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00087_.gif (341 bytes)返回课程纲要

以弗所书 - 教会 - 基督的身体

第二十二课 - 教会的合一(一)

经文:弗四:1 - 6

主旨: 因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隔断的墙已被拆毁,两下借着基督被一个圣灵所感归为一体,他们就应该竭尽所能以和睦联系,保守教会的合一;为达致这样的合一,他们在教会里行事为人,就要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彼此宽容。
 

1。弗四:1  “1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新译本》:1因此,我这为主被囚禁的劝你们∶行事为人,要配得上你们所蒙的呼召。。

KJV:1 I therefore, the prisoner of the Lord, beseech you that ye walk worthy of the vocation wherewith ye are called,

从这一节开始,保罗转变话题,在接下来的三章谈论基督徒的“行事为人”。“行事”(原文 Peripateo)这个字在《以弗所书》共用了七次(中文只用了六次),其中五次出现在第四和第五章:

弗四:1  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弗四:17 所以我说,且在主里确实地说,你们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虚妄的心行事。
弗五:2  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上帝。
弗五:8  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
弗五:15 你们要谨慎行事,不要象愚昧人,当象智慧人。

在《歌罗西书》,“行事”(原文)出现了四次(中文只用了两次):

西一:10  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地多知道上帝;
西三:17  无论做什么,或说话、或行事,都要奉主耶稣的名,借着他感谢父上帝。

由此可见,前面三章的热门字是“恩”;后面三章的热门字是“行事”。

但他的《基督论》并没有就此结束。从第二章开始,我们已经查考了以下几段关于教会的章节:

弗二:1-10 教会的缘起

弗二:11-18 教会在上帝的永恒救赎计划里所扮演的角色 - 外邦人和犹太人在基督里合一

弗二:19 教会 - 上帝的国、上帝的家

弗二:20-22 保罗《教会论》的核心教义 - 教会的根基和房角石

弗三:10  教会的特别使命 - “为要借着教会使天上执政的、掌权的,现在得知上帝百般的智慧。”

现在,他要在第四章 1-16 节谈论“教会的合一”和“教会的成长”。

因此。。”(原文 oun,《和合本》圣经没有翻译这个字)-- 上文第一至第三章提供了教会的神学理论基础后,保罗没有像彼得在山上时说的:“。。主啊,我们在这里真好!”(太十七:4)来到山下时却“。。因信心小。。他们却不能医治。。不能赶出那鬼。。”(太十七:16,19,20)换句话说,他们只留恋山上的“神学”,但在山下却活不出基督的生命。对保罗来说,第一至第三章的神学再好,如果没有与之相称的“行事为人”,基督教也不过是一套中看不中用的哲学理论罢了。

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 保罗在书信里时常提到自己的被囚(弗三:1,四:1,提后一:8,门1,9),目的何在?是因为“一进囚门,圣价百倍”,说的就是“圣言”吗?(请参考第二十课)绝对不是!提后一:8 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按上帝的能力,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当我们效法保罗或效法基督,行事为人的时候(罗十五:5,林前四:16,十一:1,弗五:1,腓三:17,帖前一:6,帖后三:7,9),我们极有可能为福音受同样的苦难,但保罗一再提醒我们“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除了传讲福音,行事为人也是为主作见证,这才是真正的理由!

“我为主被囚的你们。。”-- 为什么是“劝”,不是“命令”?“劝”的原文是 parakaleo ,有时翻译作“安慰”(如林后一:4,6),“劝慰”(如帖前四:18,五:11)或“劝戒”(如帖后三:12),显示保罗是以一个牧者的身份对信徒说话,既有感性,又是个人的、迫切的劝诫。我们可别误解,既然是“劝”的东西,就没有约束力。不是的,大家要注意下文的许多动词,用的都是命令语气(imperative mood),如“说实话”(弗四:25),“留地步”(弗四:27),“当顺服”(弗五:22)。。。

“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蒙召”在先,“行事为人”在后,这个次序不能倒转。所有外教都是“行事为人”在先,以善行赚取功德,然后才说“拯救”。

在归正神学里,圣灵是按照某种次序把救恩实施在信徒的生命中,这次序称为“救恩次序”(order of salvation):

恩召 --〉重生 --〉信心与悔改(归正)--〉称义与嗣养 --〉成圣 --〉坚忍--〉得荣耀

所以,蒙召(恩召)是在次序之头。保罗和其他使徒在他们的书信里时常都强调这点:

罗一:6  其中也有你们这蒙召属耶稣基督的人。
林前一:1  奉上帝旨意,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的保罗同兄弟所提尼,
林前一:2  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就是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蒙召作圣徒的,以及所有在各处求告我主耶稣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们的主,也是我们的主。
彼前二:21  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
来十一:8  亚伯拉罕因着信,蒙召的时候,就遵命出去,往将来要得为业的地方去;出去的时候,还不知往哪里去。

“蒙召的恩”-- 也就是恩召,在罗八:29-30 说得最清楚了:

