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经文:启示录20:4-6
4我又看见几个宝座,也有坐在上面的,并有审判的权柄赐给他们。我又看见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神之道被斩者的灵魂,和那没有拜过兽与兽象,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牠印记之人的灵魂,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5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那一千年完了。6在头一次复活有分的有福了、圣洁了!第二次的死在他们身上没有权柄。他们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并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诗歌:主治万方(Jesus Shall Reign Wherever the Sun )1日月所照万国万方 耶稣必为统治君王 东西南北海洋极岸 月有亏圆神国无疆
2无穷祷告向他献上 赞美汇集作为冠冕 每当我们清晨献祭 主名甘甜如香升起
3各国各族各方各民 同享主爱歌颂不停 婴孩也来同声赞美 及早颂扬救主圣名
4在主治下祝福满满 罪囚脱开铁链跳跃 倦者寻得永远安息 贫者大蒙丰富赐予
5受造群生皆当奋兴 特向君王尊崇致敬 天使不停歌颂欢欣 地上万民同应阿们
词:Isaac Watts, 1719曲:DUKE STREET L.M., John Hatton, 1793
这首诗歌的歌词作者是以撒华滋(Issac Watts),他优美地描述了基督统管全地的光景。不论我们个人因着对千禧年的看法之不同,而认为歌词所指的是千禧年或是永世,我们都能从这首诗歌中看到一幅绝佳的图画,是描写我们心中所渴慕的国度,以及当耶稣在全地作王时所将带来的福分。「千禧年」一词的意思是「一千年」(源自拉丁文「千年」之意)。在圣经中它出自于启示录20:4-5:「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到那一千 年完了。)」在此叙述之前,启示录还说到,有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捉住了魔鬼,并且「把他捆绑一千年,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他不得再迷惑列国。等到那一千年完了……」(启20:2-3)
在教会历史上,论到千禧年的时间和性质,共有三种主要的观点,以下我们将逐一解释之。
在此所要解释的第一种观点是无千禧年论(amillennialism),它是最简单的一种观点,我们可以用图55.1来表示。
按照这种立场的观点,启示录20:1-10的经文是在描述现今的教会世代。在这个世代里,撒但对列国影响力大大式微,以至于福音能够传到全世界。那些能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的人,是已经去世并且已经在天上与基督一同作王的基督徒。按此派的说法,所谓的基督在千禧年掌权,不是指他以肉身出现在地上的掌权,而是指属天的掌权,即当他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太28:18)时所说的那种掌权。这种观点叫做「无千禧年论」,因为它认为未来不会出现千禧年。又因为无千禧年论者相信启示录20章所描述的内容应验于现今的教会时代,所以他们认为「千禧年」 一词所描述的事情就发生在现在。他们认为,教会时代究竟会持续多久,我们无从得知,而「一千年」的说法仅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说法,用来表达很长的一段时间,但在这段期间,神的完全旨意将要实现。
按照此派的观点,现今的教会时代将要持续下去,直到基督再来的时候(见图 55.1 )。当基督再来的时候,信徒和非信徒都要复活 -- 信徒的身体要活过来,和他们的灵魂再度结合,而且永远进入天上完全的享受;非信徒也将要复活,面对最后的审判与永远的定罪。虽然信徒也将要站立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林后5:10),但是这个审判只是决定他们在天上得奖赏的程度,因为只有非信徒将要永远被定罪。在这个时候, 新天新地也要开始。紧接在最后的审判之后,永世就要开始,并且会持续到永远。
这个观点体系十分简单,因为它认为所有末日要发生的事,在基督再来以后都会立刻同时发生。有一些无千禧年论者认为,基督可能会在任何时候再来,但另一些无千禧年论者,例如伯克富(LouisBerkhof)则认为,基督再来以前某些预兆必须先要应验。
后千禧年论(postmillennialism)是说到基督在千禧年之后才会再来。后千禧年论的观点可以用图55.2来表示。
按照后千禧年论的观点,福音的进展和教会的成长将会逐渐加增,以至于世界上愈来愈多的人将会成为基督徒,而其结果就是基督徒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力,而且社会将会愈来愈照着神的标准来运作,因此,一个平安与公义的「千禧年时代」就逐渐在地上产生。这个「千禧年」将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不一定是字面上所说的一千年),到最后,在这段 期间的末了,基督将要回到地上,那时信徒和非信徒都要复活,最后的审判将要发生,而新天新地也将要出现,然后我们才进入永世。
后千禧年论的主要特征乃是,它对于福音能改变生命、为世界带来福祉的能力十分的乐观。通常在教会经历大复兴时,或没有战争和国际性冲突时,或世上胜过邪恶和苦难大有进展时,相信后千禧年论的人就会有增加的趋势。但即使是最负责可靠的后千禧年论形式,其根基也完全不是建立在对周围世事的观察上,而是从不同的圣经经文辩证而得的。我们将在后面检视这些经文。
前千禧年论(premillennialism 注:有时人们会用另一个英文名词, 即chiliasm ,来称呼前千禧年论。这个子源自希腊文 chilioi (「一千」之意)一字,在古老一点的文献里比较常见,但现在已很少人用这个字了。)是说到基督要在 千禧年之前再来。这个观点从初代起就有,历史渊源长久,它可以用图55.3表示。
按照古典的前千禧年论的观点,现在的教会时代要继续下去,但当教会时代靠近末了的时候,会有一段大灾难和苦难的时期临到地上;(注:另一种形态的前千禧年论主张说,基督会于大灾难在地上开始之前就回来。我们将会在以下的内容中讨论这种观点。)而在 教会时代结束,大灾难期之后,基督要回到地上建立千禧年国度。当他回来时,已死了的信徒要从死里复活,他们的身体要和他们的灵魂再度结合,而且这些信徒要和基督在地上掌权一千年(有些前千禧年论者认为这个一千年是按字面所说的正好一千年,但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象征性的意思,代表一段很长的时期)。在这段期间,基督将要以他复活的身体出现在地上,并要以君王的身分在全地上掌权。那些从死里复活的信徒,和那些当基督再来时仍活在地上的信徒,都要得着荣耀的、复活的、永远不会再死的身体,而且他们要以这个复活的身体活在地上,并与基督一同掌权。至于那些留在地上的不信者,他们有许多人(但非所有人)将要转向基督,并且得救。耶稣要在完全的公义中掌权,在全地上都会有平安。许多前千禧年论者主张,此时全地要被更新,而我们将要在这个时候就看到新天新地(但是此一观点对前千禧年论并不重要,因为即使一个人认为要到最后审判之后才会有新天新地,他也可以算是前千禧年论者)。按照前千禧年论的观点,在千禧年开始之时,撒但就将被捆绑,并被投入无底坑,以至于他在千禧年期间,在地上就不再有任何影响力(启20:1-3 )。但在这一千年结束时,撒但就要从无底坑中被释放出来,加入许多未信者的势力 —— 他们外表看起来顺服基督的掌权,但是内心极为反叛。撒但将会聚集这群悖逆的人与基督争战,但是他们必定被打败。然后基督要使历史上所有已经去世的不信者复活过来,他们就要站在他面前接受最后的审判。在这最后的审判以后,信徒就要进入永世。
似乎在教会经历逼迫时,或在地上的苦难和罪恶增加时,相信前千禧年论的人就有增加的趋势。然而前千禧年论者和后千禧年论者一样,其立场的根据都不是对于时势现况的观察,而是根据一段特定的圣经经文,尤其是启示录20:1-10(但也不只有这段经文)。
前千禧年论的另一种变化,在十九、二十世纪时获得广泛的支持,特别是在英国和美国。按照这个变化观点的说法, 基督不只是在千禧年之前再来(即千年前的), 而且它会发生在大灾难以前(即灾前的)。这个观点与前面所提的古典的前千禧年论的观点相似,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在基督再来在地上掌权千年之前,还要加上基督另一次的再来。这第一次的再来被认为是一次秘密的再来,是要将信徒从世界提走。(注:基督为信徒而秘密回来,有时被称为「提走」(rapture),衍生自拉丁文 rapio ,意思是「抓住、带走、攫取」。译者注:中文神学词汇通常从信徒的角度来看这事件,所以就称之为「被提」;因此基督在大灾难前秘密回来的前千禧年论,就被称为灾前被提(pretribulatianal)的前千禧年论。另外还有灾后被提(posttribulational)或灾中被提的前千禧年论。)这种灾前被提的前千禧年论(pretribulational premillennialism)的观点,可以用图55.4来表示:
