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慧莉,2006年)
近年,越来越多内地教会看见儿童主日学的重要性,并开始筹划要为儿童开办主日学。然而,要发展一项事工,必然遇到许多阻力,儿童主日学除了一般性的缺乏外(如:缺乏培训、教师、场所、教材等),就我们在内地各省的前线观察,有感这项事工的健康发展,亟需在三方面「通行无阻」:
「牧师和传道同工不反对开办主日学已经很不错,别说支援了。」一位甘肃省的主日学老师,曾多次向教会领袖提出开办儿童主日学的重要性,可是她的意见从未引起重视。另一位儿童主日学校长也如此说:「牧师不反对,算是支援了。」
一句话,一针见血地反映出许多教会领袖对儿童主日学的看法,背后的原因不难理解:内地教会羊多牧人少,教牧与信徒的比例是1:10,000,这比例短期内不会有大幅改变。每年信徒人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而信徒培训却未能与此接轨。教牧天天疲于奔命,仅仅是成人工作已经精疲力尽了,哪还有时间顾得上孩子?在不少人眼中,成人的牧养事工永远是首要的,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儿童事工便排在最后了。
再者,在资源较缺乏的西部地区教会,观念亦较为保守,没有意识到儿童也需要牧养教导,对主日学完全没有概念,领袖自然缺乏这方面的异象。这会带来怎样的拦阻呢?
1. 缺乏金钱上的支持
内地教会的资源有限,领袖的异象直接影响教会的资源分配。几年前,一对华东地区的牧师夫妇,看到了儿童工作的迫切性,觉得若现在不进行儿童工作,将来成人的牧养工作将更艰难。于是向堂委会提出开办儿童主日学,却遭到极力反对,堂委之一的出纳(掌管教会财务)拒绝在经济上支援。缺乏金钱,儿童主日学的发展犹如难产,发展艰难。
2. 缺乏培训上的支持
儿童主日学老师的培训是刻不容缓的,但教会的资源主要放在同工或义工培训上。这是因为主日学老师没有得到与传道同工相同的重视。正如上述的牧师夫妇,当初领袖们听到师母要亲自负责儿童主日学时,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传道人教主日学太浪费了,随便找几个姊妹就行」。因此,许多领袖没有想到要办主日学老师培训,更不用说支持老师出外接受培训了。一位西北地区的主日学老师,听说邻省有主日学老师培训班,他很想参加,但教会没有给予经济支援。为了能参与培训,他卖了家中唯一的一头牛,才凑齐路费。有些领袖甚至不允准老师请假参加培训,使已参加过部分培训的老师不能接受完整、系统、连续的装备。
由上可见,教会领袖们必须先看见发展儿童主日学的异象,愿意与老师们一同协力,事工才得以顺利开展,不然即使有已接受培训的主日学老师,主日学事工亦难有可为。
直到1980年代初,中国教会几乎没有儿童主日学。后来教会为了避免儿童吵闹而影响成人崇拜,便将成人和儿童分开。儿童主日学就在这种异象不清、目的不清、没有系统计划的情况下开始,故此老师本身未必对主日学的异象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一般来说,老师特别需要认识到:
1. 儿童主日学不是托儿所
开始儿童主日学时,只为了保持成人崇拜的安静,而将儿童集中在另一个地方,在这种前提下,老师便不会想到要系统地教导孩子圣经。无论在较富裕的华东地区,还是较贫困落后的西北地区,主日学老师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以前都只是教孩子唱诗歌、画图画,总之能让孩子们安静,不妨碍成人崇拜就好了。儿童主日学便成了「托儿所」。
前文所提到的西北地区的主日学老师,不仅没有得到教会领袖的支持,甚至与她同工的老师们也一样不理解儿童主日学的异象。当有老师培训的机会时,她热切地邀请其它老师同去,她们却觉得主日学不过是「看看孩子而已」,不需要受培训,没必要小题大做。另外,主日学下课后,孩子们想发问,老师却不愿留下来解答,只因她们觉得自己的任务只是「看管小孩」。
2. 儿童主日学不是圣经故事班
有些主日学老师开始想到在儿童主日学中教导圣经,但她们一般都没有接受过装备,而且知识水平也不高,更没有设计过主日学的内容,于是主日学便是「由成人随意对儿童讲讲圣经故事」,而不是系统的教导。因此,老师所讲的内容时有重复,或是互相不能衔接,圣经只是成为故事,儿童未能学习其中的真理。
儿童主日学老师是最直接与儿童接触的人,老师若对儿童主日学认识不足,甚至焦点不对,将大大影响孩子们学习圣经真理。
儿童主日学发展到某一阶段,均会遇到同样的问题。不少主日学老师表示,当孩子升到初中后,很快便在主日学中绝迹。在陕西某镇,主日学老师说,当地的初中生很少在晚上12时前睡觉,因为他们须要复习功课到深夜。福建某县一位主日学老师也提到,家长非常紧张孩子的学习,从周一至周六,孩子被安排参加英语班、数学班、补习班等,还要学画、习琴,密密麻麻的时间表把孩子从主日学中拉走了。
内地实行一胎政策,因此家长特别紧张孩子的学业,尤其在现今发展快速的城市里,许多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竞争力,无所不用其极。在杭州,一位主日学校长无奈地表示,竟有父母向教会反映,若星期天的主日学能加入一些兴趣班的内容,就能使孩子来教会,又能顺便学习,不是一举两得吗?主日学的张力的确非常大。即使是信徒父母,亦因看见孩子平日学习辛苦,故此星期天都会让孩子多睡一些,不忍心叫他们一大早起床上主日学。
此外,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很想上主日学,但未信主的父母不允许。每当主日,他们只能偷偷地来教会。由此可见,若家长(无论信主与否)
