。后来巴拿巴趁到安提阿的机会,把保罗从大数找来,带他回安提阿教会,和他在教会事奉整整一年(徒十一:19 - 26)。我们相信保罗这次一定有到大数,坚定那里的教会。

“保罗来到特庇,又到路司得。”-- 特庇(Derbe)是第一旅程的最后一站(徒十四:20);保罗是在路司得(Lystra)医治了一个生来瘸腿的人,在那里被从安提阿和以哥念来的犹太人用石头打(徒十四:8 - 20)。重游此地,保罗一定百感交集。

“又到路司得。在那里有一个门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犹太妇人的儿子,他父亲却是希腊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称赞他。保罗要带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犹太人都知道他父亲是希腊人,就给他行了割礼。”-- 失去了巴拿巴和马可,上帝不但给保罗另一个好帮手(西拉),上帝还特别为保罗安排了一个“真儿子”提摩太(提前一:2),直到临死前,他还念念不忘的一个人(提后四:9,13)。

保罗很有可能在第一次旅程,在路司得就已经认识了提摩太。由于有许多弟兄的推荐,他就决定收提摩太为“徒弟”,带他在身边,给他装备。从保罗的书信里,提摩太的名字几乎出现在每一封书信的问安语(罗十六:21,林后一:1,腓一:1,西一:1 等)。后来保罗还把牧养以弗所教会的重责交给提摩太,这是我们大家知道的。

保罗为什么要给提摩太行割礼呢?提摩太的母亲(友尼基)和外祖母(罗以)(提后一:5)都是犹太人,他的父亲却是希腊人,按犹太人的血缘观念,一个人的血统是源自母亲而不是父亲,所以尽管一个犹太妇人的丈夫是外邦人,她所生的仍然是犹太人,提摩太正是这样的人。提摩太的行割礼基本上是履行自身传统习惯的事,是犹太文化的一部分,跟基督信仰无关,所以保罗没有理由反对。保罗反对的是,犹太主义者执意将割礼强加于外邦人身上,把它作为信基督得救的必须条件。作为犹太人,保罗并不反对犹太人的传统,在徒二十一:23 - 26, 他还守犹太人洁净的礼仪。至于提多,保罗坚持不给他行割礼,理由是什么呢?(加二:3 - 5)

“他们经过各城,把耶路撒冷使徒和长老所定的条规交给门徒遵守。于是众教会信心越发坚固,人数天天加增。”-- 保罗把耶路撒冷会议的议决交给众教会,各处的门徒就好像安提阿的门徒一样,大家都得到了安慰(徒十五:31),信心越发坚固,教会的人数天天加增。

接下来,圣灵要引导保罗一行人把福音传到“地极”(徒一:8)。

默想:

迈尔(Frederick Brotherton Meyer,1847 - 1929)是十九世纪,上帝在英语世界中兴起的杰出布道家、奋兴家、解经家。当他谈到保罗和巴拿巴的分手时,他说:

“每当我们要为上帝作某样大工程时,往往会遇到人的阻力,而且常常来自我们所亲爱的同工。再没有比这更为难的考验了。人很难既坚定又温和,既刚强又柔美。因此要小心提防这方面的试探。如果你不得不与同伴发生岐见,也要本着爱心行,让他每年觉得你是为真理而坚持,不是为个人的意气。即使罗得与你争吵,也不必与他争公道,给他所要的,和和气气地分道扬镳吧。上帝将补偿你比失去的更多。最重要的,不可心存怒气恼恨,以至失去了圣灵的同在。只有在爱的气氛里,圣灵才能彰显其恩惠。”(取自迈尔《圣经人物传》- 《保罗》)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

pcchong1822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