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十五:1 - 32
(用口语记录)
路十五:1-32(和合本)
1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
2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3耶稣就用比喻说:
4“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这九十九只撇在旷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着呢?
5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里,
6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去的羊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
7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8或是一个妇人有十块钱,若失落一块,岂不点上灯,打扫屋子,细细地找,直到找着吗?
9找着了,就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我失落的那块钱已经找着了,你们和我一同欢喜吧!’
10我告诉你们:一个罪人悔改,在上帝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11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
12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
13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
14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
15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
16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
17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
18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
19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
20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咀。
21儿子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
22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带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
23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
24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25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
26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
27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
28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
29他对父亲说:‘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
30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
31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
32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十五:1-32(新译本)
1众税吏和罪人,都接近耶稣,要听他讲道。
2法利赛人和经学家,纷纷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和他们一起吃饭。”3耶稣就对他们讲了这个比喻,说:
4“你们中间谁有一百只羊,失去一只,不把九十九只留下在旷野,去寻找那失落的,直到找着呢?
5既找着了,就欢欢喜喜地放在肩上,
6回到家里,请朋友邻舍来,对他们说:‘请大家和我一同欢乐,因为我失去的羊已经找到了!’
7我告诉你们,因为一个罪人悔改,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乐,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乐更大。8“或是一个女人,有十个银币,失去一个,哪能不点上灯,打扫屋子,细细地找,直到找着呢?
9既找着了,就请朋友邻舍来,说:‘请大家和我一同欢乐,因为我失去的那个银币,已经找到了。’
10我告诉你们,因为一个罪人悔改,神的使者也必这样为他欢乐。”11耶稣又说:“某人有两个儿子。
12小儿子对父亲说:‘爸爸,请把我应得的家业给我。’父亲就把财产分给他们两兄弟。
13过了不多几天,小儿子收拾一切,到远方去了,在那里生活放荡,浪费钱财。
14他花尽了一切所有的,那地方又遇上了严重的饥荒,就穷困起来;
15于是他去投靠当地的一个居民。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
16他恨不得吃猪所吃的豆荚,可是没有人给他。
17他醒悟过来,说:‘我父亲有那么多雇工,又有丰富的食物,我却要在这里饿死吗?
18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对他说: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
19不配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
20于是他起来往父亲那里去。他还在远处时,他父亲看见了他,就动了慈心,跑过去抱着他,连连与他亲嘴。
21儿子说:‘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不配再称为你的儿子。’
22父亲却吩咐仆人说:‘快把那最好的袍子拿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手上,把鞋穿在他脚上,
23把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要吃喝快乐,
24因为我这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欢乐起来。25“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的时候,听见音乐跳舞的声音,
26就叫了一个仆人来,问他这是怎么一回事。
27仆人说:‘你弟弟回来了,你父亲因为他平安无恙地回来,就宰了肥牛犊。’
28大儿子就生气,不肯进去;父亲出来劝他。
29他对父亲说:‘你看,我服事你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令,可是你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欢乐。
30但你这个儿子,常常跟娼妓在一起,花尽了你的财产,他一回来,你倒为他宰杀肥牛犊!’