按照此种灾前被提的前千禧年论观点,教会时代要继续下去,直到基督突然地、意外地、秘密地返回,在他到地上的半途上,会将信徒呼召到他那里去:「那在基督里死了的人必先复活。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 」(帖前4:16-17)接着基督就带着从地上接来的信徒回到天上。当信徒被提后,地上将有为期七年的大灾难发生。(注:有些注释家 的看法和这个观点有一些不同:他们认为基督是大灾难的中期回来拯救信徒;信徒被提后,在地上还有三年半的灾难。这种观点叫做「灾中被提」。有关进一步的讨论,见 Gleason Archer, "The Case for the Mid-Seventieth-Week Rapture Position" in Gleason Archer, Paul Feinberg, Douglas Moo, and Richard Reiter, The Rapture: Pre-, Mid-, or Post-Tribulational? (Grand Rapid;Zondervan, 1984),pp 113-45)
在此七年的灾难期间,许多关于在基督再来之前会发生的预兆,将要应验。(注:见本书第五十四章F节,有关基督再来之前预兆的讨论。)当犹太人信靠基督为他们的弥赛亚时,他们就会达到大规模信主的满数。在这大受苦难之际,传福音的事工会大有果效,尤其是那些由新进的犹太裔基督徒所进行的。在大灾难的末了,基督 便带着他的圣徒回来,在地上掌权一千年。在千禧年之后将会有悖逆神的事发生,结果是撒但和他的势力最后的挫败,然后不信者要复活,受到最后的审判,之后永世便开始了。
这个灾前被提的前千禧年论有一个特点是我们应该要提出来的:「教会」在「犹太人」广泛大量信主归正之前,就已被提走离开这个世界了。这些「犹太人」因此就成为和「教会」不同的另一群体。此一观点几乎只有时代论者(dispensationalists) 有,因为他们想要维持「教会」和「以色列」之间的清晰分别,而这个灾前被提的观点容许了那种分别。
灾前被提的前千禧年论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它坚持尽可能按照圣经字面的意思来解释圣经的预言,特别是在旧约里有关以色列的预言。坚持这个观点的人认为,那些关于神将来要赐福以色列人的预言,最终将要应验在犹太人自己的身上,我们不可将这些预言「灵意化」,而说是会应验在教会的身上。
最后,灾前被提的前千禧年论还有一个吸引人的特点,那就是它容许有些人所坚持的「基督会在任何时刻再来」的看法,因此使得那些鼓励我们为主再来作准备的经文,能够充分地发挥力量。然而它仍然非常坚信基督再来之前的预兆是要照着字面应验,因为它仍说这些预兆是会在大灾难中发生。
在我们检视这三种(或四种)立场的论点之前,有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我们必须先了解,要诠释关于未来事件之先知性经文的细节,通常是一件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因为它牵涉了许多的变数。所以,我们在这项教义中所得的结论,其确切性的程度要比许多其他教义为低。虽然笔者支持其中一种立场(古典的前千禧年论),但也认为对福音派的信徒而言,更重要的是要认明这个领域之研究的复杂性,而且也要对那些在千禧年和大灾难期的教义上持不同观点的人,更多地以恩慈相待。
支持无千禧年论的人提出以下的观点:
在我们看完整部圣经后,无千禧年论者会说,看来只有一段经文(启20:1-6)在教导关于未来基督要在地上统治的一千年,而那段经文本身又语焉不详。以这样一段不明确而且其诠释又广受争议的经文,作为一个主要教义的根据,是不明智的。然而无千禧年论者如何了解启示录20:1-6呢?他们的解释是将这经文看为是指着现今的教会时代说的。这段经文如下:
「我又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手里拿着无底坑的钥匙和一条大链子。他捉住那龙,就是古蛇,又叫魔鬼,也叫撒但,把他捆绑一千年,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他不得再迷惑列国。等到那一千年完了,以后必须暂时释放他。我又看见几个宝座,也有坐在上面的,并有审判的权柄赐给他们。我又看见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神之道被斩者的灵魂,和那没有拜过兽与兽像、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他印记之人的灵魂,他们都 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其余的死人还没有复活,直等到那一千年完了。)在头一次复活有分的有福了、圣洁了:第二次的死在他们身上没有权柄,他们必作神和基督的祭司,并要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启20:1-6)
按照无千禧年论的解释,(注:笔者在此大部分根据 Anthony A Hoekema 极精彩的讨论,见 Hoekema, "Amilennialism," in The Meaning of the Millennium: Four Views, ed, Robert G Clouse (Downers Grove, III, : InterVarsity Press, 1977) pp 155-87.) 在启示录20:1-2里说到的撒但所受的捆绑,乃是发生在耶稣在地上服事之时。他说要捆绑壮士,为的是他可以抢夺他的家人(太12:29);他又说神的灵在那个时候带着能力出现,要胜过鬼魔的权势:「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太12:28)与此类似地,耶稣在他服事的时期中说到打败撒但的能力:「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路10:18)
无千禧年论者认为,在启示录20:1-3里说到的撒但受捆绑是有一个特定的目的:「使他不得再迷惑列国」(启20:3)。这事正发生在耶稣来临时,而且在五旬节以后,福音不只向犹太人传扬,也开始向所有世上的万国传扬。事实上,这两件事 -- 教会的普世宣教活动,以及教会出现在世界上大多数或所有的国家 -- 显示,撒但在旧约里所拥有的「迷惑列国」、使他们在黑暗中的权势,已经被打破了。
就无千禧年论者的观点而言,启示录20:4所描述的景象是发生在天上的:「我(约翰)又看见那些因为给耶稣作见证并为神之道被斩者的灵魂… …他们都复活了, 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 」(启20:4)因为约翰说他看见的是「灵魂」而非身体,所以无千禧年论者就说,这个景象必定是发生在天上的。经文说的「他们都复活了」,其意思并非说他们得着了身体的复活,它的意思可能只是指「他们活着」,因为过去式动词ezēsan (衍生自 zaō)可以被解释为表示一件长时间发生之事件的状态(「他们… …作王」的动词也是过去式直述语气,所指的是发生了千年之久的事件,所以, 「他们都复活了」应当也具有类似的意思)。另一方面,有一些无千禧年论的注释者,虽然仍将动词看为是「他们都复活了」,但认为其意思是指他们进到属天的存在而与基督同在了,并且也开始与他一同从天上掌权。
按照这种观点,「头一次的复活」(启20:5)之片语所指的乃是到天上与主同在;这不是身体的复活,而是进入天上神的同在。与此类似地,「其余的死人还没有 复活,直等到那一千年完了」(启20:5),所指的是他们还没有来到神的面前受审判,直等到一千年结束之时。所以启示录20:4-5两节经文中的「复活」,其意思是指 「进入神的同在」(另外一种无千禧年论观点认为,「头一次的复活」是指基督的复活,也是指信徒透过与基督的联合,而有分于基督的复活)。
第二个支持无千禧年论的观点乃是这个事实:根据圣经的教导,当信徒与非信徒复活时,只有一次的复活,而非两次的复活(指千禧年开始之前的信徒复活,和千禧年结束后的非信徒复活)。这是一项重要的论点,因为前千禧年论的观点包含有两次分别的复活,其间相隔一千年。支持只有一次复活的证据,至少有三处经文。耶稣说:「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就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5:28-29)耶稣在此说到的是单一的「时候」,那时,信主和不信主的死人都要从坟墓中出来。与此类似地,当保罗在腓力斯面前受审判时,他解释说,他对神有一个即使是犹太裔敌人也会接受的盼望:「死人, 无论善恶,都要复活,就是他们自己也有这个盼望。」(徒24:15)在此他也是说到一个单一的、信徒和非信徒同时发生的复活。最后,但以理书上这么说:「睡在尘埃中的必有多人复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但12:2)
得荣的圣徒会和罪人一同在地上生活,这样的思想难以令人接受。伯克富说:「我们几乎不可能理解,一部分旧的世界及有罪的人性,怎么能与一部分新的世界及得荣的人性并存。完全得荣的圣徒,怎么能与仍在肉体中的罪人一同交通呢?已经得荣的罪人,怎么能活在这个被罪恶缠绕的环境下?怎么能处在死亡和败坏的景象中? 」(注:Berkhof, Systematic Theology, p715)
B.1.4主掌权不容罪恶
假如基督在荣耀中降临,又在地上掌权,人怎么还能持续在罪中呢?当耶稣真的以他复活的身体出现,并且在全地之上作王时,人似乎极不可能会拒绝他,罪恶和背叛也似乎极不可能仍然在地上增加,以致最终撒但还能够召聚列国与基督争战。(注:Arthur H Lewis, The Dark Side of The Millennium. (Grasnd Rapids: Baker, 1980))
所谓的千禧年似乎没有一个叫人信服的目的。一旦教会时代结束了,基督再来了,还有什么理由延迟永世的开始呢?
