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会的四个身份特征中,我们已经看了三个,就是使徒性、圣洁性和大公性。使徒性指的是教会的根基;圣洁性指的是教会运作的平台;大公性指的是教会的国度疆域。
谈到大公性时,我特别强调大家要肯定自己有大公教会的国籍,因为有地方教会的会籍不代表一定得救。信上帝叫耶稣从死里复活和口里认耶稣是主(罗十:9)是我们入籍大公教会的唯一条件。
约十七:20 – 23
“也为那些因他们的话信我的人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们完完全全地合而为一,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也知道你爱他们如同爱我一样。”
弗四:3 – 6
“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这样的合一是组织上的合一,如天主教的“教职阶级组织”吗?(不是)
教会的合一并非外形组织的,乃是一种内在的属灵的特质。这种属灵的合一是建立在真理上,“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约十七:17)由于各人的成圣离开完全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所以教会的属灵合一,就目前的光景而言是一个事实,但是要达到最高的合一,则是将来仍待实现的事。
教会的单一性,如中国三自教会的自诩不分宗派,好吗?教会彼此之间的一致性,并非一定理想,反而有可能发展出恶的后果,不但不能增加其荣耀,反而会减损,因为这样的合一只是一种拘泥虚套的外表主义、礼仪主义和律法主义。
教会的多元性,如目前的宗派林立,反而使真理发扬光大,愈辩愈明。
为什么有那么多宗派呢?圣经里的基要真理都是浅显易懂,问题只是一些枝节的理解,才会导致宗派之别。何以有枝节呢?为什么上帝不让我们清清楚楚看见那座山呢?其实山已经清清楚楚放在那边,“在他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一:17)只是云雾太多(罪),要靠上帝的恩典使云雾消散。因神学的枝节导致宗派之别不是一件坏事,这是上帝的怜悯所容许的,一来叫真理愈辩愈明,再来叫那些与枝节的解释有认同的,能在一起敬拜上帝。这总比因人的软弱,在同一间教会分门结党来得好。这好比过去的大家庭,是由许多小家庭组成。平时各自为政,发挥各自所长,但都是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个圣灵,是上帝所喜悦的大家庭。
圣经除了教人合而为一,圣经也教人“分别为圣” – “你们务要从他们中间出来,与他们分别,不要沾不洁净的物,我就收纳你们。”(林后六:17)(Paradox)
笃信圣经长老会(Bible Presbyterian
Church)是在1937/38年,由基要主义派(Fundamentalist)领袖如麦坚泰(Carl
McIntyre)等领导下脱离美国长老会。新加坡笃信圣经长老会运动则是在1950年诞生(Pastor Rev Timothy Tow 和 Elder Quek
Kiok Chiang),但却在1988年大会(Synod)自动解体。
基要主义派要从异端、灵恩派和自由派分别出来,这是“初等分离”(primary seperation)。新基要主义派则进一步鼓吹“次等分离”(secondary
separation),就是回避与自由派联系的保守份子,持守非常严谨的分离政策,令教会分化。
我们的教会持守什么立场?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解释:
普世教会运动(Ecumenical Movement)。。。
世界基督教协会(WCC,简称普协)。。。。
万国基督教联合会(ICCC,简称万联)。。。。
有关教会疑难问题(五):
怎么才能处理好基督徒与别的教徒之间的关系呢?比如说佛教。
在我身边有的朋友信佛教,我应该怎样处理好我们之间的关系?难道说就是因为我们的信仰不同,就要断绝往来,断绝我们之间的友情么?请您指点我一下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