31父亲对他说:‘孩子,你常跟我在一起,我的一切都是你的。
32只是因为你这个弟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我们应该欢喜快乐。’”
在学校考试,考题有两种。一种是有标准答案(model answer),譬如新加坡第一任总统是谁?尤索夫·伊萨(Yusof bin Ishak),对就是对,不对就是不对,只要死背烂读就能过关;一种是论述性的思考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把学的经过慎密思考,分析和消化后,才能回答。
耶稣说的比喻有标准答案吗?应该有的。为什么呢?他用比喻来讲解天国的奥秘,告诉门徒天国的特征,天国的子民是怎样的。譬如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路十:25-37):有一个人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 半路遇到强盗,被打得半死。祭司经过没有出手帮助他,利未人经过也是一样,他们怕摸到血,触犯了什么律法的洁净规条,污秽了自己。一个撒马利亚人经过,不但出手帮助,还把他带到店里,一切费用由他来 负责。比喻告诉我们,天国的子民要爱邻舍如同爱己,更重要的是要做别人的好邻舍,成为别人的帮助,安慰和祝福,就像上个月叶XX牧师所说的,short and sharp。葡萄园的比喻(太十九:30-二十:16)又怎样?一个工人大清早进葡萄园工作,做了一整天以劳力换来譬如50块钱;另一个工人下午四、五点才进园里工作,只做了半点或一点钟 就收工,园主也给他50块钱。耶稣讲的这种工资制度,对工人来说非常不公平,也不合乎经济原则。但这真是他的用意。上帝赐下的是恩典,不是工资,人得赦免进入天国是全凭上帝赐下丰盛的恩典,不是人做了多少点钟的工,靠努力赚取可以进去。在这个比喻的前后有一句相同的话,耶稣说:“有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在前的是犹太人,他们靠遵行律法和因行为称义,要努力赚取才能进天国;他们眼红在后的外邦人 ,好像什么都不用做,只要信耶稣,靠恩典就能进去。在撒种的比喻(太十三:3-9,18-23),老师耶稣连标准答案都给了门徒,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开头说比喻有标准答案;如果你的解释跟耶稣的不一样,就一定是错的。比喻说的是四种人对福音的不同回应。前面三种人听了福音后,不是因不明白,便给恶者撒但夺去;就是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以后遭受了患难逼迫,立刻就跌倒; 不然就是听道后,即使生根发芽,也不能结果实,因为有太多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唯有那些饥渴慕义,听道明白的人,才会结出或多或少的果实,也只有最后这种人在天国里有份。耶稣要门徒领受福音的种子后,生根发芽成长,多结果子。可惜在耶稣所讲的三十多个比喻里,他给门徒标准答案的就只有一、两个。
现在我要问,为什么耶稣不干脆明言直说天国的奥秘?为什么要用比喻,像雾里看花 – 终隔一层?所以,当我说耶稣的比喻有标准答案,不表示它像学校考题的标准答案,只要死背烂读就可以得到的。我们还是要经过一番思考才能得到。
(一)用比喻的目的和比喻的解释法:
为什么用比喻呢?门徒也是不明白,于是问耶稣。耶稣的回答(太十三:14-17)很耐人寻味。“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太十三:11)耶稣好像故意设了路障阻挡一些人进入天国。 圣经不是说,他来是要寻找失丧的人吗?最糟糕的是,他还引用了先知以赛亚的话 ,说“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很多人读到这里就卡死了。 以前有个女人,她是在熟食中心做煮炒,因为教会帮助了她的儿子一些事,她有到教会。她自己也可以读圣经。她就是在这里卡住,问我为什么你们的耶稣说这样的话。他不是要我们信他吗?但他好像怕我们听了明白,眼睛看见,回转过来,得了医治/救赎。