总而言之,无千禧年论者认为,圣经似乎指出,在永世之前所有要发生的主要事件,都会一起发生:基督要再来,信徒和非信徒要同时复活,末后的审判要发生,新天新地要建立起来。这些事发生以后,我们就立刻进入永世,没有所谓的未来的千禧年。(注:由于无千禧年论者相信启示录20:1-6是应用在现今的世代,因此他们有时会说:「前千禧年论者在等候千禧年,后千禧年论者在为它努力,但是我们在享受它。」我们也要注意,有些无千禧年论者不喜欢「无千禧本论」这一个词,因为它表示他们丝毫不相信有千禧年;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他们不相信有一个未来的千禧年。他们喜欢用一个比较积极的词语,如「已实现的千禧年论」(realized millennialism),因为这个词语让他们更容易指出,他们相信在启示录20:1-6所教导的基督掌权一千年,只不过他们相信这经文是在说现今的教会时代(见Jay Adams, The Time Is at Hand. [Phillipsburg, NJ: Presbyterian and Reformed, 1970], pp. 7-11)
我们在此将简略地回应无千禧年论的观点,而有些论点则将在辩护前千禧年论时才会回应得更完全。
关于无千禧年论者认为,只有一处经文教导说到未来有一个在地上的千禧年,我们的回应如下:
(1)如果有一件事是真实的,是我们必须相信的,圣经只需要说一遍就够了。举例来说,关于在巴别塔变乱语言的故事,只在创世记11:1-9教导过,可是我们相信它是真实的,那是因为圣经是这样教导的。与此类似地,即使只有一处经文教导说到未来有一个在地上的千禧年,我们仍应当相信它。不只如此,这项教义在启示录才教导清楚,一点儿也不叫人惊讶。在旧约时代的末了之时,情况和此也有几分类似。整部旧约圣经都没有明确地教导说弥赛亚会来临两次:一次是以受苦的弥赛亚而来,他死过又复活,为我们赢得救恩;然后他又以得胜的君王而来治理全地。基督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来临可能在旧约的先知书里有暗示,但是没有一处经文有明确的教导,因为神不认为在基督来临之前,有必要启示他救赎计划中的各项细节。与此类似地,虽然在书写启示录之前,有几卷旧约和新约书卷,暗示在永世之前会有一个未来的千禧年,但是直等到约翰书写启示录之时,才明确地教导关于它的事情。因为新约圣经中最清楚地教导未来之事的书卷就是启示录,所以把这个关于未来千禧年的更清楚启示放在圣经的这一处,也是合宜的。
(2)对于无千禧年论者所说的,教导千禧年的经文模糊不清,前千禧年论者则回应说,他们一点儿也不认为经文模糊不清。前千禧年论者认为,他们论点的一个优点就是,它对于启示录20:1-6的了解是直截了当的:这段经文说到撒但要被捆绑,并被投入无底坑一千年,因此前千禧年论者也说有一个时候将要来临,那时撒但将被捆绑并投入无底坑一千年;这段经文说到基督要掌权一千年,因此前千禧年论者也期望未来基督在地上要掌权一千年;这段经文又说到信主之人要在「头一次复活」里复活,因此前千禧年论者也说信徒将会有第一次的复活,他们「有福了、圣洁了」(启20:6), 而第二次的复活则在千年结束之时,是为「其余的死人」(启20:5)。按照前千禧年论者的说法,只有当诠释者想要在这经文直截了当的诠释以外找东西时,才会觉得「模糊不清」。
(3)许多前千禧年论者认为,有几处其他的经文,尤其是在旧约里的,让我们相信未来一定有一段期间,比今世更为美好,但仍不及永世(见诗72 :8-14;赛11:2-9; 65:20;亚14:6-21;林前15:24;启2:27; 12:5; 19:15 )。 (注:见本章 D 节)他们认为,这些经文所描绘的时期,看起非常像他们所了解的千禧年。
(4)至于无千禧年论者所解释的启示录20:1-6,会引起几个难处。虽然马太福音 12:28-29和路加福音10:18确实讲到,耶稣在地上服事的期间「捆绑」过撒但,但是启示录20章所描述的捆绑撒但,似乎远比前者更为广泛。启示录中的这段经文并非只说到撒但在这时候被捆绑,它也说到「无底坑」,并说到从天降下的天使「把他…… 扔在无底坑里,将无底坑关闭,用印封上,使他不得再迷惑列国。等到那一千年完了……」(启20:2-3)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只是捆绑或局限撒但的活动而已;经文所描绘的意象 -- 将撒但扔入坑中,并将坑用印封上的 -- 让我们看到一幅图画,就是全然地除去撒但在地上的影响。若说现今撒但被关在用印封住的无底坑中,其实并不适合如今在教会时代里的世界情景:在教会时代,撒但的活动仍旧十分强劲,他「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前5:8) ;他能够充满人心,使人「欺哄圣灵」(徒5:3);而且「外邦人所献的祭是祭鬼,不是祭神。」(林前10:20)
不只如此,即使耶稣在服事期间捆绑了撒但,但其后「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林后4:4)之光景,仍旧是真的。这就是为何基督徒仍然必须奋力不「与属血气的争战,乃是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 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弗6:12),因为即使在教会时代,虽然福音能够奏凯,能够打破鬼魔阻挡神国度扩展之势力,然而撒但的影响力尚未完全地从世界中除去:「那敌基督者的灵……现在已经在世上了」(约 壹4:3);而且, 事实上 ,「我们知道我们是属神的,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壹5:19)这个重复在新约圣经里出现的主题 —— 在整个教会时代,撒但都在地上持续的活动 —— 使人很难相信撒但已经被扔入无底坑,并且被关闭封印一千年,因为这个意象是指撒但在地上活跃的影响力全然被除去。
然而关于无千禧年派论说,在启示录20章里的捆绑并拘禁撒但,就是说「使他不得再迷惑列国」(启20:3),我们该怎么说呢?这难道不是表示福音现今能够在万国中有效地传扬吗?虽然这个句子的意思可能是那样解释,但是这句话的解释似乎应该和「迷惑」(希腊文,planaō )这个词的用法更一致,尤其是和它在启示录里的用法更一致,即指 一种现今在整个教会时代里正在进行的迷惑,这迷惑要到千禧年开始时才会结束。圣经称撒但是那一位「迷惑普天下的」(启12:9),而且在论到巴比伦的邪术时说,在审判来到之前,「万国也被你的邪术迷惑了」(启18:23)。 (注:这两处的经文都用同一个 planaō 。这一个动词也被用在马太福音24:4,5,11,24 等处,是讲到耶稣警告说,许多人会被假基督和假先知迷惑或诱入歧途。)所以,认为撒但现今仍然在迷惑万国,似乎是更为合宜的,但是在千禧年开始时,这个迷惑的影响力就要被除去了。虽然在基督回来之前还会有更大的迷惑,但是今日撒但的迷惑仍然很大。
虽然约翰在他的异象里看见「灵魂」是事实,但这并不一定指此景象必须是在天上。因为这些灵魂是在「头一次的复活」里「复活了」的人,所以,我们应当视这些灵魂为得着复活之身体、并开始在地上掌权的人。此外,启示录20:1指出这景象的重点是在地上的事件,因为它说:「我又看见一位天使从天降下。」如果天使从天降下的话,那么他就是在地上活动,因此整个景象就应该是在地上了。
一些无千禧年论者认为,「复活了」是指进入天上的所在或进入神的同在。但是我们必须要问,希腊字 zaō (意思是「活」)曾在何处有过这个意思?在新约圣经里没有其他的例子是把此字用作这种「进入神的同在」的意思。
再有,无千禧年论者所解释的「头一次的复活」,也不能叫人信服。「复活」 一词(希腊文是 anastasis)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指「到天上去」或「进入神的同在」的意思,而是指身体的复活,这也是第一世纪读者对这个字的了解。另一个无千禧年论的观点认为,「头一次的复活」是指基督的复活(以及我们与他的联合),这似乎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经文说那些「都复活了」的人,就是那些「为给耶稣作见证……被斩」(启20:4)的人,这一点表示死后的身体复活。(注:还有其他排斥这个诠释的原因:⑴「其余的死人」在一千年结束后都「复活」了(启20:5) —— 这是指不信者的身体复活。这也表示出,「复活」一词在两处都是指身体的复活,而不是指仅在基督的复活上与他有属灵的联合而已。(2)当经文说「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启20:5)时,上下文最明显的前述词就是在第4节的信徒的复活;上下文里没有提到基督的复活之发生。)