罗八:29-30  因为他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使他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预先所定下的人又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

“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 为什么“行事为人”要与“所蒙的呼召”(原文没有“恩”字)相称(worthy )?保罗好像把这两样东西放在天平上“称”。从以下的相似经文,我们可以说在保罗的心中,“相称”是“对得起主”或“佩得过主”的意思。信主的人既然与主有了新的关系(上帝的儿女。。),就有责任活出这个新的身份。譬如,主耶稣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十三:34-35)

腓一:27  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叫我或来见你们,或不在你们那里,可以听见你们的景况,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
西一:10  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地多知道上帝;
帖前二:12  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他国、得他荣耀的上帝。
约叁 6  他们在教会面前证明了你的爱。你若配得过上帝,帮助他们往前行,这就好了。

2。弗四:2 - 3  “2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3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新译本》:2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彼此宽容;3以和睦联系,竭力持守圣灵所赐的合一。

KJV:2 With all lowliness and meekness, with longsuffering, forbearing one another in love;3 Endeavouring to keep the unity of the Spirit in the bond of peace.

在保罗的心目中,基督徒在教会里如何行事为人至为重要。有的人把这两节所提到的“谦虚”、“温柔”。。“合一”作为第一节“行事为人”所应有的表现。也有人认为“合一”是教会生活中最为要紧,“谦虚、温柔、忍耐。。”是信徒达致教会合一所应有的素质。在这个课程,我认为前者的解释较为可取,不过在所有介词短语(凡事谦虚。。)及分词(宽容。。)中,我认为“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是教会生活里最为要紧的。在西三:12-15 ,保罗也列出相似的行事为人的素质:

12所以,你们既是上帝的选民、圣洁蒙爱的人,就要存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的心。
13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
14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
15又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们心里做主,你们也为此蒙召,归为一体;且要存感谢的心。

“凡事谦虚。。”-- “谦虚”的原文是 Tapeinophrosune,在腓二:3 作“谦卑”:“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但与普通的“谦卑”(Tapeinos,雅四:6)有别,这是由两个字 Tapeinos 和 Phren(林前十四:20 的“心志”) 复合而成,也用在徒二十:19,西三:12和彼前五:5。圣经学者黄朱伦博士在《腓立比书 - 仆友的生命与事奉》详细解释了 Tapeinophrosune 和 Tapeinos 的差异。我把他的解释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本来 Tapeinos 已是谦卑之意,例如雅四:6 “但他赐更多的恩典,所以经上说: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Tapeinos )的人。”此外,Tapeinos 也出现在其它经文,如罗马书十二章l6节;路加福音一章52节等。然而,保罗在腓立比书二章3节用了Tapeinophrosune,以强调一种谦卑的意识形态,或与个人的意识形态有关连的谦卑。

    保罗也把此字词用于歌罗西书二章l8和23节,描述一些假教师的行事为人。。。“不可让人因着故意谦虚和敬拜天使,就夺去你们的奖赏。这等人拘泥在所见过的,随着自己的欲心,无故地自高自大。。”(西二:18);“这些规条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谦卑,苦待己身,其实在克制肉体的情欲上,是毫无功效。”(西二:23)。保罗说假教师的谦卑是故意谦卑(Tapeinophrosune),这与意识形态有关,是属肉体的意念,也是自高自大的人真正的意议形态,不过在信徒前假作谦卑而已。西二章23节说到苦待己身,可见他们是假装仆人受苦的生命与意识形态的谦卑。

    而真正仆人受苦的谦卑,使徒行传二十章18至l9节:“。。保罗就说:‘你们知道,自从我到亚西亚的日子以来,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彼得前书五章5节更对 Tapeinophrosune 和 Tapeinos 作了清楚划分:“你们年幼的也要顺服年长的。就是你们众人也都要以谦卑(Tapeinophrosune)束腰,彼此顺服,‘因为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Tapeinos)的人。’”当彼得形容像仆人般卑微自己,以服事和顺服年长的人时,采用的字是Tapeinophrosune,并以装束(原文是「穿上」之意)来形容一种仆人生命的「穿着」或「形象」。至于在描述一般的谦卑品德时,彼得就采用了惯用字词 Tapeinos 。

    耶稣在世上时,以仆人的装束,为彼得洗脚,他所作的事,使彼得终生难忘,这就是仆人生命的榜样。保罗也有深切体会,故此保罗意念。在腓立比书二章5节劝勉信徒:“你们应当有这样的(仆人的)意念,这也是基督耶稣的意念。(全节可译作∶「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节录完)

所以,当保罗说“凡事谦虚(Tapeinophrosune)”的时候,我们就不要以为这只是外表或一时的故作“谦卑”,乃是一种“意念”,如仆人基督耶稣的意念。在教会的事奉和生活里,我们有看到这样的“谦虚”吗?___________