我不知道你们怎样理解耶稣说的这段话。我把耶稣的解释简单化,帮助大家可以明白:比喻好比一把钥匙,用来开启天国的宝箱。宝箱里装满了救恩的礼物,天国的珍宝,属灵的福气如永生,儿子的名分等等。耶稣没有打开宝箱让人看见,随意地拿宝物。他只是给人一把钥匙,自己去打开。人听了比喻,饥渴慕义,要明白真道的,自然会打开宝箱而得到祝福。那些狂妄自大,自以为很聪明,自以为义,箴言书说的“愚妄人、愚顽人、愚昧人、亵慢人、恶人”(the fool),就算听了比喻,手上有了钥匙,也不会打开宝箱,因为他不屑一顾,嗤之以鼻,根本不在乎宝箱里的东西。不是把钥匙丢掉,就是放在裤袋里,等到一天躺在病床上,或经历什么特别事故, 可能会记得有那把钥匙。耶稣不打开宝箱,让人随手拿珍宝,因为他不愿意世人一只脚踏一只船:今世在罪中打滚作乐,同时又买了保险要得来世的永生,天国不是属于这种一心二意的人。(上帝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后,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把守伊甸园,不让人进入,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他为人预备了更好的救赎之道) 耶稣在另一个场合说“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太七:6)也是同一个道理。
耶稣说的比喻有一个标准答案,在释经学里是说比喻只有一个重点(one point per parable)。比喻可以有其他的解释,不同的答案,很多重点吗?有的人认为是,其中一个是寓意解经法(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寓意解经认为比喻有多层意义,经文的表面意义是“肉体的”,就是我说的标准答案,没有价值的,但里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寓意的内容是“属灵的”,只有智慧人才能挖掘出来,才是最有价值的。大人物如奥古斯丁(Augustine),俄利根(Origen),宋尚节博士都曾这样解释 一些比喻。譬如路加十章29-37节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俄利根说:落在强盗手中那人是亚当,那些强盗是他的敌人、魔鬼和敌党。祭司代表摩西的律法,利未人代表先知,而好撒玛利亚人是基督自己。驴子是基督的身体,旅馆代表教会。好撒玛利亚人应允再回旅馆是象征基督的再临。
这样的解经不错是很新颖和有趣, 但有点天马行空,把耶稣的意思加盐加醋。肯定的是,耶稣在当时的场合说这个比喻,绝对不会有这样的意思。
还有一种解释是可以接受的,是把耶稣的比喻从当时的场景抽离,用在另一个场景。虽然不是原来设计的目的,却能在另一个场合发挥不同的作用。这有点像阿司匹林(aspirin),原本用在解热镇痛,但后来 研究发现它有抗血栓作用,可用于降低心脏病发生率。有点像Botox 肉毒杆菌素,原来是用在美容除去皱纹,现在可以用来医治百病。
不是每个比喻都能这样做,但浪子的比喻却奇妙的有这功能。圣经学者这样解释:不管是耶稣时代,还是历世历代的人,听了比喻,进入房子看见的都是同一个天国的宝箱;饥渴慕义,有心寻求真道的,拿了比喻的钥匙,打开宝箱,看到了箱里装满了救恩的礼物,天国的珍宝等等。大家看到都是一样的“标准答案”。寓意解经的人看到之后,不满足于这些,他们以为房子内还隐藏了什么珠宝。于是敲砖挖洞,不断地寻找。这就是大人物俄利根等人所做的。把耶稣的比喻从当时的场景抽离,用在另一个场景,就像人进了房子,看到以前的听众所看到的珍宝后,他望出窗外,有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圣经学者称这种比喻的解释为“扩大视野”法。
今天我要做的,是先看浪子比喻的标准答案,然后扩大视野,再思这个比喻,把它用在另一个场合。
(二)先“思”浪子的比喻 – 标准答案
在《浪子的比喻》里,重点是什么?我们不能单看这个比喻,因为这是耶稣回应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的议论,说他“接待(税吏)和罪人,又同他们吃饭。”(路十五:1-2)他们认为耶稣 的行为不当。于是他一连说了三个比喻,有连带关系,有点像一首诗歌,有三节,但有同一段副歌。副歌的重复把重点提出来,在歌曲中副歌通常位于情感上的高潮部分。譬如《耶稣温柔慈声》 (Softly and Tenderly Jesus is calling)(今天的回应诗歌):
耶稣说的三个比喻都有相同的“副歌”,同一个重点。我画了一个表,比较三个比喻,让大家对“副歌”的部分 - 比喻的重点,看得一清二楚 ,在右边的一栏。之前,我先要解释“税吏”和“罪人”指的是什么人。