圣经真的教导只有一次的复活,因此信徒和非信都要在同一时间复活吗?当我们了解启示录20章很清楚地说到「 头一次的复活」时,就表示还有第二次的复活。论到那些复活了并与基督一同掌权一千年的人,圣经上说:「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在头一次复活有分的有福了、圣洁了;第二次的死在他们身上没有权柄。」(启20:5-6)这段经文区分了那些在头一次复活里有分、有福的人,和其他那些没有分的人;后者是「其余的死人」,表示「第二次的死」在他们身上确实有权柄,他们也将经历到「第二次的死」—— 亦即他们将要面对最后的审判,将会被定罪而受到永远的惩罚,永远离开神的面。假如这段经文清楚教导了头一次的复活,也教导了其余的死人要在千禧年结束时复活之事实,那么就表示,在启示录20章里清楚教导了有两次不同的复活。至于无千禧年论者宣称的支持只有一次复活的其他经文,我们必须说,其实那些经文并不排除有两次复活的想法,它们只不过是没有指明信徒和非信徒的复活是否会在不同的时间发生。事实上,耶稣在约翰福音5章所说的话,的确暗示有两次复活的可能性:他说那些在坟墓里的人将要出来,「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 (约5:29)耶稣其实是以这种方式说到两种不同的复活。(注:这句经文的前面一节,耶稣说:「时候要到,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的声音」,事实上这并不一定是两个复活都发生在相同的时间,因为「时候」一词在约翰福音的其他地方,可以指很长的时间;正如同在前三节经文耶稣说到:「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时候将到,现在就是了,死人要听见神儿子的声音,听见的人就要活了。 」(约5:25)此处的「时候」是指着整个教会时代,当那些属灵上死了的人听见耶稣的声音时,就要复活过来了。约翰也使用同样「时候」的词(希腊文是 hōra),讲到真敬拜的人要以心灵、按真理来敬拜父的时候(约4:21,23),和讲到剧烈的逼迫将要落在门徒们身上的时候(约16:2);这些例子也是指一段长时期,甚至是整个时代。类似的讲话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出现,例如老师可以告诉一个有六十个学生的班级说:「不要灰心,你们每一个人的华业日都将要来临。」但是老师知道,有些学生是今年将要毕业,有些人是明年,还有些人则是两三年以后。老师这样的讲法乃是表达那个日子的类别(毕业),而非它所要发生的时间,或指出它是同一天或是很多不同天。)
至于但以理书12:2的话,它只是说,那些睡在尘埃中的必要复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亦即它只是说这两种人都要复活,但是没有明确地说,他们复活的时间是同时或是不同时 。与此类似地,保罗在使徒行传24:15那里说:「死人,无论善恶,都要复活。」这话肯定了这两种人都要从死里复活,可是它并没有排除两种复活在不同时间中发生的可能性。所有的这些经文,若没有启示录 20:5-6的对照,都可能指同一个时间或不同时间的复活;然而因为有启示录20:5-6 论到两次复活的清楚教训,所以我们就应该这样来理解这些经文:它们指出两种人未来会复活的确切性,但却没有指明两种复活是否有时间之隔。
虽然当我们今天听到,在千禧年时得荣的信徒会和罪人一同在地上生活,确实让人觉得很奇怪,但是要神来促使它发生,也实在并非不可能。我们必须了解,耶稣曾带着得荣的身体,复活后在地上住过四十天,而且显然还有许多其他的旧约圣徒,也带着得荣的身体于那段时期在地上住过(太27:53 )。 (注:关于马太福音27:52-53之讨论,见本书第四十二章 C节)那时的世界情况确实将大为不同,比起现今的世界,那是远远地更为荣耀神的世界。因此我们不能只是申言神不能或不愿促成这样的事情发生,来证明我们有理。他当然能够到,而且也有几处经文似乎指出,他有美善的目的和意思去这样做。
即使基督带着肉身同在,以君王的身分掌权,罪恶和秘密的悖逆仍然可能还在地上持续存在。我们必须记住,犹大亲密地与耶稣同住过三年之久,却仍旧背叛他;不只如此,许多法利赛人 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甚至看见他使人从死里复活过来,却仍旧不相信。事实上,当门徒们与得荣的主耶稣同在时,「还有人疑惑」(太28:17)。在基督这样的同在下,还有人会执意地不信,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但是我们必须记住,撒但自己就是在天上神的同在下,从崇高的地位上堕落的。无千禧年论者认为,基督在地上以肉身同在掌权,人就不可能再持续于罪中。他们的立场完全是不了解罪的根深蒂固,以及罪的本质是极端不理性的;他们也完全没有认清一件事实:即使是「铁证如山」,也不能迫使人有真实的悔改归正!真心的悔改和相信,是借着圣灵在人心里的工作 -- 赐力量和劝服 -- 所带来的。罪的本质是这样的不理性,以至于那些「死在过犯和罪恶之中」的人,即使面对着压倒性的证据,他们还是执意在悖逆和不信之中。(注:与此有几分类似的例子是,今日仍有许多人拒绝相信有一位创造宇宙的神 —— 即使他们看到每一个生物都有其不可思议的复杂性;即使他们看到整个宇宙借机遇而能产生实用目的的机率是零。)
这并不是说在千禧年期间,没有人会悔改归入基督。无疑地,在这个期间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成为基督徒,而且基督掌权所带来的影响也会渗入世上每一个社会的每一个层面;但是我们一点儿也不难了解,罪恶和悖逆会在此期间与之同时倶增。
神在心中对未来的千禧年可能有几个目的,但我们在今日不一定都能清楚了解所有的目的。第一,这样的一个千禧年当然会显示神完成他在社会结构上的美善旨意,尤其是家庭和政府的结构。在教会时代之时,神的美旨主要是彰显在个人的生命上和临到那些相信基督之人的福气上,而在现今的时代,在某些程度上(在教会复兴时幅度更大),这种彰显影响到政府、教育机构和公司,而对家庭的影响更大。然而这些结构中没有一个能将神的美旨彰显得淋漓尽致,显出神在他各项计划中的大仁大智,不仅是为着个人,也是为着社会。在千禧年间,神智慧的美丽,将要从所有的这些社会结构中,显出他的荣耀来。第二,千禧年要更进一步地证实神的公义。千禧年时仍有人继续在罪恶不信之中,这事实要显明「罪 -- 反叛神 -- 并非是因为邪恶社会或恶劣环境所造成的,而是由于人心中的罪恶使然,因此在末日审判的日子,就能完全地证明神是公正的。 」 (注:George Ladd, “Historic Premillennialism,” in The Meaning of the Millennium: Four Views, p. 40.)在撒但被拘禁一千年的情况下,罪还能够持续存在的事实,也显示了罪的最终来源不是鬼魔在人生活中的影响,而是深植在人心中的罪恶。
第三,当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圣经时,就会看到神的美意是要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揭开他的旨意,并且更多启示他的荣耀。从呼召亚伯拉罕和以撒的出生,迁徙埃及和出埃及,建立在应许之地的百姓,建立大卫的王国和王国的分裂,被掳和归回重建圣殿,存留忠心的余民,一直到最后耶稣道成肉身的降临,神的旨意更多地显出荣耀和奇妙。甚至当耶稣在地上生活时,也用了三十三年的时间渐进启示出他的荣耀,其中又以最后三年为高潮。接着是耶稣的死亡、复活与升天,完成了我们的救赎。现今教会散布到万国已超过了二千年,我们不知道这情况还会持续多久。所有的这些事都是要说明,神的法则不是将所有他美善的旨意一次就启示出来,而是随着时光的进展而逐渐揭示。即使在基督徒个人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逐日在恩典中成长,与神交通,更像基督。所以,如果神在渐进启示的救赎史中另外设立了最后一步,是在永世之前的,也不足为奇。当世人和天使惊讶地注视到神的智慧和计划之奇妙时,它(千禧年)就会增加神的荣耀了。
最后,主要反对无千禧年论的原因仍然是这个事实:它不能对启示录20章提出真正令人满意的解释。(注:虽然无千禧年论者也提出过一些关于启示录20章的诠释,但都有一种缺点,那就是在费劲地想要除去经文直截了当该有的解释,因为他们相信圣经其余的地方没有教导未来在地上会有千禧年,但是如果圣经其余的部分都没有否认它(而且有些地方还暗示它的存在),而且如果启示录20章的这段经文确实在教导它,那么我们似乎最好是接受它了。)
支持后千禧年论的人提出以下的观点:
大使命让我们期望福音要被大有能力地传出去,最终会导致大量的人成为基督徒。耶稣曾明白地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因为基督拥有天上和地上所有的权柄,又因为他应许在我们实践这个使命时要与我们同在,所以,我们可期望福音的传播没有拦阻,而且最终会在全世界得胜。
后千禧年论者认为,天国的比喻指出国度将逐渐扩大,至终它要以其影响力充满全地。他们所引的经文如下:「他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一粒芥菜种,有人拿去种在田里。这原是百种里最小的,等到长起来,却比各样的菜都大,且成了树,天上的飞鸟来宿在他的枝上。』」(太13:31-32)
我们也可以再注意下面一节经文:「他又对他们讲个比喻说:『天国好像面酵,有妇人拿来藏在三斗面里,直等全团都发起来。』」(太13 :33)按照后千禧年论者的说法,这两个比喻都指明国度的影响力将要增加,直到它充满全世界,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改变全世界。
