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是彼得?你大概要笑我傻,竟然会问这样简单的问题。但简单的东西不是不重要,明白彼得这个人会对我们查考他的书信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你认为对他已经很了解,大可略过不读,但最好能够帮助一下身边第一次查考这封书信的弟兄姐妹。在教会里,时常有许多认为自己已经对圣经很熟悉的人不上成人主日学,我倒觉得他们可以在上课时,从旁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不但给班上的讨论增添许多生气,也从讨论中彼此得到造就。
福音书里第一次提到彼得时,是在约翰福音的第一章。当时耶稣在约但河外伯大尼受洗,他的兄弟安得列把耶稣介绍给他,说他们遇见弥赛亚了。耶稣看见彼得,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矶法(矶法翻出来就是彼得)(约一:40 - 42)西门(Simon)是他的希伯来名,矶法(Cephas)是耶稣给他起的亚兰文绰号,意即彼得(希腊文的Petros),是一块磐石。
我们再看到彼得出场的时候,那是在太四:18 - 22(路五:1 - 11,可一:16 - 20),相隔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我们知道彼得、安得列和约翰两兄弟都是打鱼的,也许还是渔商。他是伯赛大人,当耶稣呼召他们作他门徒的时候,他们就撇下一切跟随耶稣。
从福音书的记载,我们看到彼得是十二使徒的“代言人”,他总是抢先发问和回答,性格显得非常冲动,在耶稣被捕的那夜,由于他一时的逞英雄之勇,拔刀抗拒,几乎坏了大局。几乎无人不知晓的,就是彼得的三次不认主,以及主耶稣在复活后如何挽回他,要他牧养自己的羊群(约二十一章)。保罗也在加拉太书记下他的一个污点,就是在安提阿,彼得与保罗之间的“秘史”被揭破- 彼得如何在雅各的人面前“装假”,与外邦人隔开(加二:11 - 14)。比较少为人知的,却是耶稣在事前告诉他:“。。我已经为你(彼得)祈求,叫你不至于失了信心。你回头以后,要坚固你的弟兄。”(路二十二:32)这封书信正是牧者彼得回头坚固弟兄的最佳明证。
从使徒行传的记载,五旬节教会诞生后,彼得成为耶路撒冷教会的柱石。自耶路撒冷大会后,彼得就销声匿迹,除了上文记载的安提阿事件,林前九:5 提到他与妻子到处往来。
至于他的结局,教会传统都一致公认,说他是在罗马被尼禄皇帝残迫教会时殉道而死。教父俄利根和特土良等说他是被钉十字架死的,还有传说他是被倒挂在十字架上死的,因他觉得自己不配与主耶稣一样的死法。
2。作者:彼得,但一般解经家认为代笔的是西拉(Silvanus)。(彼前五:12)
3。写作日期:约主后65年。
4。写作地点:在巴比伦(彼前五:13),这大概是罗马的代名词。
5。持信人:西拉,(彼前五:12)是保罗书信中及使徒行传里所提及的西拉。(徒十五:22 - 27,32,37 - 40,十六:19,25,29,林后一:19,帖前一:1,帖后一:1)
6。写作对象:分散在本都(Pontus)、加拉太(Gatatia)、加帕多家(Cappadocia)、亚细亚(Asia)、庇推尼(Bithynia)寄居的信徒。(彼前一:1)这五个地方是属于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区东北角的省份,在现在的土耳其。
7。写作背景:
在主后六十四年七月十九日,罗马发生大火,大火焚烧三天三夜后,才被扑灭。根据罗马史学家塔西图(Tacitus)的记述,市民都知道尼禄王是这场大火的主谋,因为他想重建罗马。当市民群情汹涌,要找尼禄算账的时候,尼禄惟有嫁祸于基督徒,以他们为代罪羔羊,因为在当时异教人士的眼里,基督教的信仰是破坏家庭关系;相信世界末日就要降临,一切要被火焚烧;举行神秘的圣餐仪式,说是吃人的肉和喝人的血;加上他们对帝国的效忠不能信赖,所以把基督徒与大火牵连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
从此,罗马政权就名正言顺地逼害基督教徒。在塔西图的笔下,尼罗王用酷刑对付信徒,如把他们梆在木柱上,点火燃烧,作为花园里的灯柱;将他们缝包在兽皮内,任由饿狼撕咬。