法利赛人和文士都瞧不起税吏和罪人。现在政府按我们的收入征收所得税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有电脑,有时你连报税也省了,雇主已经替你呈报。但当时罗马政权要征收人头税之类就很不简单 ,因为人分散在很广阔的地区。税吏就给罗马政权作征收税银的“代理人/承包商”。这些人很多是奸商,趁机压榨老百姓,中饱私囊。犹太人看他们等于是日治时代的汉奸,帮助敌人来压迫自己的同胞,是民族的罪人,这是神憎鬼厌的一份职业。罪人是那些被当时社会鄙视,唾弃,像娼妓、麻风病人、小偷之类的人。法利赛人和文士这些宗教领袖自以为义,自认清高,刻意回避他们,以免受到玷污,触犯什么律法规条。偏偏耶稣跟这些人交往,还同桌吃饭,等于是认可他们,支持这些人的生活行为。所以他们才会私下议论,说耶稣的行为不当。
耶稣的三个比喻都是针对他们这种看待税吏和罪人的态度。
三个比喻里有三样的失而复得的喜乐。喜乐的程度是依次增加:
迷羊的比喻,一百只羊中有一只迷失,找着了,牧羊人扛着它回家,与朋友一同欢喜。
失钱的比喻,十块钱中有一块失落(一个银币 Drachme 是当时一般工人一天的工资),找着了,妇人与朋友邻舍一同欢喜。
浪子的比喻,两个儿子中有一个“死。。失。。”了,后又“复活。。得。。”了,父亲大事庆祝,与人一同欢喜快乐。
从失去的百分比来看,一个是 1/100(羊), 一个是 1/10(银子), 一个是 1/2(人),最后一个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人”,不是“羊”,不是“钱”,欢喜快乐当然是无与伦比。
但不管喜乐的程度如何,在三个比喻里耶稣都指出,只要有一个罪人悔改,这个人就如“死而复活”,天上的慈父和使者都要欢喜快乐,比为99个不用悔改的义人的喜乐更大。耶稣在另一个场合谈到天国里谁是最大的时候(太十八:10-14)也重申这一点。他说完“凡自己谦卑象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太十八:4),接着就说了迷羊的比喻 。他说找着了一只羊,天上的父神为这一只羊欢喜,比为那没有迷路的九十九只欢喜还大呢!“你们在天上的父也是这样,不愿意这小子里失丧一个。”(太十八:13-14)所以,比喻是针对那些自以为义的法利赛人和文士说的。对耶稣来说,他看重每一个人的悔改,有如死而复活,失而又得,天上的父神和使者都欢喜快乐,但法利赛人和文士却鄙视 那些税吏的罪人,对耶稣的接待罪人,以为可耻。浪子代表一切迷失在外的罪人(广义地说:外邦人,犹太人所鄙视的)。
比喻没有停在这里。 情节突然改变,令人意想不到的时候,耶稣加插了一段长子对父亲接纳小儿子的不悦。英国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1870)称这个比喻是世界上最佳短篇小说,说耶稣是讲故事的高手中的高手。
小儿子是一个在外迷失的人。长子其实也是一个迷失的人,但他不是在远方迷失,他是在家中迷失,属于那种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 他轻看自己长子的名分,把自己看成是家中的雇工。他的生气不肯进入家门是完全不可理喻的。根据律法,三分之二的家产是属于他的,远远超过小儿子得到的什么肥牛犊、袍子、戒指和鞋子。他有父亲常和他同在,平日有仆人侍候,在田地里有工作,在家有吃有穿,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弟弟是他的亲骨肉,他不但不因弟弟的失而复得欢喜快乐,反而对父亲大发雷霆。“我服事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路十五:29-30)在当时近东社会里,他的言行带给家门莫大的羞辱。过去小儿子 在父亲还活着的时候要分家产,已经另父亲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没有脸见人,现在轮到长子,父亲没有打他一巴掌,算是万幸。父亲还出来,好言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十五:31-32)长子在家里其实视自己好像雇工一样,一直以来就没有因父亲的同在而喜乐过。