后千禧年论者也认为,这世界会变得愈来愈符合基督教了。教会在世界各地成长 并扩展,即使受到逼迫与压制,仍然能靠着神的大能而显著地成长。(注:后千禧年论者AH Strong认为,启示录20:4-10「并不是在描述那些通常被称为主再来和复活时的事件,而是在描述教会历史后期的属灵改变,即代表主将要再来和复活的事件,或主再来和复活前的事件。」所以,他认为启示录20章只不过是在预言「教会大军在末日的情形」,所指的时间是「当教会处在圣灵特别影响之下的时候」,那时教会将要「前所未有地战胜邪恶的权势,包括教会内、外两方面的」 (AH Strong, Systematic Theology, p. 1013)然而,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分:后千禧年论者所坚持的 「千禧年」与前千禧年论者所说的「千禧年」,是非常不同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他们并不是在讨论同一个内容。前千禧年论者所说的「千禧年」有更新的全地,有耶稣亲身同在,如同君王掌权,而且还有许多身体复活得荣的信徒;但后千禧年论者所说的「千禧年」,只是指全地有许许多多基督徒在影响社会,他们不认为千禧年有更新的全地、得荣的圣徒或亲身掌权的基督,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事情只有在基督再来、永世展开以后才会有。 (注:与此类似地,当无千禧年论者讲到他们目前正在享受「千禧年」时 —— 他们是指教会时代(根据他们对启示录20章的解释)。他们所说的「千禧年」也和后千禧年论者或前千禧年论者所指的非常不一样。)所以,整个千禧年的讨论,不只是在讨论其间发生事件之顺序而已,它也牵涉到不同论点对这段时期本身之性质的重要差异。
事实上,虽然笔者不知道是否曾有人这样作过,但一个人似乎并不是不可能同时既是后千禧年论者又是前千禧年论者,因为他可以用两种不同意义的千禧年:一个人可以说他是一个后千禧年论者,因为他认为福音的影响力将要增长,直到这世界大多数人都成为基督徒,然后(再加入前千禧年论的观点)基督就会再来,建立一个在地上的国度,并将信徒从死里复活过来,他们将以得荣的身体与 他一同掌权;反之,一个十分乐观的前千禧年论者,也可以接受许多后千禧年论者的看法,认为现今这世代的基督教本质会继续增长。(注:这并不是说这种立场就能免除内部的张力和困难(尤其是如何解释当基督不在地上时,邪恶力量会变弱;但当他亲自同在掌权时,邪恶力量反而扩展又变为背叛),而是说在这种立场里,不会有绝对的不一致。)
以下各点是对后千禧年论者的回应:
大使命确实是说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主了,但是这并不一定表示基督会使用这个权柄将世界上大多数的人带领归主。没有人能否认基督的权柄是伟大的,就如同没有人能否认神的能力是无限的,但问题是基督会使 用他的能力到多大的程度,来让教会的人数增长。我们可以假试他会使用其能力到最大的程度,这样他就能带进普世的基督教化;可是这样的假设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假设而已。这个假设不论是在大使命里,或在其他讲到基督在今世之权柄和能力的经文里,都没有任何明确的证据 。(注:哥林多前书15:25讲到:「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但是紧接的上文和下文(林前15:24, 26)是说要毁灭仇敌(包括第26节所说的死亡),但没有说要领人信主归正和带他们进入教会。)
芥菜种和面酵的比喻确实告诉我们,神的国要逐渐成长,从非常小长到非常大,但是这两个比喻没有告诉我们,国度究竟会成长到什么里度:芥菜种的比喻没有说其树会成长和扩展到全地;面酵的比喻也只是说到,神的国会逐渐成长到深入社会(正如教会所做到的),但是它丝毫没有说到其影响会达到什么程度或果效(举例来说, 是百分之五的面团被发起来而其余的没有发,或是百分之二十的面团被发起来而其余的没有发等等)。上述后千禧年论者的看法是过度地推演这个面酵的比喻,说得超过了它原来的目的 -- 国度会逐渐成长,最终会影响到它所在的每一社会。
回应后千禧年论者所说这个世界正在变得更为基督教化,我们必须说,这世界也正在变得更为邪恶。没有一位学历史或现代社会学的人会说,人类历经这些世纪以来,在战胜存留于人心里的深度败坏和不道德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实际上,伴随着二十世纪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而来的,不是道德的改善,而是前所未有的堕落: 滥用毒品、婚姻中的不忠实、色情、同性恋、反抗权威、迷信(如占星术和新纪元运动)、物质主义、贪婪、偷盗和说谎等。甚至在承认信主的基督徒之中,也一再地有证据显示他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叫人沮丧的缺陷,尤其是在个人道德以及与神亲近的深度等方面。虽然在有些地区,相信圣经之基督徒占当地人口的大部分,但也没有像后千禧年论者所说的那种在地上出现千年国的情况。 (注:用美国的德州来举一个有趣的例子。统计数字显示,德州有超过百分之五十的人隶属于美南浸信会.这个宗派传讲的是惟独因信得救的真实福音,以及每一个人都需要重生。信主人口的百分比例这样高是一件好事,我们应当为此感谢神,可是今天住在德州的人,没有人会真的宣称他已经活在千禧年里了(至少按照后千禧年论者的观点来了解千禧年)。假如我们将美南浸信会的基督徒,和该州所有其他相信圣经的基督徒都加起来的话,那么德州的州民有远超过一半的人是重生的基督徒。然而如果百分之五十的基督徒人口比例都不能使一个地方像是地上的千禧年,那么整个世界的基督徒要占人口比例的百分之多少,才能使后千禧年论者的希望实现?在整个历史上哪里有证据说到,我们正在创造重要旳进步,迈向这种千禧年的实现?)在晚近数十年里,按照世界人口的比例来说,教会确实有显著的增长, (注:「在1950年到1992年之间,相信圣经的基督徒从世界人口的百分之三升高到百分之十,即从八千万人跃升到五亿四千万人。」(Rick Wood , “Christianity: Waning or Growing?” in Mission Frontiers Bulletin [Pasadena, Calif.; Jan.-Feb., 1993], p. 25)这份期刊几乎在每一期都发表了不同国家的类似统计数字,因此让人下结论说:自从1950年以来,教会的增长非常显著,是在世界上史无前例的。)我们应当为此大得鼓励。我们可能有一天会看到真正的基督教在许多社会里发挥更为深远的影响;假如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了,那就会让后千禧年论的立场看起来似乎更可信了。但是这样的情况,在前千禧年论或无千禧年论的架构里也可以解释,所以,面对这几个互相抗争的立场,我们仍旧必须借着解释相关的圣经经文,来作最后的定夺。
最后,我们应当注意,有几处新约的经文似乎明确地否定了后千禧年论的立场。耶稣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太7:13-14)耶稣在此不但没有教导说,世上大多数的人要变为基督徒, 他反而似乎是说,与走向永远灭亡的「多数人」相比,那些得救的将是「少数人」。与此类似地,耶稣曾问说:「然而人子来的时候,遇得见世上有信德么?」(路18:8)这个问题显示出地上不会被那些相信的人所充满,反而会被那些不信的人所掌控。后千禧年论认为世界在教会成长的影响之下,会愈来愈好,但保罗的预言却与之相反。保罗说,在基督再来之前,必有「离道反教的事」,并有「那大罪人」将要显露出来,沉沦之子「坐在神的殿里,自称是神。」(帖后2:3-4) (注:有些后千禧年论者相信,在基督回来之前,将有一场终末的背叛。虽然这些经文并不直接构成与他们立场之对立,然而之后的经文指明:就在基督回来之前,会有强势的非基督徒之型态来支配世上的事物,因此对这样的后千禧年论观点仍是不利的,因为它们描绘出一个世界,与后千禧年派系统中所说的福音广传之后所带来的充满平安和公义的千禧年,是截然不同的。)
此外,当保罗写信给提摩太,论及末后的日子时,他说:
「末世必有危险的日子来到。因为那时人要专顾自己、贪爱钱财、自夸、狂傲、谤讟、违背父母、忘恩负义、心不圣洁、无亲情、不解怨、好说谗言、不能自约、性情凶暴、不爱良善、卖主卖友、任意妄为、自高自大、爱宴乐、不爱神;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 」(提后3:1-5)
他又进一步地说:
「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只是作恶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恶,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 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 」(提后 3:12-13; 4:3-4)
最后,也许最有决定性的经文是马太福音24:15-31论及大灾难的话;大灾难将发生 在基督再来之前:
「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若不减少那日子,凡有血气的总没有一个得救的;只是为选民,那日子必减少了…… 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月亮也不放光;众星要从天上坠落,天势都要震动。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 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24:21-22, 29 -30)
这段经文所描绘的不是一个基督教化的世界,而是一个充满苦难和罪恶的世界,而一场大灾难又超越地上所有先前的痛苦岁月。经文不是说当基督来的时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要欢迎 他,反而是说当人子要来的预兆显现在天上时,「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太24:30 )。