逼害虽然很快的从耶路撒冷蔓延到帝国各个角落,但还没有到“血洗”的地步;彼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信给小亚细亚的五个省份,他以主的榜样,安慰和坚固那里的信徒,“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彼前四:12)
8。内容:
由于整个逼害是源于一般民众对基督教信仰的误解,所以我们看到彼得在书信里,从头到尾,劝勉信徒要过一个圣洁的生活,不给外人抓到把柄诬蔑他们。尽管如此,在这个外邦人的时代,为义和行善受苦是在所难免,但他们不用惊慌,不要怕人的威吓,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彼得提出许多实际的例子,如作公民的怎样顺服一切的制度,尊敬君王;作仆人的,凡事顺服主人,连乖僻的也要顺服;作妻子和丈夫的,作长老的,作年幼的。。作一般信徒的。。彼得像个慈祥的牧者苦口婆心地教导他们,不是要他们为受苦而受苦,乃要他们以基督耶稣作为榜样,与他一同受苦。这样的受苦是有福的,在基督再次显现的时候,他们就会得着称赞、荣耀和尊贵,并有说不出来的大喜乐;至于那些不信的,必要在那审判活人和死人的主面前交帐。
9。简纲:
第一章:“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第二章:基督为我们受苦,给我们留下榜样,叫我们跟随他的脚踪行。
第三章: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
第四章:基督在肉身受苦,我们也当将这样的心志作为武器。
第五章:务要谨守警醒,苦难之后,我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
10。文体、语言和风格:
是书信劝告文体,其希腊文带有浓厚的古典希腊文的气息,用字优美,堪称绝顶佳作。新约学者几乎都一致肯定这不是渔夫出身的彼得所写,而是西拉根据彼得的意思,亲自拟稿代写的。
与新约其他书卷比较,彼得前书有62个希腊字是独有的。若与彼得后书比较,不管语言和风格都大相径庭。学者认为彼得后书才是渔夫出身的彼得的手笔,因为那里的希腊文非常生硬,艰涩,难读。彼前有361个字是不在彼后,彼后的231个字却不在彼前。但有一些字,如epichoregeo (装备,彼后一:5,11,中文圣经沒有译出),bebaios (坚定不移,彼后一:10,19),propheteia (预言,彼后一:20,21)重复出现在彼前,犹如在彼后一般。这似乎是彼得的习惯用字。
对彼得来说,耶稣的降生、受苦、受死、复活、再来都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语气不像保罗在罗马书里那种辩论式的,只是平铺直述地以耶稣作为榜样,劝勉信徒要跟随基督的脚踪行。
从彼得的引用旧约经文,如一:16,24-25,二:6-7,10,三:10-12,五:5,可见他这个渔夫,的确是在基督里长进得很快,因为他不像我们随身带着圣经可以查考,他大概是凭记忆引用的。
与彼得后书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后书是最受争议的一本书,它是迟至Laodicea 大公会议(372年)和 Carthage 大公会议(397年)才被定典;但前书却几乎一早就被人接纳,教父爱任纽Irenaeus (约177年)是最先提及此书的。
面临苦难逆境时,你是萝卜、鸡蛋,还是咖啡豆?
这是新加坡总理公署部长林文兴先生在不久前(2002年)所说的一个生动的故事,吁请人们在逆境中打起精神,不要气馁,继续奋斗:
他说,一名女儿向父亲抱怨生活艰难,解决了一个问题另一个又出现。已厌倦日日在生活线上挣扎和战斗的她,不知如何是好,想要放弃。
做厨师的父亲,于是把女儿带到厨房,然后烧了三鍋开水,再把萝卜、鸡蛋和咖啡豆,各放入锅中。
父亲过后要她“感觉”一下萝卜,女儿摸了,发现萝卜变软了。在父亲的指示下,她也剥开鸡蛋,还品尝香浓的咖啡,问父亲到底想说些什么。
父亲解释,这三样东西同处在沸水翻滚的逆境中,却有着不同的反应。原本是坚硬、刚强、不妥协的萝卜,在沸水中煮了一阵后软化了下来,变得软弱。
易碎的鸡蛋,却靠微薄的外壳保护内在的液体,在沸水翻滚下变硬了。
但咖啡豆却是最独特的,在沸水里中煮了一阵后,它改变了水质,使水变成可口的咖啡。
父亲最后问女儿:你是什么?面临逆境时,你怎样回应?
同样的,在面临迫害苦难的时候,你是什么?要怎样回应?
有问题要提出来讨论吗?欢迎您和我联络。电邮地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