这里也是针对法利赛人和文士说的(广义地说,整个犹太民族)。他们就像长子,原本是在先的,什么都有的,是耶和华上帝所拣选,用保罗的话,“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罗九:4)他们的心却容不下一个人(税吏和罪人,广义地说,在后的外邦人)的悔改和得救。
耶稣说这一连串比喻,总结起来就是,父神的慈爱大过诸天,无限无量;他宽宏大量,世人蒙昧无知的时候,他并不监察;父神日思夜盼等候世人悔改归家,他爱世人到了一个地步,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耶稣赐给他们。“人子来,为要寻找、拯救失丧的人。”(路十九:10)“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三:16)一个罪人悔改,有如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父神与天上众使者都欢庆喜乐;迷失在家的长子应珍惜所有;体贴父神的心肠;在爱中事奉。把 最后一点应用在教会和信徒身上,是再贴切也不过了。我们不是以雇工的身份来事奉上帝的,而是回应父神的大爱,甘心乐意, 不为了求什么名与利,因为什么属灵的福气我们都有了,我们是在他的家里爱心的事奉。
福音书没有告诉我们与耶稣同桌吃饭的税吏和罪人,法利赛人和文士拿了比喻的钥匙后,有没有开宝箱。他们肯定有回应的。迷失的羊被寻回,不会跟牧羊人说:“thank you 牧羊人!”钱被寻回,它不会说:“Aunty,谢谢你!”唯有人听了比喻,知道天父无与伦比,满溢的大爱后,肯定会有回应:不是把钥匙丢掉,就是打开宝箱。不管你是在外迷失(如浪子),还是在家(教会)里迷失(如长子),你会怎样回应?归家,归家,耶稣温柔慈声,恳切呼唤你!回到父神的怀抱!
(三)“再思”浪子的比喻 – 扩大视野法:
我们已经用钥匙开了天国的宝箱,看到了当时门徒所看到的珍宝。现在我们离开近东巴勒斯坦的场景,从窗口向外看,视野宽阔了很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河,这是整个以色列历史的长河。
由摩西将以色列人从埃及被奴之地领出来开始,流经了三千多年的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约书亚率领他们入应许之地迦南,南征北伐,给十二支派分地为业 ,但因他们的不信,没有得到上帝所应许的真安息;有无法无天,各人任意而行的士师时代;在那黑暗的时代,出现一个手洁心清的代祷者,集士师、先知和祭司三职于一身的撒母耳,偏偏他要扮演一个悲剧的角色,该做的他不能做,不该做的他反而要做;明知上帝是以色列人的王,他却要按上帝的吩咐为以色列人另立一王;有做了糊涂事,被耶和华厌弃的扫罗王;有合神心意,凡事遵行神旨意的大卫王;有从倍受恩宠至触怒上帝之所罗门王,从国威最辉煌,变成王朝衰微,王国分裂为二;然后有列王的废立,若王行耶和华看为正的事,国运亨通;若王行耶和华看为恶的事,国破家亡,这正是南北两国的结局 ,人被掳到巴比伦。即使如此,上帝还给以色列人存留余种在世上(remnant),在被掳之地巴比伦七十年后,让他们归回故土,以后他们又故态复萌,仍效法这些国的民,行可憎的事,以致圣洁的种类和这些国的民混杂。 这样带来了四百年的寂静,上帝的先知不再说话。直到时候满足,上帝就差遣他的儿子耶稣,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赎出来。犹太人不但没有醒悟,还把这儿子钉在十字架。
以色列再次国破家亡,被掳分散世界各地,不得返回巴勒斯坦近两千年。上帝纪念他与以色列所立的约,1948年以色列奇迹般的复国,但他们被民族的宗教犹太教所蒙蔽, 脸上蒙着帕子,读旧约的时候看不到基督,不知道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他,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十四:6)。他们仍然冥顽不宁,弃绝为他们死的弥赛亚,等待他们观念中弥赛亚来拯救他们。 (顺便一提,明年2018年是以色列复国七十年。上一次的七十年,他们经历上帝激动波斯王塞鲁士 Cyrus king of Persia 或古列 Cyrus II,559BC - 529BC 的心,让犹太人从被掳之地归回耶路撒冷。这次的七十年,他们会认为上帝要用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撑腰,让他们有一个光明的时代,有一次大复兴吗?我们拭目以待!)