因为从后千禧年论者的角度来看,马太福音24章是一段这样难解的经文,所以他们有过几种尝试,想要不将它解释为发生在基督再来前夕事件的预兆,而解释为是在主后70年耶路撒冷被毁时,所应验了的一些往事。
为了维持这种解释,后千禧年论者将马太福音24:29-31里大多数的内容看成是象征性的:(注:笔者在此借用R. T. France的解释,见R. T. France,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Matthew, pp. 343-46.) 日月变黑,星辰从天堕落,和天势震动等,都不按照字面解释为会发生的事件,而被当成是神降临审判的意象。他们说类似的审判意象也可以在以西结书32:7; 约珥书2:10和阿摩司书8:9里找到 -- 但其实这些经文只是说到黑暗的审判,并没有提及星辰从天堕落或天势震动。法兰士(RT France)也提到了以赛亚书13:10; 34:4所说到的日月黑暗和天上的星辰堕落,可是我们完全不能肯定法兰士所宣称的那些经文真的只是象征性的说法 —— 事实上,从那些经文的上下文来看,很容易就能按字面的意思将之理解为是在最后审判之前宇宙变化的预言。所以,要说这些经文只是审判耶路撒冷的启示性意象,是一点儿也不明显的。 (注:另一个可以用来支持后千禧年论的经文,是马太福音24:34的叙述:「这世代还没有过去,这些事都要成就。」后千禧年论者能够非常自然地解释「这世代」是指着当时听耶稣说话的人,如此就支持了所有在马太福音24:29-31 (或甚至是马太福音24:5-31)里所说的事件,都是发生在主后70年以前的。然而这样的解释对马太福音24:34而言,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世代」也可以被理解为看见「这一切的事」发生的世代(太24:33),不论那是什么时候。在第32节里的「无花果」不应当被理解为是一个先知性的象征 —— 表示在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时间(譬如说是以色列重新建国),因为耶稣只是用它来当作一个自然界的譬喻而已:当无花果树长叶时,人就知道夏天快来了;同样地,当这些预兆(太24:5-31)发生时,人就知道人子不久就要回来了。)
不只如此,这样地解释这些经文,把它们仅仅看成是象征性的叙述,会在接下去解释耶稣的话时更加困难,因为他不只说到日月星辰的预兆,他也说到紧接其后的情景:「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他们要看见人 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24:30)法兰士在此也和前面一样,是用象征性的说法来解释这一节经文:他说本节里的「地上的万族」只是指犹太人,即「地上所有的支派(家族)」, (注:France,Matthew, p. 345.) 而这地是指以色列地。他还说经文中所提到的人子驾着天上的云大有荣耀权能的降临,不是指基督的回来,而是指他到天上的父那里去「领受称义和权柄」。 (同上出处,p344)法兰士引用凯尔德(G B Caird)的叙述并且也赞同他的说法:「人子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从来没有被认为是一种原始形式的太空旅行,而是象征 他在历史之内、在民族的层面,以大能倒转时势。」(注:同上出处,p. 344,在此是引用 G. B. Caird, Jesus and the Jewish Nation. (London: Athlone Press, 1965), p. 20.)因此经文中说的基督差遣天使,用大声的号筒,从天的这一边到天的那一边招聚他的选民等,就被理解成是遍地都有传福音的使者,借着传扬福音而招聚选民进入教会。
然而,法兰士的诠释并不能使人对耶稣所说的一个事实有一个满意的解释,那就是地上的万族「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24:30) 经文在这里所说的不是一件在天上看不见的活动 -- 基督从父神那里领受权柄,而是说到一个他将以大有荣耀的权能再来的预言。在圣经的其他地方,从来没有把传福音的人称作是大声吹号筒的天使,也从来没有把传扬福音称作是「将 他的选民从四方、从天这边到天那边,都招聚了来」(太24:31)。不只如此,在圣经的其他地方说到耶稣驾云而来时,从来不是指他向在天上的父神去,而是指他向地上的人 来:「看哪! 他驾云降临。众目要看见他,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他哀哭。」 (启1:7)保罗说,当基督再来时,我们这活着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4:17)因此,马太福音24:30-31的意思乃是,当基督大有权能地驾着发出荣光的云来临时, 他是降临来统管大地。法兰士没有解释耶稣所说地上哀哭的万族「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的这个事实(太24: 30),然而这个事实 —— 万族(或按法兰士的理解为众支派)要看见耶稣降临 -- 显示,要让人用象征性的意义来理解这节经文,或者说它是天上看不见的活动,都是很困难的。再有的就是,从我们所知其他与基督再来有关的经文,所得到的众多讯息, 包括宇宙的兆头、基督大能的降临、号筒大声的呼召、选民被天使的招聚等,都叫人相信这里所说的乃是基督的再来,而不是象征他领受权柄。而且,如果马太福音24章 说到的是基督的再来,那么它所指明的他的来临,是正好在大灾难期之后,而非在地上已建立平安公义的千禧年之后。 (注:一些后千禧年论者确实主张,就在千禧年结束、基督再来之前,将会有一段悖逆时期,然而这个悖逆是在对抗以公义平安为主势的千年国度,它和大灾难期 —— 以罪恶为主势,基督徒大受逼迫 —— 是不同的。)
最后,所有那些指明基督可能很快就会再来、而我们必须预备好的经文,(注:见本书第五十四章 F节,有关基督即将再来的讨论。)也都必须被视为是反对后千禧年论的重要证据;因为若基督能在任何时候再来,而我们应该有所准备的话,那么,后千禧年论的这个理论 -- 在基督再来之前,会需要一段长时间在地上建立千禧年 -- 就不能被视为一个有说服力的理论了。
本书所提倡的立场乃是历史上的前千禧年论(Historic Premillennialism)。我们已经在前面讨论无千禧年论和后千禧年论时,说到反对前千禧年论立场的论点,所以在此就不再重复了;不过我们在以下的讨论中还会附带再提到一些其他的反对论点。
有几处旧约经文的内容似乎不适合指今世,也不适合指永世;它们指出在救赎史上一些未来的阶段,是比现在的教会时代更美好,但仍然没有除去地上所有的罪恶、悖逆和死亡。例如以赛亚说到在未来某一个时候的耶路撒冷是这样的:
「其中必没有数日夭亡的婴孩,
也没有寿数不满的老者。
因为百岁死的
仍算孩童;
有百岁死的罪人
算被咒诅。 」(赛65:20)
我们在此看到,那时不再有婴孩夭折、老人早死的事情,那和今世大为不同。然而那时死亡和罪恶仍旧存在,因为孩童到了百岁还是会死,罪人到了百岁死时「算被咒爼」。虽然这段经文更大范围的上下文可能同时包含了千禧年和永世时的情况(另参赛65:17, 25),但这正是旧约圣经中预言的本质 -- 没有分出是在未来的哪个事件中;这些预言也没有分出是在基督第一次来临还是第二次来临的事。所以,虽然更大范围的上下文可能把千禧年和永世的情况混合在一起,可是以赛亚书65:20的这一个情况(婴孩和老人都很长寿,「百岁死的仍算孩童;有百岁死的罪人算被咒诅」),仍旧指明了它是在未来的一个特定的、与今世迥异的时候。在另一处经文中,以赛亚也似乎预言了一个千年国度:
「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
豹子与山羊羔同卧。
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
小孩子要牵引他们。
牛必与熊同食;牛犊必与小熊同卧;
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
吃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
断奴的婴儿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
在我圣山的遍处,
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
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
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 」(赛11:6-9)
这段经文清楚地说到受造物的天性有重大更新,并且经文也将我们带到一个远超过今世的时代里,那时「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像水充满洋海一般。」(赛11: 9)以赛亚在紧接的下一节又说:
「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他,他安息之所大有荣耀。当那日,主必二次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余剩的,就是在亚述、埃及、巴忒罗、古实。」(赛 11:10-11)
这里所说的情况是,有人仍在寻求弥赛亚,要得到救恩;而且主也仍在从世上不同的国家里,招聚他的余民。因此,这里所说的情况似乎不是指永世已开始了,但是前几节所说的天性的逆转,却又是远超过今世所会发生的任何一件事。这不就是在说一个未来的千年国度吗?