不认同主日学的必要性,即使教会领袖看见主日学的重要性,老师也愿意委身教导,孩子本身亦很想来主日学,主日学的发展也非常有限。
教会领袖、主日学老师和学生家长是儿童主日学能否顺利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当「三路通行」─领袖看见儿童主日学的异象,老师对此有整全的认识,家长认同孩子来主日学的重要性时,教会才能提供优质的土壤,使儿童主日学事工得以往下扎根、向上结果。
上期分享了内地儿童主日学的「三通」,提到这项事工的健康发展,有赖领袖、老师和家长对它的异象及重要性有整全的认识。以下将分享有关中国内地儿童主日学的若干现况,尤其是各地区教会主日学的「四个缺乏」:
在内地儿童主日学的教师培训一直极为缺乏,除少数地区有系统而具规模的教师培训外,大部分区域暂无具长期性、正规性、系统性的儿童主日学教师培训。
1.混龄上课的困境
为何教师培训的需求如此迫切?其一缘于「混龄上课」的特色,这在西北地区的教会尤其严重。在青海、甘肃、陕西等地的儿童主日学,3
至 13 岁的学生同上一个班的情况很常见。笔者所目睹过的最严重的混龄上课情况是,一个班 20 名学生,有的只有 2 岁,有的竟已
16岁,甚至有老妇手抱数月大的孙儿来上课!理论上,学生应按不同年龄分班上课,然而,教会因缺乏教师或场所,被迫把年龄差距这么大的一班孩子放在一起,教学时怎能不感到困难?即使是富有经验的教师,面对年龄差距如此大的主日学班,尚且极感棘手,何况是未受过训练的教师呢?教师培训实在刻不容缓。
2.知识水平的障碍
山东某教会在全省有 10,000 名主日学学生,但只有 200
名教师,换言之,每位教师须照顾50个学生。教师在没有受过训练的情况下,仍须每星期授课,而且好些教师信主才几年,觉得自己的圣经基础尚浅,实在难以胜任主日学教导的工作。教会领袖更表示,多数教师只是初中毕业,教导初中、高中程度的学生倍感吃力。若有基本的培训,教导的困难便可相应减少。
3.教学法的呼声
走访多个省份,主日学教师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知道怎么教」。他们并非故作谦虚,乃是有感而发。有一位曾在乡村执教的主日学教师说:「我教一个大班,但孩子们不稳定的出勤率、喧哗的课堂、进进出出的狗和学步的婴儿,常使没有教学经验的我感到灰心。」;
杭州某教会的主日学教师们,更以每 10 分钟派一次糖果来保持儿童安静。
缺乏培训,主日学教师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上述情况。如果主日学教师本身是幼儿园或中小学教师,情况可能好些,否则常常是一筹莫展。因此,一些基本的教学法,如教室管理、提问法、诗歌与游戏教学等,对教师来说至为急需。
主日学教师的缺乏,牵涉到信徒及领袖的观念问题,亦跟教会缺乏培训有关。某农村教会的儿童主日学开展 9 年来,只有 2 名主日学教师,每星期负责教导 50 至 60
名学生。教师认为最好把全班分成 3 个年龄层,分别由 3
位教师任教,才能解决班中「混龄上课」的问题。然而主日学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如此缺乏。教师表示,不是信徒没有委身的心,而是年轻的信徒没有信心作教导工作,总是怕自己教不好,又没有受过培训,所以不知道怎么教。因此,这
9 年来,主日学事工就由这两位 50 多岁的姊妹一力承担。
的确,教师培训是切实的需要,但信徒自觉能力不足,认为必先接受系统培训,才能教主日学的观念,拦阻了他们边事奉边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教会领袖对主日学认知不足,认为主日学不是首要的事工(请参考上期「内地儿童主日学的『三通』」),亦影响了教师或有潜质成为教师的信徒接受培训,间接阻碍了教师的兴起。此外,大批年轻人到城市打工,令某些乡镇教会出现事奉人手短缺的问题,儿童主日学事工难免受到影响。
教材缺乏非仅限于较贫穷的地区,亦是富庶地区的教会要面对的问题。内地能公开购买的基督教书籍,以工具书为主,儿童学习圣经的材料却欠奉。教师若非自制教材,就是从网上下载或辗转相传得来零散的材料,根本不足以应付教学所需。设若教师得知购买主日学教材的渠道,却又无力负担昂贵的费用。华东地区一位教会领袖无奈地分享,按主日学学生的人数,单是教材就需要
3,000 元人民币,还需另付运输费,教会根本无法负担如此庞大的支出,即使是复印教材,亦需要一笔可观的费用。
再者,教材适合与否也是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对于「混龄上课」的主日学班,系统性的课程未必适合使用。班中学生年龄差距大,可又不能按课程要求分班教导,于是虽得教材而无用处。主日学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很窘迫的两难局面。
主日学场所的缺乏,有其客观的因素(教会本身地方所限),亦与领袖的观念不无关系。上述的农村教会,教师认为最理想的是由 3 位教师负责 3 个班,但现实的情况是,3
个班需要 3 间教室,现时却只有一间。换言之,即使真的有 3 位教师,也没有足够的场所供分班之用。混龄上课的问题仍然持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领袖对主日学重视与否,影响主日学分配到的地方。一位甘肃的主日学教师分享,由于政府要修马路,她的教会被拆了一部分,可用的地方更少。教会事工繁多,首先牺牲的自然又是儿童主日学的教室。现在
20
多个孩子挤在一个小房子里,连转身都不便。她在接受培训时学会的活动教学法,变得毫无用武之地,而孩子们挤坐在一起上几个小时的主日学,感到难受,便渐渐不来教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