这是全新的视野。谁是新的浪子呢?以色列国(犹太民族)是新的浪子。整个以色列的历史横贯三千多年的时空,他们的灵性状况, 却是反反复复,经历无数次的恶性循环。上帝似乎也随着以色列“玩”这种“循环的游戏”,在公义与慈爱之间反反复复。其实不是,是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承担了他们所该受的公义的审判,慈爱的上帝才继续忍耐宽容他们。 宽容他们多久,我们不知道。
原来的浪子要开口才分得产业,迷失后还会回头,投入慈父的怀抱;以色列不用开口,慈父双手把流奶与蜜之地赐给他们,他们却藐视慈父的恩典与慈爱,以为这是他们所当得的。他们离家回家无数次,践踏父神的怜悯之心,还以为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是大卫的后裔,上帝不会 弃绝他们,也不会在生命册上把他们作儿子的名分抹掉。
与慈父的日思夜盼等候浪子回家相比,以色列这个浪子伤透了这位还在引颈翘首,殷切盼望以色列归家的天父上帝。
谁是新的长子呢?他不是原来那位身在福中不知福,对父亲接纳小儿子而不悦的长子。他是那位本有神的形象,是首生的,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被差遣到世上来,寻找迷失的人,先是犹太人,然后是外邦人。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新的长子是基督耶稣!(在原来的浪子比喻里,慈父没有差遣长子出去寻找迷失的浪子,可能长子不愿意。)
我们且不理以色列的结局会是怎样:有人说主耶稣基督再来的时候,他们会有一个大复兴 - 全民归主。也有说到时“连刺他的人也要看见他。。要因他哀哭。。”后悔莫及。
总之,从原来的浪子比喻,到开阔视野后的浪子比喻;从原来一个小子的迷失,慈父日思夜盼等待他归家,到一个国家以色列的迷失,父神引颈翘首,殷切盼望他的归家。我们眼睛 除了注意浪子和长子,更要专注在那位在天上慈爱的父神 ;若不是“神是爱”,浪子和长子都要受到他们应得的公义的审判。难怪圣经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因为上帝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三:16-17)他的爱正如《赞美诗》说的,“真神之爱,伟大无穷,口舌笔墨,难以形容,高超诸天,深逾诸海,长阔高深,世无伦比。。”
他一声声的呼唤迷失的人归家,我们又怎能无动于衷?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布道家慕迪(D L Moody,1837-1899),一生足迹走遍大西洋两岸英美各大城,所到之处,复兴的火不断燃烧,有说千万人听过他的讲道,带领了无数人归向主。他临终前躺在病床上,他的朋 友威尔·汤普森Will L. Thompson,就是诗歌 Softly and Tenderly Jesus is calling 《耶稣温柔慈声》的词曲创作者特来探望。不知何故,主治医生不允许他进病房。慕迪听到门外两人的交谈,意识到是汤普森的声音,就叫医生让他来到床边。慕迪对他说:“Will, I would rather have written ‘Softly and Tenderly Jesus is Calling’ than anything I have been able to do in my whole life.”我宁愿写《耶稣温柔慈声》这首诗歌,胜过我一生中所能做的一切事。
“归家,归家,伤心愁闷者归家;耶稣温柔慈声,恳切呼唤你!归家,归家,快归家!”
我们祷告。
钟鹏章