诗篇72篇描述的似乎也超越了所罗门掌权的国度,而预言了弥赛亚国度的荣耀:「他要执掌权柄,从这海直到那海,
从大河直到地极。
住在旷野的必在他面前下拜;
他的仇敌必要舔土。
他施和海岛的王
要进贡;
示巴和西巴的王
要献礼物。
诸王都要叩拜他,
万国都要事奉他。
因为穷乏人呼求的时候,他要搭救;
没有人帮助的困苦人,他也要搭救。
他要怜恤贫寒和穷乏的人,
拯救穷苦人的性命。
他要救赎他们脱离欺压和强暴,
他们的血在他眼中看为宝贵。 」(诗72:8-14)(注:NASB和RSV将这些句子不当成预言,而当成祷告(「愿他执掌权柄……愿他的仇敌必要舔土……」)。但不论是哪一种译法,这首诗篇都显出对弥赛亚性统治者的期待,盼望有一日他要掌权「直到地极」。)
这一段经文肯定地说到了弥赛亚的掌权,是比大卫或所罗门所经歴的更远为广泛,因为弥赛亚的国度延伸「直到地极」,而「万国都要事奉他」 (诗72:8, 11;注意本诗也在第5节说:「太阳还存,月亮还在,人要敬畏你,直到万代」)。这里的掌权是在公义和公平之中的掌权,但它肯定不是在永世的状态,因为仍有「穷乏人呼求」和「没有人帮助的困苦人」,也仍有人需要「脱离欺压和强暴」的拯救(诗72:12-14 ),而且在这个公义君王的治理下,仍然有他的仇敌「必要舔土」(诗72:9)。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说到一个与现今世代大不相同的一个世代,却又不是那不再有罪恶或苦难的永世。撒迦利亚也预言到一个未来的世代,其中大地有大改变,主在全地作王,但仍有罪恶、苦难和死亡存在:
「耶和华我的神必降临,有一切圣者同来。那日,必没有光,三光必退缩。那日,必是耶和华所知道的;不是白昼,也不是黑夜,到了晚上才有光明。那日,必有活水从耶路撒冷出来,一半往东海流,一半往西海流,冬夏都是如此。耶和华必作全地的王。那日,耶和华必为独一无二的,他的名也是独一无二的……耶和华用灾殃攻击那与耶路撒冷争战的列国人,必是这样:他们两脚站立的时候,肉必消没,眼在眶中干瘪,舌在口中溃烂……那时四围各国的财物,就是许多金、银、衣服,必被收聚……所有来攻击耶路撒冷列国中剩下的人,必年年上来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并守住棚节。地上万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万军之耶和华的,必无雨降在他们的地上。 」(亚14:5-17)再一次地,此处经文的描述不适合指现今的世代,因为这里说到主在全地作王;但是它也不适合指永世,因为仍然有不顺服主和背叛主的事存在。有人可能在这里会反驳说,这是一个典型的旧约预言,它把未来的不同事件都合在一起了,先知的异象里并没有分清是什么时候,但是在真正发生时,不同的事件可能会相隔漫长的世代。不过要在这一段经文里说有这样的区分是很困难的,因为经文说得很清楚,背叛主 -- 全地的王 - 的人会受到瘟疫和缺雨的惩罚。(注:这段经文仍是说到旧约祭祀下的祝福,而且也提到了住棚节 -- 一个在旧约之下的节庆。虽然这些话是属于当时百姓所能了解的用词和描述,但是新约仍能说到其中一些内容的更大的(属灵的)应验。)
除了启示录20章以外,也有其他的新约经文表示有一个未来的千禧年。当复活的主耶稣对推雅推喇教会说话时,他说:「那得胜又遵守我命令到底的,我要赐给他权柄制伏列 国 ——『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将他们如同窑户的瓦器打得粉碎』 -- 像我从我父领受的权柄一样。 」(启2:26-27)这里用到的意象(用铁杖辖管,将瓦器打得粉碎),表示是要用权力治理悖逆的百姓。但是得胜罪恶的信徒在何时才会参与这个治理呢?这不适合说是在今世的任何时间,也不适合说是在永世,只适合说是在未来的千年国度,那时得荣的圣徒要在地上与基督一同治理(「用铁杖」辖管列国的思想,也在启示录12:5-6; 19:15里)。当保罗谈到复活时,他说每一个人要按他自己的次序,得着复活的身体:「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epeita)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再后(eita)末期到了,那时,基督既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都毁灭了,就把国交与父神。因为基督必要作王,等神把一切仇敌都放在他的脚下。 」(林前15:23-25)在这段经文里译为「以后」和「再后」的两个希腊文,其意思都为「在其后」,而非「在同时」。所以,这段经文给予上述的思想一些支持:正如基督复活和他再来(那时我们得着复活的身体)之间有时间的相隔(林前15:23 ),同样地,在基督再来和「末期」(林前15:24)—— 基督掌权一段时间,将他的仇敌踩在他的脚下之后,就将国度交与父神 -- 之间,也有一段间隔。(注:希腊字的意思确实是「在•••之后」(见可4:17, 28;林前15:5, 7;提前2:13),但它并不总是指时间的顺序, 因为它也可以被用在逻辑推演的过程中,指出下一个项目或论点;然而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它是指出某事发生在另外一件事之后(见BAGD,pp. 233-34;又见LSJ ,p. 498:「是用来表示一个行为或状态和另一个行为或状态的次序……其意是『接着、下一个』」))。
我们在以上的讨论中,看到有不少启示录20章以外的经文,暗示或明示到未来有一个时期,是远比现今的世代为好,却又不比永世更好的;所以我们接下来很合宜再看一次启示录20章。以下所说的叙述,最好是当作基督未来在地上掌权之时,而那是在未来的审判之前的。(1) 撒但被捆绑并被拘禁在无底坑(启20:2-3 ),表示他的活动被远远地限制住,而其被限制的程度比起我们在今世所知的程度更大(见本章B节中有关无千禧年论的讨论。 )
(2) 最好把信徒「复活了」的叙述(启20:4),看成是指着身体的复活,因为它的下一节说:「这是头一次的复活」。「复活了」的动词(衍生自 zaō)与启示录2:8中所用的是同一个动词,而且形式相同;在那里,耶稣说他自己是那一位「死过又活的」,这个词明显地是指他的复活。(注:笔者认为在两处经文中的过去式直述语态(aorist indicative)的 ezēsan (衍生自 zaō,都是表始动词的过去式 (inceptive aorist),即标明一个动作的开始。)
(3) 按着前千禧年论的诠释,和基督一同作王(启20:4)是在未来的一件事,而不是现今正在发生的事(如无千禧年论者所宣称的)。这点和新约其余的经文是一致的;新约圣经常常告诉我们,信徒要与基督一同作王,并且会得到他所赐予的权柄来统管全地(见路19:17, 19;林前6:3;启2:26-27; 3:21 )。然而圣经没有一个地方说,在居间状态(人死后与基督再来之间)的信徒会与基督一同作王,或与他同享王权。事实上,启示录早就描绘到,天上的圣徒在基督再来之前是在祭坛下等候着,他们向主呼喊,求主开始审判在地上的恶人(启6:9-10 )。圣经无一处说,基督徒现在已经与基督 一同掌权了。
在启示录20章里所说的那些复活了、与基督一同掌权的人,包括了「那没有拜兽与兽像,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他印记之人的灵魂。 」(启20:4)即是那些没有屈从于那兽之逼迫的人(启13:1-18 )。假如我们认为启示录13章所描述的逼迫很严重,因此下结论说,那兽现在 尚未登上世界的舞台,它要到将来才会出现,那么,那兽所施加的逼迫也就要到将来才会出现。假如这个逼迫要到将来才会出现,那么启示录20章的景象 —— 那些「没有拜过兽……也没有在额上和手上受过他印记之人的灵魂,他们都复活了,与基督一同作王一千年」(启20: 4),也要到将来才会出现。这就表示出启示录20:1-6不是在描述现今的教会时代,我们最好将之理解为是指一个未来基督掌权的千年国度。将以上这些论点合并起来,就成了赞同前千禧年论的立场。假如我们信服了这个立场的话,那么究竟一千年的时期是真的一千年,或只是一段很长而不定的时期,就真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了。因此,虽然我们可能不清楚知道所有千禧年性质的细节,但是我们可以合理肯定地说,未来基督将在地上掌权,是与现今世代完全不同的。
对于那些相信前千禧年论的人来说,还必须要决定一个进一步的问题:基督究竟是在大灾难之前或之后再来?「大灾难」之词来自于马太福音24:21(及其平行经文),在那里耶稣说:「因为那时必有大灾难,从世界的起头直到如今,没有这样的灾难,后来也必没有。」历史上的前千禧年论者相信,基督会在大灾难之后再来,因为该经文后来说:「那些 日子的灾难一过去,『日头就变黑了……』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 」(太24:29-30) 然而如前面所解释过的,在十九和二十世纪时,有另一种不同型态的前千禧年论出现,它主张基督在大灾难之前来临,并且这种说法逐渐被大家所接受。这种说法通常被称为「灾前被提」(pretribulation rapture)的观点,因为它主张当基督第一次再来时,教会要「被提」到天上去与他同在。
支持灾前被提观的论点如下:(注:在此大部分灾前被提的论点是取自这一篇研究透彻的专文:Paul D. Feinberg, “The Case for Pretribulation Rapture Position” in The Rapture: Pre-, Mid-, or Post- Tribulational? pp . 45-86.)