“温柔”-- 原文是 Prautes ,英文 meekness。这个字也出现在保罗其他的书信(如林后十:1,加五:23,六:1,西三:12, 帖前二:7等),和雅一:21,三:13,彼前三:15。主耶稣说“温柔的人有福了。。” 太二十一:5 说主耶稣自己是“。。温柔的,又骑着驴,就是骑着驴驹子。”什么是“温柔”?不粗暴就是“温柔”吗?圣经学者巴克莱(Prof William Barclay)综合了这个希腊字的三个意义说:温柔的人是在适当的时候发怒,在不适当的时候不发怒;他的本性、冲动和欲望都在控制之下,因为他自己就是在上帝的控制之下;他心存谦卑,承认自己的无知和软弱,没有上帝就什么都不能作。旧约的摩西 就是一个温柔的人,民十二:3 说:“摩西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他并非个性软弱的人,也不是没有骨气的人;他是一个能够大发烈怒的人,但他的怒气是受约束的,唯有在适当的时候才发泄出来(除了在加低斯发怒用柱击打磐石,民二十:11)。箴言十六:32说:“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摩西就是这样的人。在教会里,我们还看到这样的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忍耐”-- 原文 Makrothumia,英文 longsuffering,有时被译为“宽容”(如提后三:10)。圣经有两个希腊字被翻译为“忍耐”:

A。忍耐(hupomone)(patience) - 这不是一味容忍,消极的忍受,这是耶稣基督“为了前面的喜乐,而忍受十字架的羞辱”(来十二:2) 的忍耐,是基督徒勇敢的接纳生命中的每一难处,把它当作是进步的梯阶来看待。

B。宽容(makrothumiai,longsuffering) -- 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忍”,因为“忍”的头上是一把刀,人靠自己总有忍无可忍的时候。宽容是上帝的素质,所以我们有“上帝宽容我们,不愿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的说法(彼后三:9)。不管别人怎样愚拙、刚愎、蛮不讲理、和忘恩负义,而仍然有恩慈,任劳任怨地干下去的素质。保罗在这 里用的是这一个字。在教会里,你看到这样的人吗?______________

“用爱心彼此宽容”-- “宽容”的原文 Anechomai,英文 forebearing。在西三:13 保罗也说:“倘若这人与那人有嫌隙,总要彼此包容(Anechomai),彼此饶恕;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在林前四:12 这个字被译为“忍受”(suffer)“并且劳苦,亲手做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Anechomai)。”主耶稣也曾用这个字:“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要到几时呢?我忍耐(Anechomai)你们要到几时呢?把他带到我这里来吧!’”可见这个字跟上文的“忍耐”(Makrothumia)有很密切的关系。再也没有比“忍耐”的品德更像主耶稣。不是吗?当我们与人交往,快要失去耐性时,想一想上帝对我们这些飘荡、不忠、不肯受教的心灵之无限的“忍耐”。保罗在这里特别强调两样东西:

“彼此”宽容 -- 在教会生活里,不是一个人单方面的“宽容”或“忍耐”,对方却照样“我行我素”。不是的,保罗说“要彼此宽容”,化解之间的嫌隙。

“用爱心”宽容 -- 这是从上文弗三:17-18 谈到“爱心有根有基,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延伸出来的。当信徒有基督这样的爱心时,他才能主动地宽容别人,而不是“忍气吞声”地默默承受。

“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新译本》:以和睦联系,竭力持守圣灵所赐的合一)-- “和平”的原文是 Eirene ,英文 peace 。西一:20说:“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所以,先有和平的福音(弗二:17,徒十:36),才有“。。基督的平安在。。心里做主”(西三:15), 然后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 “联络”的原文是 Sundesmos,英文 bond,原指以绳索连接(捆绑)事物,后来引伸作“筋络”(西二:19 的“筋节”)或“联络”(西三:14)。 这一节可以直译为“在和平的绳索里竭力保守圣灵的合一”(“所赐”不在原文)。我要提醒大家,在保罗的心中,这节经文的背景是弗二:14-18,因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隔断的墙已被拆毁,两下借着基督被一个圣灵所感归为一体(合一)。现在保罗劝勉教会中的犹太人和外邦人,要用和平的绳索“捆绑”彼此,竭力保守圣灵在他们身上所成就的合一,不要在彼此之间再筑起隔断的墙,制造纷争不和。由于当时的教会没有宗派之分,所以这节经文不是提倡所有派别重新合一,如普世教会运动(Ecumenical Movement)所做的。

小总结:

    弗四:2-3 所提到的“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彼此宽容”和“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都是弗四:1 信徒在教会里“行事为人”所应有的表现。

    我们也可以把“合一”作为这段经文的重点:因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隔断的墙已被拆毁,两下借着基督被一个圣灵所感归为一体,他们就应该竭尽所能以和睦联系,保守教会的合一;为达致这样的合一,他们在教会里行事为人,就要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彼此宽容。

我们在下一课继续查考“教会合一”的神学基础。

默想:

这道隔断的墙真的可以拆毁吗?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

pcchong1822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