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来四:14 - 16
引言:
在三月十五日的联合早报,报道了惹兰勿刹集选区国会议员白振华批评今天许多医生只讲效率,不愿和病人沟通,诊病时只讲"
How"(怎么样?)和"Next"(下一位)两句话。他还说:"今天的年轻医生,想的是一天能看多少病人,而没有考虑到病人及家属的感受。他们面无表情,无爱心,不想和病人沟通。"请问大家有没有这种经验呢?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大医生耶稣基督也是这样的话,我们该怎么办?希腊哲学里有个派别叫斯多亚派(Stoics),他们的确主张上帝是一个无知觉的上帝,高高在上,不吃人间烟火,不管世事的上帝。理由是:人之所以有喜怒哀乐,纯粹是受到别人的影响;上帝之所以是上帝,是因为他不会受别的东西所影响,所以他对人的情感便无动于衷。我们信基督耶稣的人一定要肯定,究竟耶稣上帝是不是高高在上,不理世事的上帝?如果是的话,我们信他也是徒然。如果他不是这样的上帝,我们又要怎样回应他?我们今天要从这三节经文来思考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个神学的问题,是一个跟我们有切身关系又实际的问题。本论:
(1)
第14节说:"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的大祭司。。"这是前面三章的一个小结。希伯来书的作者从开始就把耶稣的超越地位告诉他的读者。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他比天使还尊贵;他比先知更卓越;他比摩西更尊荣;他比大祭司亚伦的职任更美。在他还没有讲下去之前,他先作一个小结,理由是他怕读者以为耶稣是这么样的超越,就不再理会世上的事情。所以他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们,耶稣,就是上帝的儿子,是那一位升入高天的尊荣的大祭司。"上帝的儿子"是耶稣的身份;"尊荣的大祭司"是他的衔头,他的职位。"尊荣"的原文是"至大"的意思,英文是the great high priest, 直译是至大的大祭司,这不是很好的翻译,所以中文圣经把它翻译为“尊荣的大祭司”。说他"升入高天",意思是他曾经在地上和我们在一起。他在地上做什么呢?做大祭司。中国人没有祭司的观念,所以我要先解释一下这个字。上帝是圣洁,所以人要亲近上帝一定要圣洁。但人犯罪作恶,破坏律法,当受死刑。上帝怜悯世人,他设立一个献祭的制度,人可以献上无残疾的牲畜代替自己,这样人就可以存活。整个献祭制度是由祭司来执行,他们是中间人,将罪人带到上帝的面前。 祭司当中最大的一位就是大祭司,由亚伦的家族担当。大祭司每年一次在赎罪日进入至圣所为自己和以色列全国民众献上祭物来赎罪。大祭司有点像中国三代时的巫祝,不过巫祝只是装神弄鬼,替人祷告,根本就不能和大祭司相比。圣经现在告诉我们,耶稣是那位尊荣的大祭司,他将自己献上给上帝,被钉在十字架上,作为代罪羔羊,一次过代替了我们的罪,以他的血洗清了我们的罪,不像以色列的大祭司每年都要献祭,还不能洗清他们的罪。我们怎么知道上帝已经悦纳耶稣的献祭呢?从他三天后从死里复活,现在已经升入高天,坐在上帝宝座的右边,我们可以知道。凡信耶稣的,罪得赦免,借着这位大祭司耶稣基督的血所打开的一条路,我们可以来到上帝的面前。(2)
耶稣的地位这么卓越,高高在上,会不会像白振华议员说的医生,虽有能力医治病人,但他只讲效率,面无表情,不体恤病人的苦楚,不理世间事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要看他的脸色,要跟他约定时间才能看他?圣经在第15 和16 两节强调高高在上的耶稣“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记得一两年前,李继荣牧师来华语崇拜聚会讲道的时候,提到有个老姐妹跟他分享:耶稣在地上只有三十多年,他怎么会了解像她们这些老人家的疾病苦楚呢?说起来,又好像很有道理。糟的是李牧师没有给我们一个答案。我想了又想,究竟要怎样解释这个问题呢?圣经说:"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15节)可能有人说,“哪里有?”耶稣不错没有尝过很多我们老人家的疾病和痛苦,但不要忘记,他被钉在在十字架上所受的刑罚是远超过人间一切的痛苦,他被两支钉吊在上面,血一滴一滴的流,是罗马人想出来最残忍的刑罚。一个经历过十字架上的苦楚,对于我们所受的一些病痛迫害怎么会不了解?让我打个比方:一个已经大学毕业的学生,怎么会不明白一个小学生在功课上所遇到的困难?有的医生很有爱心,很体恤你,但他不能医治你的病,可能你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治。但我们的大医生耶稣不是这样,他既体恤你,又有能力医治和帮助你,而且还不用约定时间的,他是我们随时的帮助。所以第16节叫我们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这是何等大的福气!(3)基督教不是单
说福气的,它也说要有责任。圣经说,“当持定所承认的道。”(14节)。当时希伯来书的读者身受迫害,有的人受不了,就想放弃这个信仰。原来,当基督教开始的时候,罗马政权不能分辨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差异,以为基督教不过是犹太教的一支派。所以在使徒行传,当保罗和门徒受到犹太人和外邦人逼迫的时候,我们看到罗马的百夫长和千夫长怎样的保护他们。但来到尼禄王当权的时候,基督徒就开始受到逼迫。希伯来书就是在基督徒被逼迫的很厉害的时候写成的。耶稣自己也经历过犹太人的逼迫,甚至钉在十字架上,他也是血肉之躯,难道他不想放弃。可是,他因那摆在前面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所以希伯来书的作者叫读者要思想耶稣,免得疲倦灰心,离教背道。(十二:2)但你会问,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现在又没有受到什么逼迫,在新加坡又有宗教自由,我们一定能够持守这个信仰,一直到老。是真的吗?其实,越是在富裕、舒适的环境里,我们越要警醒。反而在受到逼迫的时候,信心很容易得到坚固,就好像生铁在火炉里烧,变成熟铁,熟铁烧了,就炼成钢。在受逼迫的时候,不错是有人会离教背道,但历史告诉我们,基督教是在逼迫中成长的。在富裕舒适的环境,我们很容易变得不冷不热,像哲学家祈克果寓言里的野鸭,以为自己很聪明,找到了过冬栖息的地方,不再跟随鸭群南飞,等到要回飞的时候,它已吃得肠肥脑满,飞不起来,最终成了人家餐桌上的佳肴。“当持定所承认的道”是对我们这班人说的,因为一点试探,一点试炼,我们就受不了。结语:
我们信的耶稣基督是一位尊荣的大祭司,这位大祭司虽然高高在上,却能体恤我们的软弱,明白我们是血肉之躯,他爱我们,把自己献上,舍身流血,打通了一条路,让我们可以亲近上帝。所以圣经劝勉我们,叫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我们有这种福气,也不要忘记我们有责任,就是当持定所承认的道,不要不冷不热,经历一点试探或试炼,就心灰意冷。
钟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