(1)整个大灾难期是神在全地上倾倒其忿怒的时间,因此,说基督徒于那段时期仍会在地上,是不合宜的。(2)耶稣在启示录3:10应许说:「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试炼。 」这经文指出,教会将要在那个试炼来到之前,被提离世界。
(3)假如基督在大灾难以后再来,并击败了所有他的仇敌,那么,那些在千年国度里必然存在的不信之人是从哪里来的?然而灾前被提的立场看到,在大灾难期间,会有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成为基督徒,并且他们要带着尚未得荣的身体进入千年国度。
(4)灾前被提观使得我们能相信基督可能会在任何时刻再来(这是指在大灾难之前的第一次回来),但在大灾难开始以后,有许多的预兆必须应验,然后他才会再回来作王一千年。
虽然这并非明确地支持灾前被提的立场,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灾前被提观是将马太福音24章里有关大灾难的教训,以及有关在那情况下的警告和勉励,看成是给大灾难期间的犹太信徒的,而非给一般教会的。(注:Feinberg还多提出一个论点,是关于他所认为马太福音24章中描述灾前被提的经文,和描述灾后主第二次回来的经文,二者之间的差异。不过,大多数的差异并非不能克服的矛盾,都只是说到一件事在某一段经文出现,而不在另一段出现而已(有关这一点,详见Douglas Moo, “Response,” in the Rapture, pp. 99- 101))
反对灾前被提观可能包含以下的论点:
(1)若说 所有发生在大灾难期间的苦难,都是神发忿怒的结果,这观点不符合新约圣经所描述的大灾难。有许多的苦难是因为「不法的事增多」(太24:12 ),以及因为教会受逼迫,和从撒但而来之反对势力大大增加的缘故。所有的基督徒(不论是外邦的或犹太的信徒)当然都总要逃避神的忿怒,可是这并不表示他们能避免所有的苦难,特别是在极为艰难的时候。
(2)虽然耶稣告诉非拉铁非教会之忠心信徒(启3:10)的话是事实,即他要在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保守他们免受试炼,但这话并不足以有力地证明说,教会整体将在大灾难之前从世界中被提走。第一个原因是,这句叙述是对一个特定的教会(非拉铁非教会)说的,不应当被用来指将来历史上某一时刻的教会整体。另一个原因是,「普天下人受试炼的时候」也不一定是指大灾难的时候,而更可能的是指临到整个罗马帝国或整个世界的一个大苦难和大逼迫的时候。最后一个原因是,非拉铁非教会将蒙保守的应许,并不表示他们会从这世界里被提走,而只是说他们向主的忠心会蒙保守,不会受到那段期间苦难和试炼的伤害。
(3)灾前被提的观点说,必有一些人是以未得荣的身体进入千禧年,但这不算是一个支持灾前被提的理由,因为(从灾后被提的观点来看)虽然当基督在大灾难结束时来临,他要击败所有抵挡他的势力,但这并不表示他要杀尽或灭绝所有抵挡他的人。有许多人只不过是投降了,但他们并不信靠基督,因此是以非信徒的身分进入千禧年。无疑地,在千禧年整个期间,还会有许多人信主归正而成为信徒。
(4)灾前被提的观点并不是惟一与此想法 —— 基督能够在任何时候回来,且在他回来前有预兆发生 -- 一致的观点;我们在上一章中所提出的立场预兆看起来不像已经应验,但却可能已经应验 —— 也与此想法一致。 (注:见本书第五十四章F.3节。)
然而我们必须说,在灾前被提的观点背后,可能有一个更为基本的关切:他们想要保持教会(他们认为会被提到天上去与基督同在)与以色列(他们认为是在地上大灾难期和其后的千年国度期中的神百姓成员)之区分。但是正如我们在本书第四十四章里所提过的,(注:见本书第四十四章 A.5节,有关教会与以色列的区分。) 新约圣经并不支持这种将教会和以色列区分开来的想法,因此,这也表示新约圣经并不认为需要在大灾难和千禧年的时候,对这两群人有所区分。
灾前被提的立场有一个变化版,那就是所谓的灾中被提。它是由艾基新(Gleason Archer)在他的论文里所辩护的。(注:见Gleason Archer, “The Case for the Mid-Seventieth-Week Rapture Position,” in The Rapture, pp. 113-45.)他认为大灾难期有两半:头三年半的特征是人的忿怒,那时教会还在;后三年半的特征是神的忿怒,那时教会已经不在地上了。支持这论点的主要圣经根据,是在但以理书7:25; 9:27;12:7, 11;以及启示录12:14中,那些经文所指的七天或七期都被分为两半:在象征性之一周中的三天半,或是三个半的时期,如此就指出了三年半的时期。经过三年半的时期以后,神的百姓要从大灾难中被救出来。另一个支持这个立场的论点是,它提高了我们盼望基督再来的急切感,因为三年半比七年是一个更短的时期。虽然但以理书中的经文确实在但以理预言未来时,提到了七十个七里的打岔,但经文没有任何清楚的指示说,在一七之半时,信徒会离开地上。而且要说三年半的大灾难会比七年的大灾难带来对基督再来的更大急切感,也是很难让人同意的。
最后,有些对灾前被提的反对立场可以被归结成灾后被提的论点(即历史上的前千禧年论:基督会在大灾难期之后回到地上)。其论点如下:
(1)没有一处新约的经文清楚地说,教会将在大灾难之前,被提离这个世界。假若这件重大的事会发生的话,我们至少应该会在新约圣经里找得到关于这件事的教训。当然,耶稣告诉我们,他会再来,并且要接我们和他自己在一起(约14:3);保罗则告诉我们,我们要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4: 17),而且我们就在一霎时、眨眼之间改变了,将要承受复活的身体(林前15:51-52 ),然而历史上的信徒对这每一处经文之领会,都不认为教会将在大灾难之前秘密地被提,而是认为在基督来到地上的顷刻之前,教会将会被人可见地、公开地被提,而与基督同在,并且基督要与他们在千年国度期间一同掌权(若按无千禧年论的观点,这是发生在永世之时)。(注:保罗在他这句话:「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帖前4:17)里, 所使用的「相遇」一词的希腊字是 apantēsis。这个字在经外的希腊文学里,是指公民出城去迎接到达的官员, 然后与他一同回到城里。apantēsis 此字应当被理解为一古代人民习俗的特殊用词,是表示一个城市给予重要访客的公开欢迎。 」(Erik Peterson, “apantēsis, TDNT, 1:380) Moulton 和 Milligan说:「这个字似乎已是一种特殊的词汇,是指正式欢迎新到的尊贵人士 —— 此一用法与新约圣经的用法相当一致。」(MM, p. 53))不只如此,帖撒罗尼迦前书4:17是惟一明言教会要「被提」之事实的经文,但要说它含有基督秘密回来的思想,也是很令人难以理解的。在它的前一节经文中说到: 「主必亲自从天降临,有呼叫的声音和天使长的声音,又有神的号吹响。」(帖前4: 16)莫理斯( Leon Morris)论到这些话时说得很对:「保罗有可能会希望我们明了, 我们将会秘密地被提,而且除了圣徒自己之外,没有人会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我们无法从他的这些话里得到这样的结论。我们很难想像他还要再怎么说,才能更清楚地表示这件事是公开而为大家所知的。」(注:Leon Morris, The First and Second Epistles to the Thessalonians, p. 145.)
灾前被提的教义是从几处经文推论而得出来的,但所有这些经文都是有争议性的。不只如此,就算有人相信这个教义是在圣经里的,但圣经对这个教义的教导是如此不清楚,以至于在十九世纪以前都没人发现它。但这点似乎是不可能的。
(2)在一些经文里,十分清楚地把大灾难与主的再来连结在一起。首先,在马太福音24:31里说到用大声的号筒招聚选民,在帖撒罗尼迦前书4:16里说到神的号吹响,以及在哥林多前书15: 51-52里说到号筒末次吹响的时候,我们的身体都要改变等等;这些都似乎是指同一只号筒吹响 -- 就是在千禧年以前所吹的、最后的号声。如果它真是「号筒末次吹响」(林前15:52)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理解怎么还会另外有一只大声的号筒(太24:31)是在七年以后才吹响的。此外,如果说马太福音24章不是指教会,而是指在大灾难期间得救的犹太人,也很难让人理解。这段话是耶稣对他的门徒们说的(太24:1-4),他警告他们说将会有逼迫与苦难来到。他告诉他们大灾难会来,然后说「那些日子的灾难一过去」,就会出现宇宙性的预兆,「那时……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24:30)但是,当耶稣对门徒们说这些所有的话时,他的意思可能是叫他们不要把这些话应用在教会身上,而只应用在未来在大灾难期间归主而建立起的一个犹太国度吗?门徒们怎么能够知道耶稣心中有这样的意思呢?事实上,门徒们在此不可能是代表未来的犹太国度,他们乃是代表教会,因为他们和教会的建立息息相关,以至于被当作是教会的根基(弗2:20)。
(3)末了,新约圣经似乎不证实基督有两次不同的再来(灾前被提的观点认为一次是在大灾难之前为教会回来,然后在七年之后与他的教会一同来,审判不信之人)。再一次地,没有任何一处的经文曾明显地教导过这样的观点,它只不过是从不同经文间的相异之处所得出的推论而已,而那些经文则是以不同的角度描述基督再来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毫无困难地看出,那些经文所指的乃是发生在同一个时候的单一事件。(注:主要的经文可见本书第五十四章 A 节)
综观历史上大多数教会所看见的,我们最好的结论似乎是接受教会将要经历耶稣所预言的大灾难期。虽然我们自己可能不会选择这条路径,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假如神的旨意是要我们中间有人能在地上存活到大灾难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听彼得的话了: 「你们若为基督的名受辱骂,便是有福的,因为神荣耀的灵常住在你们身上」(彼前4:14);而且「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彼前2:21)保罗也说过类似的话,要基督徒准备好忍受苦难:我们和基督同作后嗣,「如果我们和他一同受苦,也必和他一同得荣耀。」(罗8:17)我们也要记得,从挪亚的日子到早期使徒们殉道的时候,神的法则经常是带领他的百姓经过苦难而后进入荣耀,因为他也是如此带领他自己的儿子。 「原来那为万物所属、为万物所本的,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使救他们的元帅,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来2:10)我们的救主自己所受的苦难,超过任何一个他儿女所曾受的苦难,而他这样劝诫我们:「你将要受的苦你不用怕……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启2:10)
1. 在读本章以前,关于基督再来的问题,你所相信的是无千禧年论、后千禧年论,还是前千禧年论?你相信灾后被提,还是灾前被提?如果现在你的观点改变了,那改变是什么?2. 你目前的对千禧年的观点,对你今日的基督徒生活有什么影响?与此类似地,你目前对大灾难的观点,对你今日的基督徒生活有什么影响?
3. 你认为我们若以得荣的身体活在地上,又有耶稣基督作王治理全世界,那种感受会像什么?你是否能详细地描述一下,在这样的国度里,你对于不同的情况,会有什么样的心态和情绪反应?你真的盼望这样的一个国度吗? (你对于何时会有得荣的身体之观点 -- 是在千禧年期间就有,或是直到永世才有 -- 可能会使你有不同的答案。)
4. 对于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和心态,灾前被提的立场可能会带来哪些积极和消极的结果?与此类似地,灾后被提的立场可能会带来哪些积极和消极的结果?
特殊词汇
无千禧年论(amillennialism )时代论(dispensationalism )
时代派的前千禧年论(dispensational premillennialism )
大灾难(great tribulation)
历史上的前千禧年论(historic premillennialism )
灾中被提(midtribulation rapture )
千禧年(millennium)
后千禧年论(postmillennialism)
灾后被提的前千禧年论(posttribulational premillennialism )
灾后被提(posttribulational rapture )
前千禧年论(premillennialism)
灾前被提(pretribulation rapture )
灾前被提的前千禧年论(pretribulational premillennialism)
提走、被提(raptu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